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敏
(盐城师范学院 经济法政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空间视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
宋 敏
(盐城师范学院 经济法政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突破瓶颈的时刻,必须在专业发展空间、教师教学空间、学生学习和就业空间方面寻求转型。在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师范与非师范兼容寻求专业转型的发展空间,虚拟与现实碰撞拓展教师的教学空间,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专业内分流拓宽学生的就业空间,这些都不失为有效的尝试。只有把专业转型发展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我们培养的人才才有市场竞争力。
空间视阈;思想政治教育;转型发展
伴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当代哲学思潮开始对现代生活进行空间性的表征。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位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亨利·列斐伏尔和米歇尔·福柯。列斐伏尔说过:“空间不是空的容器,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种与之相关的生产方式,包括那些通常意义上被我们所理解的社会,都生产一种空间,它自己的空间。”[1]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下,空间仅仅是时间的依附,往往不具备独立的本体地位,但是伴随着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西方当代的哲学思想及其语境开始空间化、立体化,且力图重新界定空间是什么这个问题,试图把空间列入与时间同等的话语权力对话中,从而凸显出空间在哲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地位[2]。
在今天学院专业化背景下,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会引起许多的人异议,马克思主义学者不能替代职业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对空间问题的介入,一方面是其对现代性政治经济分析的强大能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则是改造世界旨趣的当代落脚[3]。因此,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对当代空间重组的解释还是对它的干预,马克思主义都具有巨大的理论空间,这也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历史比较悠久的传统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提高,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特别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愈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再加上以后师范生就业采取国标、省考、面试等操作流程,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加入到教师竞聘的行列,对于高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来说,如果不拓展思维,以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为指导,专业发展就没有出路。
1.1 专业方向的定位寻求专业外空间
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近些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能够通过考编的形式进入教师队伍,大部分学生并不能专业内就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传统专业来说,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但它并不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非师范功能,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时,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就应该师范和非师范兼容,除能胜任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及相关课程教学外,还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并且,要放低定位趋向,思政专业的毕业生还要能够扎根农村、基层,以及愿意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从事中小学政治课教学和社会思想政治工作。为此,在专业培养的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流,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分设不同的方向课程,同时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数量,在实践课程中增设非师范能力实训选修课程,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1.2 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契合需求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既要博取众长,吸收兄弟院校的良好做法,又要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例如关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建设、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服务区域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多方位展开调研。了解专业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实施情况,了解在专业改革中如何解决瓶颈问题。为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构建和专业能力培训更有针对性,要到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乡村中学了解情况,掌握中学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需求情况以及新教改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新要求。此外,还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的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母校的建议,以及其所在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期望。在调研和反复讨论的过程中,清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缺陷,以及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最终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的修订更适合市场需求。
网络时代教师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和手段必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和自身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适应“80后”、“90后”的发展需要。
2.1 网络教学空间的建立
进一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空间。网络社会,各类优秀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能及时从其他高校同类精品课程的教学中吸取精华,加快课程建设的步伐,不再局限在个人狭窄的教学思维里。课堂教学要由课堂向外拓展,利用精品课程网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文献、具有较高水准的理论研究论文或著作等作为网站的基础资源,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同学、老师进行学习与交流,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及时互动,延续课堂教学的深度。
2.2 实践教学空间的拓展
专业课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重视实践教学。首先,新方案修订的过程中,很多专业课程在设理论学时的同时,要开设实践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进行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其次,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除能胜任政治教师外,还可以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基层管理工作等,在实践课程中可以增设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此外,每学期都应有至少为期一周的专业见习时间。最后,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除建设教育实习基地之外,还要强化非师范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机关、企业建立广泛合作,教师带领学生在每学期的专业见习期间可以到相关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的就业需求,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活力,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
2.3 教学思维空间的创新
