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初探**

2013-04-08 02:34何小芊刘宇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骊山疗养巡游

何小芊,刘宇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 抚州 344000)

引言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两个最突出的外部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旅游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个别的旅游现象很早就出现了,可以远溯到原始社会中人们已初具自由时间和审美意识,并能够自主地利用自由时间进行休闲娱乐的历史阶段[1]。温泉旅游是旅游活动的一种类型,学界与业界均对温泉旅游做出了相关定义。如朱跃东认为温泉旅游是指旅游者以体验温泉、感悟温泉沐浴文化为主题,而达到温泉养生、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2]。笔者认为温泉旅游的核心内涵在于:以温泉资源为依托,活动内容是以沐浴温泉为主、以观光游览、康体疗养、休闲娱乐等为辅,旅游目的是通过体验温泉寻求身心愉悦。我国开发利用温泉的历史悠久。先秦两汉时期,温、热泉已较广泛的用于医疗保健和旅游休闲[3]。《初学记·骊山汤》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武帝又加修饰焉。”[4]说明早在秦汉时期骊山温泉就成为帝王游观、沐浴之地,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设施。唐代帝王酷爱温泉,频繁游幸各处温泉宫,尤以唐玄宗为最。帝王的温泉旅游成为其休闲娱乐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国内温泉旅游研究领域已经初具模样,成为旅游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子域[5]。同时,国内旅游史的研究一直处在一个交叉的位置上,从研究成果的总量,到研究成果的水平,都一直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6]。较为遗憾的是,大多数学者忽视作为一种旅游活动和社会现象的古代温泉旅游,仅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如龚胜生论述了宋代以前矿泉(主要是温泉)在旅游方面的开发利用[7],赵青霞分析了历史上山西的温泉景观[8]。基于此,本文在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其影响做一探析,请大家指正。

一、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

依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同时期温泉旅游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本文把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划分为三大阶段:秦至南北朝时期、隋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鉴于对古代旅游还无法作出具有统计意义的技术性规定,本文在界定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时,认为出自于观光、康体疗养、休闲娱乐目的而在异地利用温泉的行为就是温泉旅游活动。

(一)秦至南北朝时期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

古代帝王的旅游活动除远距离的、长时间、大规模的帝王巡游,还包括在帝都附近地区的狩猎、避暑、观光等休闲活动。帝王利用温泉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周幽王在骊山修建了“幽王城”和“骊宫”,沐浴处“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昂首见星辰,名曰“星辰汤”[9]。先秦时期帝王利用温泉的形式较为单一,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到秦汉时期,帝王利用温泉开展旅游活动有了较大的拓展。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他统一中国后,先后巡游5次。除远距离巡游外,秦始皇还大规模兴建具有游乐功能的行宫别馆。“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4],秦始皇在骊山建有温泉旅游设施,并建立了温泉宫。至汉代,汉武帝时对骊山温泉宫“又加修饰”,这说明骊山温泉的旅游设施已具有较大的规模,温泉观光与疗养已成为帝王们休闲娱乐活动的组成部分。

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们对温泉的偏爱有增无减,对温泉利用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北魏帝王们非常热衷于温泉,在燕州广宁郡(今河北涿鹿)、恒州代郡(今山西浑源)建立温泉宫,北魏太宗拓跋嗣、世祖拓跋燾、高宗拓跋濬、高祖拓跋宏、安定王元朗、显宗元脩均多次巡幸(见表1)。南朝的帝王们也喜爱温泉,但史料记载不多,仅见《南史》记载宋武帝刘骏游幸温泉:“大明七年二月,癸亥,行幸尉氏,观温泉。”[10]应该说,帝王们的温泉旅游活动在南北朝时期较为普遍。相对于北魏时期的帝王,南朝帝王对温泉观光与疗养并不是那么热衷。

表1 北魏帝王游幸温泉情况

受帝王温泉旅游的耳濡目染,皇室成员也偏好利用温泉进行疗养休闲。如著名的河南鲁山“皇女汤”,就因东汉明帝刘庄的第九个女儿刘臣而得名。史料记载:“皇女臣,建初元年封鲁阳公主。”[11]鲁阳(今河南鲁山)县就成了刘臣的汤沐邑,鲁阳温泉自然也就归刘臣享用了。一些亲身体验过温泉的皇室贵族,也纷纷写诗词赞美温泉。如南朝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刘义恭赞美南京汤山温泉:“秦都壮温谷,汉京丽汤泉;炎德潜远液,暄波起兹源。”[12]总体而言,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自秦汉时期发轫,至南北朝时就已经较为普及,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这一时期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在都城周边的温泉地建立行宫,开展休闲疗养活动。此外,帝王在外出巡幸途中,也会顺道游观温泉,但这也只是观光游的附属而已。

