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变化*

2013-04-08 02:34杨牡丹丁冬许可双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差异

杨牡丹,丁冬,许可双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逐渐成为中国国内居民重要的消费热点。2010年,我国国内出游人数达21.03亿人次,比2009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达12 579.77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增长15.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5 738.65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为1.5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的3.9%[1]。旅游业已成为国家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产业。

居民旅游消费已成为旅游经济学、休闲经济学以及福利经济学等众多学科关注的重要热点。目前,国外学者对居民旅游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消费需求模型和旅游消费的预测上,重点研究了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8]。而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以历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集中探讨了国内居民旅游消费的3个主要方面:一是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9-13];二是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分析[14-16];三是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17-19]。另外,国内关于居民旅游消费的基本格局和区域差异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入境游客旅游消费的研究上[20-22],对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的研究尚不多见。

城镇居民是我国旅游消费的主体。我国地域空间范围大,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不仅存在总体消费变动,更存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进一步研究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变动趋势及其地域空间差异,对于进一步开拓旅游消费市场、促进旅游消费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数据处理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2000-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等。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我国4个直辖市、26个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城市、沿海5个副省级城市(大连、青岛、宁波、深圳、厦门)以及桂林、无锡、苏州、珠海等主要旅游城市为样本(因为数据采集的约束性,暂未考虑拉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数据),探讨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变化。

(二)研究方法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的人均国内旅游花费的数据是指出游者的人均国内旅游花费的抽样统计数据,并不代表全体居民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而一个地区居民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不仅与其出游者的国内旅游花费有关,还与其出游率有关,出游率是指居民出游人次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所以本文以出游率和国内旅游人均花费的乘积来表示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变化反映了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规模及其变化,同时也能反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全国39个重点旅游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

(三)数据处理结果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分别运用所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得到居民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背景数据(参见表1)。

采用类似方法,获得我国39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基本数据(见表2)。

表1 中国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变化(2000-2010年)

表2 2000年与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对比

续表2

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变化及区域差异

(一)全国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变化

近十年来,全国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和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是二者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率均呈现出了不稳定的状态。如表1所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除了2003年以外,全国居民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都呈正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从252.12元/人增长到了941.57元/人,增加了约273.46%;除了2003年和2008年呈负增长之外,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均呈正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从708.46元/人增长到了2 172.18元/人,增加了约206.61%。另外,与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消费平均水平相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规模要高得多。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均是全国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2倍以上。

(二)主要城市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变化

近十年来,我国39座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如表2所示,在39座城市中,只有6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呈负增长的趋势,分别是沈阳、兰州、石家庄、宁波、深圳以及福州。在呈正增长的33个城市中,有15个城市的增长率大于全国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率,其中武汉、大连、青岛的旅游消费水平增长是最快的,分别是429.5%、326%和311.5%,均超过了全国人均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率的2倍以上。

(三)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

1.旅游消费规模与旅游消费水平排序格局的区域差异

对全国39座主要城市2000-2009年间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区域差异显著,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排序格局变化明显(参见表2、表3)。

表3 2000年与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排名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深圳)要比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低的城市(郑州)高出409.58%,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高出175.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青岛)比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低的城市(福州)高出1 447.46%,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高出116.05%,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区域差异在不断扩大。从2000年到2009年,在这39个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排名变动在10位以上的城市有21个;排名变动在15位以上的城市有14个;排名变动在20位以上的城市有8个;排名变动在30位以上的有3个,其中福州市的排名下降了35位,是排名变动最大的城市,这说明近十年来,各地的旅游消费规模区域差异显著,旅游消费规模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

2.增长类型的区域差异

根据表2,将2000年到2009年间我国39座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增长率(Q)分别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增长率(D=140.3%)对比,由此可得这39个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类型。2000年到2009年,在全国39个主要城市中,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快速增长(Q>2D)的城市有6个,分别是武汉、大连、青岛、南昌和太原;较快增长(2D>Q>D)的有10个,分别是济南、合肥、无锡、昆明、郑州、哈尔滨、南京、西宁、天津和重庆;增长(D>Q>0)的有18个,分别是长沙、北京、呼和浩特、南宁、长春、贵阳、西安、成都、广州、乌鲁木齐、杭州、珠海、厦门、苏州、上海、海口、桂林和银川;而呈负增长(Q<0)的只有6个,分别是沈阳、兰州、石家庄、宁波、深圳和福州。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武汉、大连、青岛等城市的增长速度要比沈阳、兰州、石家庄等城市的增长速度快很多。

