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浅谈课堂辩论在语文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的运用
李 佳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将课堂辩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是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辩论的合理运用符合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要善于、敢于、乐于适时组织开展课堂辩论,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辩论中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做好辩论前的准备工作、辩论中的引导工作、辩论后的点评工作,确保课堂辩论取得预期的效果,充分发挥课堂辩论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课堂辩论;语文教学;综合素质;学生培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学习,是一种技能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我们将学生培养成答题解题方面的能手,而在驾驭语言方面却往往力不从心,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或表达能力表达方式欠缺,或缺乏自信心羞于开口,或说话毫无逻辑。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举办颇具规模的新生辩论赛,笔者在闲暇之余也曾到场观看过几场。刚刚走入象牙塔的莘莘学子一个个伶牙俐齿,唇枪舌战,甚是精彩。这些昨天才摆脱高中生活,略带青涩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激情、自信、博学、机敏深深地感染了我。笔者相信,台上的这些佼佼者,必定在中学阶段有意无意地进行过相关的练习,他们对语言的掌控能力必然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是工作生活中顺风顺水,而更多的学生却只是喝彩的观众。感叹之余,我清楚地感受到将类似的辩论引入语文教学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决定将课堂辩论作为中学语文教育方法的一项探索去进行研究,使之成为实现语文高效教学和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1.1 课堂辩论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思想和节奏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无味,产生消极和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如果偶尔引入课堂辩论这项“调味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表现欲望,短暂地抛开课本,用另一种更生动的方式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充分表现出来。这种模式必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语文课堂增添一份活力和激情,充分激发年轻学生的学习热情,释放积攒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不定期的课堂辩论,给语文教学增添活力的同时,有效激起和唤醒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探索性和自信心。正如著名教育学家斯多惠所总结的:“教育的本质并非单纯的教授本领,而在于不断地激励、唤醒与鼓舞。”
1.2 课堂辩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新一轮课改明确提出:要把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加速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课堂辩论属于一项斗智斗勇的智力活动,它是集道德修养、知识结构、逻辑思辨、语言艺术、心理素质、仪表仪态于一体的综合素质的较量。课堂辩论需要设置一种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和辩题,促使学生主动搜集整理材料信息、总结论点论据,以一种探究、洞察的方式去对待所涉及的辩题[1]。在课堂辩论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言行举止要得体大方、沉稳优雅;其次需要学生心理成熟、思路清晰、反应敏锐,可以自如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境和挑战;同时,在课堂辩论活动中,团队协作精神要贯穿始终,充分展现语言艺术的同时,更要展示团队凝聚力。课堂辩论既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与自身素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辩论虽然以理论知识为支点,但是需要丰富的社会事实,即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来撬动。笔者相信,从辩论课堂走入大学的学子们,必然也会成为高校辩论赛中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佼佼者,同样也会是社会生活中谈吐得体、气度不凡的绅士淑女,可以自如地游走在社会的任何场合。
1.3 课堂辩论能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能力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是在探索中认知自身、阅读社会的,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形成对自身和社会的独特认识,通过不断的积累沉淀最后发展为自己的原则(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在日常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学生们往往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生活圈子和思想圈子,固守自己的原则去探究形形色色的新事物。如此一来,与新事物的碰撞与冲突在所难免,陷入困顿和迷惑的学生们会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产生怀疑。课堂辩论将两个对立的论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正反两个层面去剖析各自的优缺点,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的哲学原理。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你来我往的激烈论辩,输赢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完全对立的两个论点,也可以找到丰富的理论论据和现实论据去证明其真理性和可行性。他们会真切地感受到外部事物的深刻、博大,从而敞开心扉去接受自己不曾认识到、触及到的知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生活环境的认知能力也会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引导和激化下日趋成熟和理性。课堂辩论越是精彩激烈,就越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深化他们对自身、他人、社会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课堂辩论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一种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更透彻地认识到语文学习、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课堂辩论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学生的语言功底、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使课堂辩论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工作:
