周乃运
理在我以共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方法为例来共同探讨一下“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节“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
先通过提问一定条件下,溶质是不是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从这一个问题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点出研究的主题,引发学生思维和进行实验探索活动.
2.猜想与假设
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和假设作初步论证.
3.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L水,然后将硝酸钾固体一份一份(每份1克)加入两支试管中,振荡,等前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另一份,直到固体的溶解量不再增大为止(保留这两支试管及其中的物质).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4.交流讨论
讨论是一种集体活动,是在个人独立思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对一些理解不深,认识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他人交流时,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以小组单位进行对问题的小结,归纳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
5.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总结结论时教师要强调两个方面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②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两个:① 饱和溶液的概念② 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我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同样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猜想与假设——科学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具体步骤如下:提出第二个问题,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继续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转化关系:
对于大多数溶液: 饱和溶液升高温度 加溶剂降低温度 加溶质 恒温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并且使学生知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即氢氧化钙的特殊性).同时由这个转化关系反馈并巩固饱和溶液概念定义时所强调的两个方面.这样前后相互照应,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对于本节课的另一难点: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我仍然用①创设问题情景②科学探究③归纳分析等步骤来解决.在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出发以及它们所形成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以下示意图:
二、“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自己提出假设和猜想,自主的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探究教学”这一模式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可以诱发学生的兴趣,诱导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研讨释疑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因此“科学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在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三、“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效果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溶液的浓稀关系容易混淆,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在掌握知识方面通过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使得抽象的概念在实验中变得具体,容易混淆的关系在实验中得以区分.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科学探究模式的课,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克服困难,坚韧不拨的顽强意志.同时在其实际效果还可以从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单元测试中体现出来,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班级其优秀率和平均分均远远超过对比班.
[ 江苏省泰兴市姚王初级中学 (2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