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静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40)
《初潭集·夫妇》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甄 静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40)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李贽;《初潭集》;女性观;男女平等
网络出版时间:2013-05-20 12:06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明代中晚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明代个性解放思潮中的先驱者。在李贽的反理学思想中,有一部分体现了对女性的关注。这些思想在其著作《初潭集》、《焚书》、《续焚书》中都可见到。《初潭集》是李贽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集中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言行,并加以评点。在《夫妇篇》及其评点中,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进步的见解。《初潭集·夫妇》中所体现的进步的女性观主要有以下几点:
李贽将夫妇关系看作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在《夫妇篇·总论》中,他认为“夫妇之为物始也”[1]1,认为父子、兄弟、君臣、上下等关系,都是以夫妇关系为始源和出发点的。“极而言之,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明矣。”[1]1由此得出男女是对应存在的,其间并不必然存在天经地义的尊卑关系,女子不是男子的附庸。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男女在智力上是平等的,不论是能力,还是见识,妇女与男子都没有先天的差别。在《初谭集·夫妇篇》中李贽设立了“才识”、“文学”两门,专门记载才智过人的女子。“才识”一门记载了25位女性,如写许允妻以聪明才智帮助丈夫和儿子免祸的事,李贽称赞许允妻“如此,男子不能”[1]23。李贽在此门结尾赞曰:“此二十五位夫人,才智过人,识见绝甚,中间信有可为干城腹心之托者……是真男子!是真男子!……男子不如也!”[1]26在《合婚》门“周浚作安东时”条中,李络秀为家族门户考虑愿意给周浚做妾,而汝南李氏也因此得以进入士族的行列。李贽评李络秀曰:“有好女便立家,何必男儿?”[1]6肯定了李络秀的胆识。在《苦海诸媪》一门中,李贽赞赏无忌母、婕妤班、从巢者、孙翊妻、李新声、李侃妇、海曲吕母这些女子“皆的的真男子也”[1]56,又说“天下皆男子,夫谁非真男子者,而曰真男子乎?然天下多少男子,又谁是真男子者,不言真,吾恐天下男子皆以我为男子也。故言男子而必系之以真”[1]56。认为天下男子也有不少是名不符实的,女子若有胆识同样可冠以“真男子”之名。
可见,在《初潭集》中,李贽提倡男女平等,评价女子注重才识、胆识,而非封建礼教之标准,这些思想在当时的晚明社会惊世骇俗。
李贽生活的明代中后期,道学家们大肆鼓吹“节烈”,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政府还通过推行旌表制度提倡和鼓励寡妇守节。《明史·列女传》卷301写政府表彰列女、节妇曰:“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照耀井闾,乃至于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2]7689明代还规定寡妇30以前夫亡守志,50以后不改节者,不但可以使本人获得“旌表”,还能免除“本家差役”。这些法令的推出,使守节既有名,又有利,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节烈女子”,其中有夫亡投井、绝食者,有“婆媳同孀”者,有“三世苦节”、“四世五节妇”者,甚至有“未嫁守寡而至八十岁”者。《二十四史》中录载妇女的人数,包括《列女传》及其他传中附及的,《元史》以前没有超过60人的,其中《宋史》最多,55人;《唐书》54人;而明朝宋濂纂修的《元史》有187人,清朝人修《明史》时,发现“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2]7689,最后“掇其尤者,或以年次,或以类从,具著于篇,视前史殆将倍之”[2]7690。反复筛选最后载录308人,可见明代提倡“节烈”风气之盛。
李贽反对要求妇女守节的吃人礼教,在《彼岸诸媪》一门中评价那些节烈妇女说:“虽为节妇,为烈女,如卓老所夸羡以为非真男子不能至者,其有生之苦尤何如也!”[1]59-60认为她们的悲惨和辛酸,非语言所能形容,对她们的生存状况表示深切的同情。他提倡婚姻自由,赞成寡妇再嫁,并且肯定那些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斥责阻拦女子再嫁的封建卫道士。这一主张在其对卓文君的评论中可见一斑。卓文君因钦慕司马相如之才而与之私奔,其父卓王孙“耻之”,李贽批曰:“天下至今知有卓王孙者,此女也,当大喜,何耻为?”[3]717针对道学家们指责的“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李贽批曰:“正获身,非失身”[3]718,对卓文君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一思想也体现在《初潭集》中。在《丧偶》一门中,东晋名士庾亮及王戎的儿子均早亡,在对待儿媳改嫁的问题上,二人的态度截然相反。庾亮十分通达,诸葛令的女儿是庾亮的儿媳,守寡后要改嫁,诸葛令征求庾亮对此事的意见,庾亮答复说:“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1]15赞成儿媳改嫁,李贽赞道“好”。不仅如此,诸葛令的女儿开始不愿意改嫁,他为了不让女儿白白浪费青春,甚至不惜使用计谋骗女儿嫁人,尽心设法,促成婚事。李贽批曰:“孙兴公、诸葛令,爱女之心一也。”[1]8认为诸葛令的行为是真心爱护女儿、为女儿幸福着想。王戎的儿子绥“欲取裴遁女。绥既蚤亡,戎过伤痛,不许人求之,遂至老无敢取者”[1]15。王戎因为哀伤儿子早亡,让尚未过门的儿媳终身守寡。李贽对王戎这种行为表示愤怒,批曰:“王戎不成人,王戎大不成人。”[1]15封建礼教要求女子“从一而终”,李贽对这种只针对女性的道德要求提出了大胆的批判,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和惊世骇俗的反传统精神。
