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红
(三明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刻意曲解是一种与交际失误不同的语言现象。交际失误源于缺乏共享的知识,彼此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处于同一语境中,交际失误的产生不可避免,它是无意的、不自知的。而刻意曲解是一种交际故意,一种语用策略:说者在了解听者的交际意图情况下有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曲解是故意的,听话人有言外的目的。[1](P21)
在性别话语交际中,刻意曲解也是男女双方常用的一种语言策略。那么性别间在刻意曲解时具有怎样的语用价值呢?要如何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顺应交际刻意曲解的策略,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呢?本文从认知科学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对性别间所作出的刻意曲解进行语用学的透析,对性别如何解读对方的交际意图,采用与对方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语言,来实现成功交际的目的。对这一过程的认知分析有助于双方促进对双方立场的了解,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中语言的运用和理解[2](P241),即交际主体采用各种语言交际策略去应付或解决由于外在交际条件或其他交际能力欠缺所造成的交际困难,或者运用一定的交际策略来提升交际效果。刻意曲解就是交际者常用的一种语用策略。
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就是在会话交际中,说者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的效果的语言现象。[3](P163-170)发生在性别之间的刻意曲解,是指在性别双方的会话交际中,性别一方首先了解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后,出于自身主体意识对对方交际意图的认知,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语言表征,找出与对方语言信息的最佳关联,然后曲解对方的交际意图,达成自己的交际意图的目标。例如电视热播剧《民兵葛二蛋》中的一段对话(麦子说了句话后离开,二蛋和喜子二人继续在山洞挖地道):
二蛋:听见刚才他(麦子)说什么了吗?
喜子:说了什么?
二蛋:他让我们俩赶紧的!
喜子:说什么呀,不知道……
二蛋:你想什么呢,他让我们赶紧挖洞呢。
在本例会话情景中,二蛋和喜子都听到了麦子说的话,而二蛋对当时的情形有足够的心理认知,他利用了话语信息本身“让我们俩赶紧的”具有的含糊、不确定性。当时二蛋正对喜子有意思,想要对她表达好感,于是他歪曲说话人的意图,用它表达“麦子的意思是要我俩赶紧的把婚结了”,也达到调节气氛的交际效果。
因此,形成性别间刻意曲解的关键因素是性别交际主体的心理认知:首先是交际主体对另一方所说的信息意图有足够的认知,这是形成“刻意曲解”的基础因素;其次是交际主体要分析出说者的语言信息本身具有的模糊性,这是产生“刻意曲解”的诱发因素;最后是交际方根据其交际意图主观地对语言进行调控选择的过程,这是“刻意曲解”的最终形成因素,从而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有了这样一些诱发因素和直接形成因素,便制造出了“刻意曲解”这一奇妙的语言现象。它强调的是交际主体意识的意图性,却由于性别双方的交际心理、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习惯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差异[4](P254),产生出不同的语用效果。
语用学的研究和具体实际的语言使用者相关,它主要关注会话含意、言语行为及言谈应对中的意义分析与探讨。Sperber和Wilson[5](P38-67)倡导的关联理论不拘泥于语用学的经典命题——会话含意、预设等,而是与认知、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结合起来:根据认知科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注重心理认知因素在实际语言交往过程中的作用。关联理论把交际视为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不必遵守合作原则而是以关联性为取向。具体来说,人们在交际的过程包含两个意图: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即在交际的过程中将信息意图明示出来,而曲解方推理的过程是根据说者提供的明示语义信息,来推导出对方的交际意图。他们的交际成功依赖于两个重要的关联原则:一是关联认知原则,听者必须在说者的信息意图中认知出与交际意图的最大关联;二是关联交际原则,说者的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它与听者的信息意图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所以说关联理论主要是从交际主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认知他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话语曲解者必须根据不同语境,对话语选择作不同的理解,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性。该理论为我们充分理解说者的意图提供了理论依据。
Vers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新视角。[6](P92-95)他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针对某种因素或条件,不断地进行语言形式和策略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能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作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特征。语言的变异性使得语言具有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商讨性指所有的语言选择都可以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完成,顺应性指语言能够让其使用者为满足交际的需要从可供选择的内容中做灵活的变通。顺应理论主要从曲解者的角度,要求在交际中及时对对方的交际意图进行认知,顺应交际语境和关联语境,作出语言选择来化解将由此引起的交际失误,实现其特定的交际意图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话语曲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话语曲解者作为话语协调者、创造者对语言作出选择,并有效地传达了对方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
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相结合,分析性别话语交际时使用刻意曲解的语用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在性别话语交际过程中,性别主体在心理上认知与对方的交际意图相匹配的最佳关联;在最佳关联的引导下,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以顺应听者的认知和谐的方式,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确保达成自身交际意图的语用效果。依据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透视性别间的刻意曲解的语用价值,可以进一步了解性别双方的立场,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在性别交际过程中,性别双方的认知水平由于各自的认知资源和认知素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他们的交际意图的出发点不同,产生的语用效果也就不一样。接下来主要通过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性别间话语使用刻意曲解的策略,透视分析出性别之间刻意曲解的语用价值。
在性别交际过程中发生冲突、情况即将恶化、局面变得无法收拾时,适时采用刻意曲解的语用策略来化解性别间的冲突、挽回即将恶化的局面、重拾人际关系非常关键。如:
僖嫔:皇上怎么来了(监狱,我该怎么解释)?
小顺子:快……快刺我一刀!
皇上:僖嫔,你怎么敢……
小顺子:僖嫔担心小顺子对皇上不利,
才……皇上,奴才是冤枉的啊!