(二)隋唐宋时期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

隋唐是中国旅游史上的极盛期,旅游活动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劲态势,旅游诗文灿烂,旅游景观遍及天下[13]。隋代是承上启下的朝代,历史短暂,游风别具。隋文帝杨坚对温泉情有独钟,在骊山建立温泉宫,“隋文帝开皇三年,修屋宇,列松柏千株”[14]31,并多次游幸,如开皇十五(595年)年“十一月,辛酉,上幸温汤”[15]。唐太宗李世民提出“斥远游,主近游”的旅游思想,使唐代皇帝大规模、长距离巡游明显减少[16]。唐代在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周边建立了一些温泉宫,以京兆府新丰(今临潼)骊山的温泉宫、凤翔府郿县(今眉县)的凤泉宫、汝州梁县(今临汝县)的温泉顿最为有名。初唐、盛唐的帝王酷爱温泉,频繁游幸,尤以唐玄宗为最(见表2),这一时期也是古代帝王温泉活动的高峰。

骊山温泉宫是唐代帝王游幸最为集中的行宫。经过历代修建,骊山温泉宫至唐初逐步形成规模。唐代又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据《临潼县志》记载:“贞观十八年,诏左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大匠阎立德建宫室楼阁,赐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宝六载,改为华清宫,益治汤井为池,台环列山谷,又发丁夫筑罗城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14]35此时的华清宫已是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宠大宫殿建筑群,展现出“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的优美景象。唐玄宗极为迷恋骊山温泉,在位44年,几乎岁岁巡幸,有时一年两幸,共达41次之多。

表2 唐代帝王游幸温泉情况

续表2

此时的帝王温泉旅游活动内容已较前代有较大的扩展,不仅仅限于温泉沐浴疗养,还有园林观光,以及狩猎、马球、舞马、斗鸡等游乐活动。唐代华清宫东设开阳门,其外有东花园、球场、舞马台、斗鸡台等游乐场所;西设望京门,其外有芙蓉园、看花亭等赏花场地;南设昭阳门,通达骊山游乐风景区[17]。据《临潼县治》记载:“大小毬场,在宜春亭北门外,曰毬场,其西曰小毬场。又东有舞马台。又东有椒园、摘椒亭、东瓜园。”[14]唐代阎宽的《温汤御球赋》记录了天宝六年(747年)十月唐玄宗与羽林军将士在华清宫球场进行的一次马球赛,球场“平望若砒,下看犹镜”,球赛激烈精彩“珠球忽掷,月杖争击,并驱分镀,交臂迭迹,……未拂地而还起,乍从空而倒迥……百发百中,如电如雷”[18]。应该说,此时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是集温泉疗养、观光、游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

至两宋时期,国势远不及汉唐强盛,两宋旅游在规模与气魄上远逊汉唐,虽有北宋真宗利用宋夏澶渊之盟后的短暂喘息之机去巡游泰山的个别情况,但帝王外出巡游明显减少,温泉旅游活动因而也沉寂下来。与此同时,位于北方与北宋对峙的辽国,帝王巡游却较为兴盛。北方的契丹族以游牧射猎为业,辽建国后,游猎的习俗还沿袭旧制。辽国帝王在外出游猎中,也喜欢光顾温泉,并在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周边的温泉地建立行宫,作为沐浴温泉、休闲疗养之地,辽太宗耶律德光、圣宗耶律隆绪、兴宗耶律宗真都曾巡幸(见表3)。

表3 辽代帝王游幸温泉情况

从唐代的鼎盛到宋代的沉寂,唐宋时期的帝王温泉旅游活动出现大的转折,并呈衰落之势。这既与帝王的个人爱好相关,也与旅游发展大环境息息相关。此外,这一时期的帝王温泉旅游活动范围仍限于都城周边地区。

(三)明清时期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旅游文化的穴结期,虽然冶游之风日益炽烈,“游道”日益丰富并走向成熟[19],但旅游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均无新的突破。明代的帝王巡游并不突出,只有明成祖与明武宗有过大规模的巡游活动,但未曾巡幸温泉。至清代,帝王巡游勃兴,康熙、乾隆二帝把帝王巡游发展到极致,掀起了中国古代帝王巡游活动最后一次高潮。清代帝王除外出巡游外,还喜爱温泉,常以治病、疗养和狩猎为目的巡幸温泉,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利用清河(今本溪市)温泉治疗疾病,清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也曾巡幸温泉,清圣祖玄烨多次巡幸京城周边的昌平汤山温泉、承德汤山温泉、遵化温泉、赤诚汤泉(见表4)。

