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 马肇国 孙庆祝
关键词:体育产业;消费水平;溢出效应
文章编号:1001-747X(2023) 05-0532-10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80-052
DOI:10.16063/j.cnki.issnl001-747x.2023.05.003
1研究缘起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作为古典经济学流派中“萨伊定律”的经典论断,其核心思想强调了供给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局限性,但历经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供给学派的发展完善,至今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影响巨大。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溢出效应”,将其定义为“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就产业与消费的关系而言,他认为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居民的日常消费,而且会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居民消费水平开始步入发展型、休闲型阶段,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2011年我国人均GDP增长为5 432美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400美元,居民对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娱乐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要求,应“扩大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促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支持各地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也提出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基本形成消费引领、创新驱动、主体活跃、结构更优的发展格局”的总体目标。在国家政策制度的保障引领下,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总产出)27372亿元,近10年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规模不断壮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健身需求,但这种增长是否有效地扩大了内需、释放了消费潜力,能否有效地提振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并形成正向的消费溢出效应,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学术界关于体育产业与居民消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4类:一是消费与体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认为消费是驱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依据与发展重点,体育消费需求对推动体育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二是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实证分析,认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具有单向和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结构升级与体育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通过提升体育消费水平影响体育产业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与相对性特征;三是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策略,认为应以消费需求升级为核心促进有效供给,以健全市场机制为关键完善法律法规,并建构体育产业供需高效对接的供给机制;四是体育产业的消费促进研究,认为应提升体育供给产品质量为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创造条件,引导体育消费观念确保体育消费升级的可持续性,并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前期成果重点阐释了消费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实证了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作用路径,并对体育产业促进居民消费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体而言,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作用层面,对于体育产业促进居民消费的研究相对不多,且仅局限于“定性”分析层面。基于此,本研究拟以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溢出效应,期望为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供决策支持。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指征分析
2.1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扩大消费不仅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战略重点,也是畅通国际外循环的战略要点,更是驱动“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日渐提高。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8697元,恩格尔系数为35.8%。至2020年增长为27007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29. 2%。15年中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呈显著性增长趋势(X2= 31956.7,P<0.01),恩格尔系数下降了6.6%,生存型消费支出大幅度降低,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支出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2006年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29元,至2020年增加至13713元,15年来农村消费支出呈非常显著性差异(X2=26 297.6,P<0.01),恩格尔系数下降10.3%,消费需求呈现出升级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值由2006年的7.2%降低为3.5%。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差距不断缩减,呈现出同步升级的发展趋势,为国民经济发展储备了消费动能。
2.2体育产业发展指征分析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6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983亿元,GDP占比0.49%,解决就业人数283.74万人。至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已经增长为10735亿元,GDP占比1.05%,就业人数超过600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较2019年下降了4.6%,其中接触类体育行业增加值均有下降,非接触类体育服务服务业无论是种类和增加值增速均有提高。2006—2020年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5.79%,远高于GDP年均增长率,在此期间体育产业的GDP占比提高了0.5%,经济效益不断凸显,新型体育业态不断涌现,逐渐成为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见表1~表2)。值得注意的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GDP贡献率相对较低,远不及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GDP占比2%),这也意味着我国体育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体育产业结构方面,2006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70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比71.72%;体育休闲表演、体育场馆管理、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经纪代理等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仅为245亿元,产业增加值占比24.92%,各产业类别之间呈非常显著性差异(X2=3709.8,P<0.01),体育产业结构明显失衡。2020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为7374亿元,产业增加值占比68.7%,远超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建筑业,逐渐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比较而言,2006年与2020年两者之间体育产业结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X2=874.8,P<0.01),体育产业结构呈现出优化升级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取决于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但就体育服务业的具体业态而言,它们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之间仍存较大差距(X2=7458.8,P<0.01),体育服务业具体业态结构的优化升级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3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消费溢出效应分析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从经济学的视角,主要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经济主体产生的正向或负向的经济效果。在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优化升级、消费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的背景下,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优化供给,是否有效地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费溢出效应?本研究将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3.1模型设计