在这段情景对话中,小顺子主体意识有保护僖嫔的交际意图,还及时认知到皇上的信息意图:“你一个后宫娘娘怎敢跑到监狱来干政。”小顺子迅速推理,结合当时的情景语境,找到了他二人的最佳关联性话题:“僖嫔担心小顺子对皇上不利,才……”僖嫔只需顺应此时情境:由于护主心切,情有可原,就化解了冲突,保全了大家。小顺子刻意曲解了皇上的信息意图,这次可帮了僖嫔一个大忙了。
交际的过程中遇到不想说的人或事时,刻意曲解对方所说的人或事以避开话题,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这在性别交际过程中屡见不鲜。如下例,在一场音乐会中,白人妇女不喜欢黑人坐她旁边,就请来引座员评理:
The lady shouted:Is social equality permitted here,boy?
The black:This is social equality!
……
The boy:No,Madam,this is Beethoven’s music.
白人妇女不愿意黑人坐在她旁边听音乐会,故意捣乱,黑人不愿相让,冲突即将爆发。引座员双方都不想得罪,他在这一过程中激活认知语境,调动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形成关联性认知,实现最佳关联语境融合。[7](P42-43)于是他转变话题,刻意地曲解白人妇女的问话,避开不想说的事:这里是音乐会,不管种族歧视的事。
如果交际中双方各怀心思,性别双方都使用这一语用策略的话,旁人听了便是一头雾水。如:
林飞亚:听说你处了个对象?
罗莉莉:杨细妹身上的蝙蝠衫是你买的吧?
林飞亚:你男朋友是干什么的?
罗莉莉:你招她呀?
各有交际意图的两人在一起,双方都想从对方那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曲解对方的隐含的真实意图,谁也不想顺应对方的语言情境。这也很难有成功的交际。
大庭广众之下起冲突时,总是该有一方更冷静地使用刻意曲解的策略去挽回些脸面,否则局面两败俱伤。如:丧偶的杨家母嫁入丧偶的罗家,不想罗家的女儿是个爆脾气,上来就把杨家母女两人的东西往外扔,引来街坊邻居的围观,这时,罗爸爸和那个随母嫁入罗家的女儿回来了:
女儿:这是干什么呢?
罗父(对着她和大伙儿):我们这儿搬家呢!
这种情境中罗父看到他自己女儿那样不懂事,把人家的东西往外扔,罗父自己都要气坏了,可是他碍于男人的面子,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教训孩子。另外他对当时的语言情境有深切的认知,了解自己女儿的信息意图、了解她女儿的交际意图(那个女儿也要生气了)、了解大众的观望,他顺应当时所有情境的最佳关联,“及时”曲解,化解了当时的尴尬局面。社会中男人似乎较重面子,这个特性常常有助于他们避免当时局面的进一步升级,化解尴尬局面,缓和、平定当时的气氛,有人这样缓和局面,其他人当然会顺应情境,以免大伤和气。
在熟人、同事中特别又是两性间使用刻意曲解可以开对方玩笑,营造轻松幽默的交际效果。如关玺华的小说《归期》中,警察局长让警员小张到一户人家做调查。女同事小王也在场:
小张:局长,你得给我找个伴吧!
局长:那就让小王跟你做个伴吧!
小张(高兴地对小王):嘿,你现在听见了
没,局长要你做什么?
这时,女警小王悄悄地在小张的腿上狠狠
地掐了一下。
本例中小张看见女同事小王在场,就把局长给的任务进行发挥,在局长讲到“做个伴”时,话语的模糊性出现了,只要将话语语境转移,就能歪曲局长的话语意图,达到戏弄同事的特殊效果。相信当时局长也是领会其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的,自己的信息被曲解一下,关联上另一个信息,可以调节气氛,何乐不为!女同事也听明白小张的意图,但当着局长的面,只能顺应情境,被人“戏弄”,暗暗地掐了一下小张。
在有些性别交际场合中,女方通常心思缜密地将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隐蔽起来。这既给男方出了难题,也是男方使用刻意曲解的好机会。如:
Girl:My darling,I want to dance like this
forever.
Boy:Don’t you ever want to improve?
女朋友和男朋友交往久了,想要进一步的关系——结婚,羞于启齿,又不知道对方的想法如何,所以她利用会话间接表示意图:真想这样一辈子和你跳舞。这时候交际主体男方意识到女方 “forever”(一辈子)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但他还不想立刻考虑结婚,直接说出来恐要危及两人现有的关系,于是利用女方话语的模糊性,找到了话语的关联信息“like this”,采用刻意曲解的语用策略曲解她的话为:真想以这种方式一直跳舞。男方不直接回绝,不致使她面子上过不去、难堪,而女方得知他的回答,必然了解其中传达的信息,顺应交际意图,双方都不点破,却都心领神会。
本文介绍了性别间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并从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的视角,透析性别交际双方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言策略时的语用立场。仅从性别差异的角度来看,在使用刻意曲解的语用策略时,男性偏重于调节气氛,缓和局面等语用效果;女性侧重于使用它来调节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双方交际的侧重点不同。只有性别交际主体作为语言的协商者和再创造者的身份,才能在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和顺应论指导下使刻意曲解的语言策略发挥出精彩的效果。
[1]宗世海.汉语话语中的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2]于国栋.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0,(6).
[3]何自然,申智奇.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4]赵蓉晖.语言与性别——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ve [M].Oxford: Blackwell, 1986.
[6]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J].London: Edward Arnold, 1999.
[7]蔡瑞珍.最佳关联性语境与意义选择[J].三明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