3.基于东部沿海、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分异尺度的区域差异

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格局呈现出了东部沿海、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分异尺度的区域差异(参见表4),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区域差异。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呈现出东部沿海高,中部地区低的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深圳)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最低的城市(郑州)在中部地区;到2009年,这一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开始上升,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开始下降,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最低的城市(福州)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的变化不大。二是4个地区的总体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增长趋势的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中部地区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基本不变、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增长较慢。

表4 基于东部沿海、东北、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分异尺度的区域差异(个)

三、影响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主导因素

(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表5中所列出的2000年到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我们假定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为y,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通过x和y之间的散点图可以看出,x和y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利用SPSS软件对两者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为x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y的相关系数R为0.966,相关性高,关系如下:

X和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表5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统计方程(1)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 000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就会增加105元/人。这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城镇居民的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就越高。因此,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旅游者实现旅游动机的主要决定条件[24],因此,闲暇时间会影响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自1999年国庆节以来,我国实行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3个7天的长假期,初步形成了以旅游为主导的假日经济,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个新现象,也使占全国人口1/3以上的城镇居民开始了一种新颖的休闲方式[24]。2000年,在春节、“五一”、“十一”3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26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数7.44亿人次的17%;“黄金周”期间的国内旅游收入为574亿元,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3 175.54亿元的18.08%[25]。2009年,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37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的17.7%;“黄金周”期间的国内旅游收入为1 516亿元,占全年国内旅游收入10 183.69亿元的14.9%[26]。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2.5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 16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32.4%;旅游者人均花费支出459元[27],假日旅游经济效应十分明显。2007年11月9日,我国对法定节日休息时间再次进行调整,减少了“五一”国际劳动节休假天数,增设了清明、端午、中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目前,我国的全年休假时间共计115天。假日调整引起闲暇时间变化,不断改变着我国的旅游供求关系。

(三)消费偏好

消费偏好也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中,不同旅游目的的旅游消费情况不同。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旅游目的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出差、探亲访友、健康医疗、其他。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者各旅游目的人均花费中,进行商务出差的出游者的人均花费是最多的,为2 355.8元;进行观光旅游的出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 029.2元;而探亲访友以及休闲度假的人均花费是最少的,分别是662.5元和682.5元;与人均花费相对应,在我国城镇居民不同旅游目的的出游人数中,探亲访友和观光旅游人数最多,分别是出游总人数的35.9%和28.9%,而商务出差和健康医疗的人数则是最少的,分别是出游总人数的3.5%和1.1%[28]。由此可知,在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旅游目的中,虽然商务出差的出游人数所占比例低,但是他们的人均花费都很高;探亲访友的出游人数所占比例很高,但是人均花费却比较低;观光旅游无论是在出游人数还是在人均花费上都比较高,是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重点。因此,坚持以发展观光旅游为重点,提高商务出差旅游的出游率,增加探亲访友者的人均花费,这会大大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水平。

(四)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各省区市对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促进国内旅游消费的政策,制定关于国内旅游消费的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加大了政策引导力度,为国内旅游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2001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入境旅游,重视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这明确了国内旅游在整个旅游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12月1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要“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明确了发展国内旅游的重要性。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旅游市场开发继续以国内旅游为重点,按照“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战略方针,统筹协调、深化开发三大市场,形成更加协调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明确了国内旅游的地位。与此同时,各省、市、区政府都明确地提出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2000年中国国际旅交会、2000年国内旅交会、东西部旅游博览会、中国北方旅游交易博览会以及中国旅游风景区度假区博览会等促销活动,都对推动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9]。随着各种有利政策的出台,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