封建社会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强调的是双方家族利益的联合、门户的对等。爱情从来都不是婚姻中要考虑的要素,而且太沉溺于爱情,经常被谴责以轻薄、失检。李贽却主张婚姻要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如在《丧偶》门“荀奉倩与妇至笃”条中,荀粲论妇人以色为主,其妇色美,后亡,后来因痛惜而死。李贽批注曰:“荀子痛妇,逆知其妇之必欲以身为殉,体悉人情,一至此哉!然荀之葬也,送者无多人,而人人皆知名士,哭荀至于感动路人,则荀真人世可惜之人矣。”[1]14赞美了荀奉倩对妻子的真挚感情。再如:“汝南薛恭祖丧其妻不哭,临殡,于棺上大言:‘自同恩好四十余年,服食禄赐,男女成人,幸不为夭,夫复何恨哉!今相及也。’”李贽评曰:“夫妻情深。”[1]15
《合婚》门中高柔外出做官,与其妻“眷恋绸缪,不能暂舍,相赠诗书,清婉辛切”[1]7。李贽批曰:“此人太真!”赞美两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太常周稚都常常斋戒后睡在斋宫里面。他的妻子怜惜他年老多病,来探望他,他非但不感激妻子,反而大怒,以妻子触犯了斋戒期间禁令的名义,将妻子下狱谢罪。对于周稚都这种邀名收妻的行为,李贽批评曰:“此人太假!”[1]8晋代名士许允在新婚之夜嫌妻子不美而不入洞房,他批评许允这种以貌取人的行为说:“此夫嫌妇,太无目也。”[1]7东晋才女谢道蕴嫌弃丈夫王凝之无才,他批评道:“此妇嫌夫,真非偶也。”[1]7在他看来,夫妻相互尊重,患难与共,这才是真配偶。
自古以来封建士人都把昏君误国、亡国的罪过推到女性身上,几乎每一个昏君或亡国之君的背后都有一个任人唾骂的女性。李贽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导致国家败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政事失宜,与女人无关,为“女人祸水论”平反。在《俗夫》门中,他列举了夏桀、吴王夫差、汉成帝、石崇、李后主等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提出的上述观点,认为这些人“皆不贤夫也”[1]49。并提出“夫而不贤,则虽不溺志于声色,有国必亡国,有家必败家,有身必丧身,无惑矣”[1]49。不仅如此,他还大胆揭露了昏暴之君乱政亡国的罪过,认为汉武帝和魏武帝,均“自声色中来”,但前者“以雄才而拓地万余里”,后者“以英雄而割据有中原”,东周时期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困绌得“与贫乞何殊,一饭不能自给,又何声色之娱乎”,但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最后得出“若使夏不妹喜,吴不西施,亦必立而败亡也”[1]37的结论。这些评论,戮穿了道学家们散布的“天下无不是的君父”的神话,显示了他远见的卓识。周作人在《读初潭集》中评此语曰:“此所言大有见识,非寻常翻案文章可比。”[4]823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从维护夫权的角度出发,要求妻子对于丈夫纳妾,不但要顺从还要欣然接受,和睦相处,否则就是“嫉妒”,犯了“七出”之一罪,丈夫可以此为理由休妻。历史上对妒妇的指责代不绝口,李贽却对妒妇深表同情。他在《妒妇》门中,选取了6个妒妇的事迹,如写桓温娶李势妹为妾,其妻南康长公主欲杀之,最终却因为她的气质美貌发出“我见犹怜”之叹而善待她。李贽评南康长公主曰:“贤主哉!虽妒色而好德,过男子远矣。”李贽称赞“不令公有别房”的谢安妻刘夫人、“禁制王公,使不能堪”的王导妻曹夫人等6位妒妇“真泼妇也,然亦幸有此好汉矣”[1]17。“妒”是妇女企求专一忠贞爱情的一种反抗形式,李贽从男女平等的角度出发,对于妒妇的行为不仅不予批判,反而给予称赞,这在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中是少有的。
李贽不仅在思想上反对纳妾,而且在行动上身体力行。李贽与妻子黄氏感情极好,对妻子平等相待,在儿子都病故只有一个女儿后,却从未考虑过纳妾。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袁中道在为李贽所写传记《李温陵传》中认为,李贽“其人不能学者有五”,其中之一是“公不入季女之室,不登冶童之床,而吾辈不断情欲,未绝嬖宠”[5]725。近代文学家周作人说:“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教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然无遁形矣。”[6]166其中的“对女人如何说法”,以之来评价李贽,可见其思想进步,品格高洁,言行一致。在情欲泛滥的晚明时期,李贽公开宣传男女平等,反对纳妾并身体力行,在同时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中几乎是唯一一人。
李贽的女性观中也有其局限性和矛盾之处。他的女性观中有意识的男女平等与无意识的男尊女卑思想交织在一起。综观全书,李贽对自己赏识的女子总是用“真男子”“男子不如”“好汉”“丈夫”来称赞,而对于他所轻视的儒士则斥之为“妇人”,这说明在他的潜意识中还存在着男尊女卑的偏见。李贽无法认识到女性只有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亦无法认识到男女平等只能建立在女性经济独立的基础上,不知道若女子只是见识高而没有经济独立,追求平等及个人幸福只能是奢望,聪明如卓文君,虽然大胆追求婚姻自主并与司马相如私奔结为夫妻,但后来也几乎被遗弃。《苦海诸媪》中李贽所赞赏的班婕妤尽管才识过人,但也终被汉成帝所弃。李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员,他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封建主义虽开始没落但仍占绝对优势。李贽虽然举起了反封建和反理学的大旗,但却没有彻底否定它们,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他还不可能提出系统的关于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的学说,他的女性观仍无法超越其所属的阶级和时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找到女性独立的方法,只能寄希望于虚无的彼岸世界。他在《彼岸诸媪》一门的末尾,记载了3个出世女子程伟妻、张丽英、孙恪妻的故事,“以示有生之苦,须早证无生之乐”,这3个女子最后都远绝尘世,在彼岸才得以彻底超脱。他赞美真挚的爱情,却在《丧偶》门中评价爱情:“婚嫁未几,丧亡继之,娶之何难而丧之何易也!智者于此不可不发深省矣。夫既丧矣,则百年而丧与数年而丧一也。回视向者择配之番,合聚之难,苦切之痛,欢乐之极,如飘风过雨,虽影响无复有者。”[1]15认为感情、欢乐不过如“飘风过雨”,转瞬即逝,是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