首先要让教师走出校门。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老师,如果只是埋头教学,常常会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教学习惯和惯性的教学思维。必须让教师走出去,出国进修、境内访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充电,了解学术前沿动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学习兄弟院校良好的做法,如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就业技能技巧训练等,能够使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让教师的教学更能适应学生需求、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在进修的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各方面培训。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与以往不同,他们拥有的技术、掌握的信息我们不能小觑,而且他们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征带有时代的烙印,所以,教师的教学思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学习的背景不同于“60后”和“70后”,他们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要强于后者,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也区别于后者。我们在指导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这一点。
3.1 构建课堂学习和科研历练相结合的理论学习空间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投身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一新生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逐步明确和选择未来发展方向,鼓励大二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申报校级以上的科研项目,并可采取“学分互换”,即参与教师课题或者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可以折换成学分,并在奖学金上有所体现。在大二或大三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导师结合大三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基础,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职业规划、课题研究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方面给予全程指导,利用“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学校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跟随导师搞科研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要带领学生深入研读与专业相关的原著,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向纵深方向延伸,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2 创设社会服务和实习支教相结合的实践学习空间
1) 组织学生参加边远地区的义务支教。在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计划之时,也适逢西部计划列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范围的重大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时机,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合作精神,锻炼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教,实践教学的平台,是学生实践学习的崭新空间,能够学到许多课堂和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 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组织学生在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担任基层单位一定的管理和组织活动,强化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开设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和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但学生若只有课本知识,没有实践的锻炼,这些课程开设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而顶岗实习,让学生的理论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在实践中摸索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的方法。开展这一活动,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变“客”为“主”,使他们进入某种承担实际责任的现实角色,培养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配合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城市社区担任助理。同学们在协助管理社区办实事的同时,也等于进行了社会调查,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也增强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存在各种困难,为了冲破就业局限,在学生生涯规划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分别针对考研和考公学生、从事师范和非师范的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增加选修课程比例的形式和教育实习分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四年中有目的地为未来的不同路径就业打下基础。
4.1 针对考研学生,专业拓展中增设选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考研的比例相对较高,并且就读的学校层次也不低。为了鼓励学生考研,解决学生考研中专业课程学习的压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应该针对学生考研的主要专业方向,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增设考研专业必考的课程,这样就减轻了学生专业课复习的负担。而且,每一个专业方向都应指派专职教师在学生考研冲刺阶段,给学生答疑解惑。学校应免费组织思政理论课的培训班,请名家现场指导答疑,保证学生的考研过关率。
4.2 针对考公学生,专业选修中增设二学历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考公,受专业限制能考的岗位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可以设立其他二学历课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放置二学历的核心课程,学生在专业选修中选取的这些课程的学分,二学历认可,这样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学生四年中可以获取两个学士学位,对于考公的学生来说,其选择的空间明显扩大。
4.3 针对就业取向,实行集中和分散实习
为了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实习,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应该延长实习时间。在学生真正实习之前,安排一定的见习时间,让教师对学生讲课、活动设计与综合探究、三字一话进行集中指导,学生一个个过堂,指导教师现场点评,为学生真正站稳讲台奠定基础。对于将来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可以不到中学集中实习,自己选择实习单位,学校组织教师不定期进行跟踪追访。通过实习分流,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就业需求,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使实习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效。
传统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搞好专业自身发展,还必须向市场力推自己的“产品”,这就必须眼界宽阔,目光长远。首先,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在教室进行,要走出去,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帮助企事业单位搞项目和调研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同时也使合作单位能在其中受益。其次,学生的每学期的见习要落到实处,学校积极帮助学生联络定点单位,提出明确务实的见习目标,同时恳请见习单位能够给予学生现实的指导,让学生真正在见习中学到实际本领;再次,聘请专业的社会工作、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实地指导,了解这些工作方面存在的难题和化解的技巧;最后,在学生实习和见习的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拓展双赢的模式,允许学生提前顶岗实习和提前签订就业协议,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坐等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去创造机会和争取机会。
西方世界对空间的重视,是伴随着所谓现代性转向发生的。联合国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应围绕认识世界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在社会活动中参与合作的能力、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四个方面重新设计和组织。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的专业改革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系到迎接新世纪全球竞争的胜负,关系到我国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由于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5年内总共将有3 500万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有增无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若想能够迎合市场、适应社会,就必须放眼全局,拓宽视野。以空间视阈为切入点,寻求专业发展、教师提升、学生就业的路径应该是全新的实践,定能在转型发展的今天闯出新路。
[1] 列斐福尔.现代性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8.
[2] 高淑珍.试析全球化下的空间理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4):129.
[3] 胡大平.马克思主义与空间理论[J].哲学动态,2011(11):5.
2013-10-28
宋敏(1970-),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伦理学研究。
G41
A
1671-6876(2013)04-0343-04
[责任编辑孙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