2.1 选择合适的辩论话题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堂辩论的合理运用需要具备严格的条件。教师需要根据教授的理论内容判断是否适合采用课堂辩论、能否提炼出与课程理论内容紧密联系的辩论话题[2]。一方面,辩论话题必须要切合教学内容,不能明显偏离课本知识,要让同学们有据可查、有根可循;另一方面,所设置的辩论话题一定要具有争论性、可辨性,只有那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分歧和争论的话题,才能够在课堂上开诚布公、相互批评地开展激烈的辩论和交流,最终形成让学生心服口服的结论;同时,所设置的辩论话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关切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点燃热情,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激情。例如,在教授《鸿门宴》时,学生对刘邦和项羽的为人处世方式存在一定的分歧,两位历史伟人的性格、爱好、结局等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对比[3]。有些学生推崇刘邦的雄才伟略、足智多谋、一张一弛、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非凡境界;还有一些学生迷恋项羽光明磊落、勇冠三军、仰不愧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绝世豪情。无论是成就大业、建我大汉的刘邦,还是魂断乌江、气吞山河的项羽,两位流芳百世的英豪,其功其过、是是非非,如果只是课堂上老师一人演独角戏,恐怕很难让所有同学留下深刻印象。而一场课堂辩论,可以把同学们真实地引入“烽火连天的战场”,在唇枪舌战中重温两位英豪的光辉事迹,感受伟人们的大智大勇。通过课堂辩论使同学们充分了解了两位主角的性格性情以及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沉浸于尔虞我诈、斗智斗勇的意境中,此时再来解读《鸿门宴》这篇课文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2 有效地组织课堂辩论
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堂辩论的根本目的还是学,学知识、学技能、学协作。因此,课堂辩论需要围绕以“学”为本的核心,选择合适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突出合作学习和善于实践的特色,引导同学们实现自觉学习、相互学习、主导学习的目的,切实服务于语文教学工作。为了使课堂辩论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所有同学踊跃参与[4]。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辩论的组织形式。
1) 开放式辩论,即所有学生都参与的辩论形式。按照学生座位分成左右或前后两个大组,每组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组内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务。要明确队内的主辩手和总结辩手,能够充分而准确地陈述己方论点、反驳对方观点,深化己方主题。其他组员和辩手负责搜集和整理材料、提炼论据、总结陈词、陈述补充性论据、协助主辩手完成陈述和反驳任务。这种辩论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团队协助精神,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历练,享受参与课堂辩论所带来的成就感。但是,由于这种辩论形式参与人数众多,因而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和调控,否则辩论秩序和辩论氛围容易被打乱,也容易发生离题现象。
2) 席位式辩论,即模仿辩论比赛模式的辩论形式。正反辩方均安排3~4名辩手,同时选择3或5名中立方的同学作为裁判,其余同学可以成为自己支持一方的“亲友团”。在辩论过程中,辩手席上的辩手可以随时从己方的团队中获得帮助,也允许中途更换辩手,鼓励团队中的成员积极参与,协助辩手有效地回击对方观点。辩论结束时,裁判要客观而负责任地进行投票,并明确陈述自己的投票依据,避免主观因素干扰结果的公正性,打击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为了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登上辩论席,最好采取“循环辩论、轮流值裁”的模式,一般3场课堂辩论即可实现一个循环,每位同学都有一次辩手和一次值裁的机会。这种辩论形式不仅实现了课堂辩论的广泛参与,而且可以保证辩论质量,方便制定合理的辩论规则,辩论秩序更容易得到维持。
在课堂辩论中,教师不再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也不再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要清楚自己的角色,自觉转换自己在辩论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姿态和学生共同完成一场成功的课堂辩论。首先要和学生讨论确定合适的辩论话题,商讨制定合理的分组细节和辩论规则;其次,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辩论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提醒和帮助;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监督和调控职能,引导辩论向预期的结果发展,鼓励充分展示自我、自由言论的同时,不能因为过度放任而偏离课堂辩论原本的轨道,同时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留意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创造机会让这些学生融入辩论环境,逐渐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5];最后,在总结课堂辩论时,教师要做出公正的评价,应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不要明确指出哪一方是胜利者,而是重点肯定学生们在辩论中的积极态度和取得的理想效果,点评辩论中的闪光点,然后适当指出辩论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材料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辩论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辩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激励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装饰品”和“调味品”,课堂辩论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绚丽、更加有味,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学习平台。
[1] 赵海利,钟晓敏.辩论式教学:师生互动的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43-44.
[2] 倪丽梅,舒尔娟.谈语文课堂辩论式教学之辩题的选择[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6):39-40.
[3] 孙爱明.辩论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9):21-22.
[4] 金燕.辩论式教学方法及构架初探[J].素质教育论坛,2008(12):26-27.
[5] 张颖举.课堂辩论赛在行政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学理论,2010(33):322-323.
2013-10-20
李佳(198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G633
A
1671-6876(2013)04-0340-03
[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