满清统治者是来自关外的游猎民族,建国后仍然保留了游猎的传统,帝王在外出游猎中,也喜欢光顾温泉。如清朝前半叶,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举行以射猎和旅游为主的“木兰秋狝”,而木兰围场的英尼汤泉则成为帝王们经常驻跸的地方。清代帝王的温泉旅游以清圣祖康熙为代表,他酷爱温泉,在外出避寒休闲中也常光顾温泉,承德的汤山温泉就是他的经常游幸之地,“泉水涌自山半,温暖适宜。康熙间每驾幸山庄,多临御焉,有圣祖御製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20]。总体而言,清代帝王的温泉旅游仍是作为外出巡游的一种形式,温泉宫多位于都城周边,在温泉旅游活动中把温泉疗养与避寒、游猎相结合,但温泉旅游的规模和出游频率要远逊于唐代,游乐性也有所减低。

表4 清代帝王游幸温泉情况

二、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一,帝王的温泉旅游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娱乐活动。历代帝王大多都要在都城周围选择环境优美之处营建行宫、苑囿以适应其奢侈的生活欲望[21]。作为帝王温泉旅游目的地的温泉行宫,不但要兴建宫殿用以议政和起居,还需要兴建一些游乐设施,使其具备游乐功能。古代帝王在温泉宫逗留时间基本在3天以上,也充分说明古代帝王的温泉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观光巡游,而是一种以温泉康体疗养为主题,融观光、游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如前所述,唐代的华清宫不仅仅限于温泉沐浴疗养,还有园林观光,以及狩猎、马球、舞马、斗鸡等游乐活动。当然,如果皇帝长时间地驻跸温泉宫,温泉宫就被赋予了政治功能,并成为帝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唐玄宗“每年冬十月幸华清宫,常经冬还宫”,帝王在此处理政务,一些中央行政机构也驻扎于此。总体而言,帝王在温泉行宫所进行的非短暂性的温泉行为虽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具有通过体验温泉寻求身心愉悦的旅游目的,因而成为帝王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于都城附近。温泉宫是帝王避寒、康体疗养、休闲娱乐之地,考虑到出游的方便、安全,它基本上分布在都城周边。唐代的华清宫、凤泉宫在西京长安附近,离都城均不超过300华里;清代在赤城汤泉、遵化温泉、昌平小汤山温泉、英尼温泉建立了温泉行宫,除英尼温泉(今承德市围场县湾子乡)较远外,其他都在京师周边。因此,不同于大规模、远距离的外出巡游,古代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多集中在都城周边地区,他们的温泉旅游空间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往返于温泉宫与都城之间。

第三,帝王温泉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帝王个人旅游偏好的影响。帝王的个人旅游偏好影响着温泉旅游的开发,北魏、唐、辽、清代的部分帝王均偏爱温泉,因而温泉行宫在这4个朝代大量涌现。唐玄宗极为酷爱温泉,使得他成为古代游幸温泉次数最多的帝王,也使唐代成为古代帝王温泉旅游的巅峰时期。

第四,帝王温泉旅游的发展与政治的安定、社会经济的繁盛密切相关。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经济的繁荣程度直接影响着旅游活动的繁荣程度。隋唐时期的中国文化兴盛,经济繁荣,正是依托这样一个宏阔的社会背景,隋唐时期成为古代帝王温泉旅游的隆盛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会严重影响帝王的温泉出游行为。如安史之乱以后,政局动荡不安,唐朝的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宝历元年(825年)十一月,唐敬宗准备出游华清宫,竟有大臣“伏紫衰殿下叩头谏”,但敬宗还是硬着头皮,以“我宜一往,以验彼言”为词去了一次。

(二)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影响

古代帝王的温泉旅游活动在社会、文化史上具有一定意义,并给中国古代乃至现代温泉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第一,强化了温泉具有神奇康体疗养功效的独特形象。温泉是具有一定温度的地下天然出露水,因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而具有一定的康体疗养功能。历代帝王都利用各种手段神化自己的形象,企图追求长生不老,而温泉的疗养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生理和精神需要。汉代文献《三秦记》就记载了秦始皇利用温泉疗疾的神话传说:“始皇与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22]唐玄宗李世民在《温泉铭》中赞美骊山温泉:“蠲疴荡瘵,疗俗医民……伟哉灵穴,凝温镜彻。”清圣祖玄烨认为承德汤山温泉“浴之蠲烦除疴,导和怡性”,并提出“使咸寿考康宁者,则不能无望佛之庇佑焉”。古代帝王对温泉神奇疗效的认知有广泛的认同,并予以神圣化。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对温泉的疗效多用“能治宿病”、“疗治万病”、“能瘥百病”、“疡痍百病”等词汇进行描述,温泉在古人心目中成为灵丹妙药,是神灵的赐予。正因为温泉具有神奇的康疗功效,使得皇室贵族、文人士大夫、平民百姓对其趋之若鹜。

