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静,宋自阆(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输血科 643000)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技术的重要标志。血浆作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单纯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制剂时)、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抗凝血酶Ⅲ缺乏、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1]。据报道,近年来血浆在国内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情况,尤其在国内滥用情况较严重[2]。为了解本地区血浆使用的合理性,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对本市某综合医院2011年下半年血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1 材料来源来自本市某综合医院输血科2011年下半年临床血浆使用统计资料。
1.2 血浆制品的来源所有血浆制品均来源于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市中心血站,产品按国家标准检测合格。
1.3 方法通过分析输血目的和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部颁标准]卫医发[2000]184号,“成分输血指南”“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中输注血浆的指征进行比对,判断血浆使用的合理性。
2011年下半年血浆使用共计1787例。按输血目的进行统计:补充凝血因子127例(7.1%),抗休克、补充血容量218例(12.2%),补充蛋白409例(22.9%),支持、治疗749例(41.9%),纠正贫血209例(11.7%),术中用30例(1.7%),其他45例(2.5%)。按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凝血功能异常445例(24.9%),凝血功能正常1107例(61.9%),未做凝血功能检测235例(13.2%)。因此从血浆使用目的分析,使用合理者占7.1%,从输血前凝血结果异常分析,血浆使用合理者占24.9%。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部颁标准]卫医发[2000]184号,输注血浆指征:补充凝血因子;大面积烧伤、创伤;手术、创伤、烧伤、肠梗阻等大量出血或血浆大量丢失。由输血目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血浆用于补充凝血因子者仅占7.1%,相反用于抗休克、补充血容量、补充蛋白和支持治疗者竟高达77%,还有11.7%用于纠正贫血。使用动机不合理者远高于合理者。这只是根据申请单输血目的统计的结果,实际动机合理者应该比统计结果更高一些,这与临床医生开单随意、未认真填写输血目的有关。
由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来看,血浆使用合理的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异常者(主要指PT 或APTT 升高和纤维蛋白原降低)445例,占24.9%;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正常者1107例,占61.9%;还有235例患者在输注血浆前未做凝血功能检测,这一比例占13.2%。可以看出,血浆使用不合理者也远高于合理者。这说明在大力提倡科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临床医生在凭经验使用血浆,这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治是不科学的,难以保证疗效和控制输血风险。是否输注血浆,临床医生在参考凝血结果的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血浆输注指征,避免盲目使用。
分析临床血浆使用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抗休克、补充血容量,本次调查中占12.2%。近年来认为不应将血浆作为液体来补充以纠正低血容量,单纯的补充血浆蛋白和扩充血容量的支持性治疗,应以输用清蛋白、代血浆等晶、胶体溶液来完成[3]。血浆代用品无抗原性和致敏性,对身体无害,具有价格低廉,便于保存与运输及输用前不必检查血型,可避免同种免疫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以及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等优点[3]。(2)补充蛋白和营养,本次调查中占22.9%。临床输注血浆部分存在“安慰血”和“营养血”。补充营养的正确做法是施行肠道或非肠道营养法或静脉高营养法[4],而不能依靠单纯输注血浆。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后,必需先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参与机体组织蛋白质的合成,而血浆蛋白以清蛋白为主,清蛋白的半衰期约为20d,所含的氨基酸释放缓慢,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和亮氨酸较低[4],所以机体输注血浆后不能在短期内达到补充蛋白的目的,而给患者大量输注血浆还可反馈性抑制体内清蛋白的合成,加速其分解,使循环负荷过重[5]。(3)输血目的不明确。本次调查中支持、治疗这类输血目的模糊、不明确的占41.9%,在所有输血中所占比例最高。(4)纠正贫血,本次调查中占11.7%,有的医生没有搞清楚输注血浆的适应证,输注血浆没有纠正贫血的作用。
应该强调,临床在使用血浆时还应该考虑到输注血浆对机体存在的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1)传播病毒,经输血可传播的疾病有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2)过敏反应,常见的有荨麻疹和皮肤瘙痒;(3)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6]。
血液是高成本的珍贵资源,不必要的输血可导致血液短缺,使确实需要输血的患者其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在输血前一定要明确输血适应证,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避免滥用血液而使患者冒不必要的输血风险。作者相信,随着科学、合理用血的深入开展,支持性治疗的血浆用量将大大减少,在今后的工作中医院输血科应当对临床使用血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对临床不合理的用血进行干预;临床医生要加强输血知识学习,要提高风险意识,充分权衡血浆使用的利弊,杜绝不合理用血现象,使临床用血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1]胡丽华.临床输血检验[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99.
[2]郑香花,罗金丽.新鲜冰冻血浆临床不合理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63,1065.
[3]马春会,潘勤,田兆嵩.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5):390-394.
[4]魏亚明.基础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39.
[5]王清和.对血液制剂合理使用的报告[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7,10(2):94-97.
[6]刘景汉.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