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增加正能量

2013-04-10 15:17杨宏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中国梦立德

杨宏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50103)

立德树人为大学生实现“中国梦”增加正能量

杨宏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 2501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宏大的中国梦,最终要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动力和源泉。而高等教育在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为实现中国梦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高等教育只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学生实现个人梦想、民族梦想、祖国梦想增加正能量。

立德树人;中国梦;正能量

在大学中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要同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力量。

一、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

(一)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

二千多年前问世的《道德经》记载:“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意思是说,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说明了“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道”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且内在于万事万物,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也就是表现了它的“德”,在人生现实问题上,“道”体现为“德”。

古人尚且明白“道”与“德”的密切关系,要成才,先成人;要成人,先立德。将“立德”摆在第一位,倡导人人成为有道有德之人,这也是大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历史渊源。

(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育人作为学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首位,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也是对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表明高等教育要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核心任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生早已不再是时代的佼佼者,面对人才培养出现的诸多问题,高等教育要想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就必须让大学教育回归本质。只有实现“道”与“德”兼备,才是大学育人之本——大学生不仅学“道”,即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需具备“德”即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中国梦”为教育之新动力

(一)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人追梦源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历经近百年的抗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而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也验证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唯一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中国梦具有鲜明的改革创新时代特征,他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承,也是对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高度凝练。

(二)“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新动力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心理特点,圆梦对于正处在爱做梦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中国梦丰富的内涵和新颖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大众化,把深奥道理通俗化,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理解。中国梦就是“育才梦”,广大教师以“育人梦”为动力,肩负起育人使命,将承载着中国梦的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融入课堂、融入课程教育,成为大学生圆梦的引导者和指路人;中国梦就是“成才梦”,只有“中国梦”教育,才能将大学生的个人梦想和中国梦想紧密结合在一起,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激励大学生志存高远、知行合一、践行责任人生、创造精彩事业,成为对国家、社会、人民的有用人才。

三、践行中国梦,探索“立德”育人的蹊径

“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大学的使命是创新科学、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教育梦”——培养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起到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人才。实现中国梦,大学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这样的大学生才是“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一)培养大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梦”精神

“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对社会、对文明、对人类自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充实而正确的理想信仰,树立为之奋斗的决心,成为大学生“立德”教育的正能量。大学应该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鼓励学生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动力转变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使大学生在锲而不舍的追“梦”精神中,实现个人梦想、祖国梦想。

(二)营造追“梦”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中国梦以其自身美好的内在力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其至清至柔的能量滋润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以其神圣的使命激励大学生成为社会栋梁。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神,结合“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用“中国梦”教育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励广大教师潜心育人,形成课堂、课外相互支撑的育人大格局,促进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人生梦想,这也是育人的最高境界。

(三)汇聚“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大学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还担当起文化复兴和价值追求的责任与使命,而“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大学要把“中国梦”的深刻含义、丰富内容、新颖的形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实践和各项活动中,通过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号召广大学生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大学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努力搭建师生筑梦、圆梦的舞台,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郑南宁.立德树人培育追逐“中国梦”的民族脊梁[J].中国高等教育,2013.

[3]龚克.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与内涵式发展[J].学习参考,2013.

[4]杜玉波.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03-29.

(编辑:李津虹)

G641

A

1008-3154(2013)05-0154-03

10.3969/J.ISSN.1008-3154.2013.05.046

2013-08-15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中国梦立德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
“严以修身”先立德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