(五)重大事件因素

重大事件对国内旅游消费会带来或正或负的影响[30]。在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近十年里,2003年的SARS对我国国内旅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SARS发生时,人们预期出游具有被感染的风险,这使得消费者停止或者推迟了出游,随着SARS疫情的不断加深,消费者感到出游风险越大,停止出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国内旅游消费水平迅速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出游率、人均花费、旅游消费水平均低于2002年的水平,其中出游率和旅游消费水平更是近十年来的最低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增加了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带来了大量的入境旅游者,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北京的旅游设施,吸引了更多的国内旅游者。除此之外,2008年的汶川地震、金融危机,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均对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结论与讨论

城镇居民是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主体。通过对2000年到2010年的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首先,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呈现出从东部沿海高、中部地区低到中部地区升高、东部沿海降低而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变化不大的格局。其次,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增长趋势呈现出中部地区增长迅速、东北地区基本不变、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增长较慢的基本格局。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闲暇时间是影响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消费偏好、相关政策因素以及一些重大事件因素均会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表明,第一,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提高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二,闲暇时间的增加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出游率。第三,坚持以发展观光旅游为重点,提高商务出差旅游的出游率,增加探亲访友者的人均花费,这会大大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第四,各政府制定的积极的推动政策,会进一步推动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第五,重大事件会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带来或正或负的影响,事件越大,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越大。

本文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一是旅游统计数据多为抽样统计数据,本身蕴含着许多不确定性;二是采用抽样数据的旅游花费平均水平值与出游率的乘积,代表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不仅受抽样数据样本局限性影响,还显得单薄;三是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尤其是价格因素,本文对此关注还有待于加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1-03-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4025687.html.

[2]Song H,Li G.Tourism demand 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2):203-220.

[3]Athanasopoulus G,Hyndman RJ.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Australian domestic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1):19-31.

[4]Rodrigues,Paullo M.M.,Gouveia,Pedro M.D.C.B.An application of PAR models for tourism forecasting[J].Tourism Economics,2004,10(3):281-303.

[5]Cores R R,Vanegas Sr.M.An econometric study of tourist arrivals in Aruba and its implic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6):879-890.

[6]Li G W K F.Tourism demand forecasting:A time varying parameter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6,45:175-185.

[7]Goh C,Law R.Modelling and forecasting tourism demand for arrivals with stochastic nonstationary seasonality and interven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59-471.

[8]Blake A,Durbarry R,Eugenio-Martin J L,et al.Integrating forecasting and CGE models:The case of tourism in Scotland[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2):292-305.

[9]孙根年,薛佳.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预测[J].城市研究,2009(1):68-72.

[10]姚丽芬,龙如银,李庆辰.中国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地理与地理科学信息科学,2010(6):92-95.

[11]周文丽,李世平.基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旅游消费与收入关系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0(5):33-37.

[12]付春晓.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13]刁宗广.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9(2):195-199.

[14]刁宗广,张涛.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学,2010(2):158-160.

[15]李一玮,夏林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分析[J].旅游科学,2004(2):30-38.

[16]周文丽,李世平.基于ELES模型的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10(3):29-38.

[17]谷慧敏,伍春来.中国收入分配结构演变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J].旅游学刊,2003(2):19-23.

[18]宁士敏.影响中国旅游消费的经济和社会因素[J].旅游学刊,2000(3):75-76.

[19]赵东喜,刘永涓.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因素[J].旅游论坛,2010(2):23-27.

[20]席建超,甘萌雨,吴普等.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总体趋势与区域差异:1996-2005年[J].地理研究,2010(4):737-747.

[21]席建超,甘萌雨,吴普等.中国入境游客旅游消费变动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8(5):18-22.

[22]史本林,张宏娜,孟德友等.河南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2):128-132.

[23]郑朝贵.旅游地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14-15.

[24]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J].旅游学刊,2002(4):51.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1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2.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1-2.

[27]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201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EB/OL].(2012-10-08).http://www.gov.cn/gzdt/2010-10/08/content_1717632.htm.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62-65.

[29]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1-32.

[30]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112-113.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城镇居民差异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相似与差异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我国31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