尽管如此,李贽仍是晚明个性解放思想的先驱者。他的言行被理学家看作是“宣淫败俗”,他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者斥为“异端”,加以焚毁,却禁而不止,影响越来越深远。李贽的弟子汪本钶在《续刻李氏书序》中说:“(李贽)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海以内无不读先生之书者,无不欲尽先生之书而读之者。”[7]467可见李贽及其思想在当时社会影响之大。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然虽奉严旨,而其书之行于人间自若也……而士大夫多喜其书,往往收藏,至今未灭。”[8]668他进步的女性观被明末及清代的许多文学家所接受,明代后期汤显祖、冯梦龙等都深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创作出了“三言”、“二拍”、“牡丹亭”等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出现了众多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
近代文学家周作人非常推崇李贽,他认为李贽“以思想得祸,其人似乎很激烈,实在却不尽然,据我看去他的思想倒是颇和平公正的,只是世间历来的意见太歪曲了,所以反而显得奇异,这就成为毁与祸的原因”[4]822。侯外庐在《中国思想史纲》中说:“李贽特别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观点,抗议封建制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与卑视……这样的进步观点开清代俞正變等人的先声,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9]28他们都对李贽女性观给予很高评价。
[1] (明)李贽.初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 (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明)李贽.李贽文集·藏书[M].张建业,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 周作人.知堂书话·读初潭集[M].钟叔河,编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明)袁中道.珂雪斋集[M].钱伯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 周作人.书房一角·扪烛脞存[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7] (明)李贽.焚书·续焚书校释[M].陈仁仁,校释.长沙:岳麓书社,2011.
[8] (清)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黄汝成,集释.长沙:岳麓书社,1994.
[9]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下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
OntheFemaleViewsinChuTanCollection·Couples
ZHEN Jing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Arts,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hina)
ChuTanCollectionis an anecdote novel re-classified and compiled by Li Zhi fromShiShuoXinYuandJiaoShiLeiLin.It is not only a simple story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but also concentrates Li’s emotions and thoughts in choosing materials and his commentaries.In the book,there are 4 volumes inCouples,which collect a lot of words and deeds of females with high moral character,and courage and knowledge.Li Zhi criticizes and assesses these anecdotes.From his commentaries,it can be found that he advocated gender equality and freedom of marriage,opposed the traditional views of chastity,offered original idea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widows and jealous women.All this reflects his progressive female views.
Li Zhi;ChuTanCollection;female views;gender equality
2013-01-13
广东省科技厅一般课题(2011B031400010)
甄静(1979-),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
I 206.2
A
2095-462X(2013)03-0001-04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0520.1206.007.html
(责任编辑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