第二,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温泉旅游活动的发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帝王温泉旅游对官僚、文士甚至普通百姓产生了巨大影响。北魏帝王们非常热衷于温泉,使得沐浴温泉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如北魏名臣源贺于“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后魏和平末,侍中司徒陆丽治疾于代郡温泉”[23]。唐代帝王游幸温泉通常带大批的皇亲国戚、官僚一同前往,共同享乐;官僚士大夫把游温泉机会当做是皇帝的恩赐,往往做诗文大加夸耀,歌功颂德。唐宋以后文人士大夫的温泉旅游兴盛起来,并逐渐成为古代温泉旅游群体的主体;他们在漫游山水风光、追求功名的同时,游观温泉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北宋文学家秦观的《游温泉记》成为最早的温泉旅游游记。至明清时期,平民百姓把温泉沐浴疗养与岁时节令游、冶游结合,发展成为群体性的消遣娱乐活动,温泉旅游活动遍及全国。

第三,为温泉地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旅游文化遗产。文化是旅游灵魂,帝王温泉旅游活动对温泉地文化的形成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就骊山温泉而言,历经秦、汉、北周和隋4个朝代的修建,骊山温泉的宫室、游乐设施已颇具规模。唐代华清宫是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宠大宫殿建筑群,“汤井殊名,殿阁异制,园林洞壑之美,殆非人境”,成为著名的皇家园林和温泉疗养胜地。骊山的古迹之多,文化、历史价值之高,是任何其他温泉地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时至今日,骊山仍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到此多是访古追踪。另外,在南京汤山温泉、汝州温泉、承德汤山温泉、眉县凤泉汤等帝王温泉旅游活动所至的地方,都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

三、结语

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古代帝王温泉旅游的发展演化和特点,展示了古代帝王温泉旅游的全貌。古代旅游虽有“引发的现象或关系”,如旅游交通、餐饮与住宿服务,但还未发展成一个产业,也不可能对其做出有关时间与距离等的具有统计意义的技术性规定,研究中国古代旅游不能以现代旅游学为圭臬[24]。因此,在界定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时,本文采用较为宽泛的视角,在列举帝王温泉旅游活动时,将正史记载的帝王大部分巡幸温泉活动囊括其中。古代记载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史料繁多,囿于论文的篇幅,本文所分析的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情况,特别是游幸温泉的时间、次数等均以正史记载为准。同时,正史对于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很少涉及具体活动内容。因而,本文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只是反映了古代帝王温泉旅游活动的概况,并不能完全展示其详细情况。对于这一问题,在后续研究中要进一步完善,并注重对其他相关史料的挖掘。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2]朱跃东.温泉旅游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龚胜生.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3):176.

[4](唐)徐坚,等.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于杨,王艳平.中国温泉旅游研究三十年进展[J].旅游论坛,2009(5):667.

[6]许晓春.中国旅游史的研究成就及其学术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69-74.

[7]龚胜生.中国宋代以前矿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4):343-351.

[8]赵青霞,孔德安.历史上山西温泉的开发与利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8(5):92-94.

[9]华明夫.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游访骊山温泉[J].环境,1994(11):32.

[10](唐)李延寿.南史[M].杨忠,等,译.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53.

[1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460.

[12](清)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卷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郑焱.中国旅游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62.

[14](清)史传远.临潼县治(卷二)[M].刻本.乾隆四十一年(1776).

[15](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5550.

[16]王淑良.中国旅游史(上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17]刘家信.<唐骊山宫图>考[J].地图,1999(2):46.

[18]林思桐.华清宫畔的唐代球场[J].体育文史,1983(4):27.

[19]马勇,余冬林,周霄.中国旅游文化史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0](清)穆章阿,潘锡恩.大清一统志(卷二十七)[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1]吴宏岐.隋唐帝王行宫的地域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2):72.

[22](宋)李昉,李穆等.太平御览[M].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

[23](北齐)魏收.魏书[M].周国林,等,编译.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

[24]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J].旅游论坛,2011,4(4):5.

猜你喜欢
骊山疗养巡游
“龙马”巡游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走马上任
过骊山
骊山:八千年中华典藏
吉林组织先进模范人物参加休假疗养
骊山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