作为复杂的巨系统,体育产业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发展不均衡,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延时性或滞后性,因此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具备溢出效应需要充分考虑这一现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VAR模型),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VAR模型主要依据是基于WOLD分解定理,将系统中每一个当期变量对所有变量的滞后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不带约束条件分析联合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常用于预测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系统变量产生的影响,为调整经济政策和采取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VAR模型的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TYLn表示体育服务业增加值,TYLm表示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建筑业的增加值。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TYG)主要反映体育产业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跃迁的过程,衡量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程度。
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体育产业增加值和高级化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全国体育局长会议、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统计区间为2006—2020年,样本容量为15;上述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易出现异方差,需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乡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和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分别记作“InC-ZX”“InNCX”“InTYZ”和“InTYG”。为防止建立VAR模型时产生“伪回归”,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原始数据InCZX”“InNCX”“InTYZ”和“InTYG”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0%的检验临界值,均属于非平稳序列;经2次差分处理后,二阶差分序列d21nCZX、d21nNCX、d21nTYZ、d2InTYG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的临界值,均属于同阶单整序列(见表3)。
3.3协整检验
由于“InCZX”“InNCX”“InTYZ”和“InTYG”为二阶单整序列,虽然原始序列不平稳,但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稳定的线性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映射序列之间的相互影响,即“协整关系”或“均衡关系”。研究选用基于回归系数的Jahansen法确定体育产业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间是否具备长期均衡关系。
在城镇居民方面,“InCZX”“InTYZ”和“InTYG”3个变量之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2个长期协整关系(见表4),即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方程显示,体育产业增加值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加1.261823%,将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1%;体育产业高级化与体育产业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加0.384072%,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将提高1%(见表5)。由此可见,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影响,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尚未形成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双重正向溢出效应。究其原因,首先是与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观念密切相关。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7岁及以上城镇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40.10%,人均年体育消费由2014年的789.8元增至1758.2元,消费支出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主要消费类型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占比为53.7%,参与性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的占比仅为20.6%和7.7%,购买线上体育类观赏性的电视、网络视频产品等新兴消费业态的居民人数比例仅为5.9%,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导致消费促进作用不足。其次是在健身需求个性化、多样化背景下,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中高端体育商品和新兴体育服务消费外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费溢出效应。以体育旅游为例,2006—2015年间我国出境游人数以年均15.7%的速度递增,境外体育服务消费也由158亿美元增到2150亿美元。再次是体育消费市场环境的影响。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元宇宙等科技手段催生的新兴体育服务业态,在拓展体育产业领域的同时,也对消费市场环境提出了新的挑战,诸如存在的虚假广告宣传、网络消费欺诈、消费者隐私泄露、个人权益保护等安全隐患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积极性。
在乡村居民方面,“InNCX”“InTYZ”和“InTYG”3个变量之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显示,体育产业增加值与乡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具体而言,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加值2. 526
567%,乡村居民消费支出将增加1%,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每增加1.984 567%,乡村居民消费支出将下降1%(见表5)。由此可见,体育产业增加值对乡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正向消费溢出效应,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则表现为负向消费溢出效应。《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7岁及以上乡村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67.5%,比2014年提高了18.5%,体育健身观念和意识有所改善,体育消费有所增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但是受制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场地资源、配套服务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居民体育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实物型消费,对参与型、观赏型等体育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兴趣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乡村居民的消费支出。
3.4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检验验证了体育产业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未涉它们之间的短期影响。误差修正模型(VECM)则可以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互动结合起来,分析变量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城镇居民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当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短期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当期将以0.016244力度对E11进行正向强化调整,对E12进行反向修正(见表6);当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短期波动时,将以0.383947和0.712727的力度对E11和E12进行反向修正;当体育产业增加值短期偏离的时候,将以0.029192和0.238 133的力度对E11和E12进行反向修正。从而维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与体育产业增加值之间长期均衡关系。在乡村居民方面,当乡村居民消费支出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将以0.015328的力度对E2进行正向优化调整;当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偏离时,将以0.134746的力度对E2进行反向修正;当体育产业增加值短期波动时,将以0.113177的对E2进行正向优化调整(见表6)。从而维持乡村居民体育消费支出、体育产业增加值与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之间均衡关系的长期稳定。虽然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体育产业增加值和体育产业高级化指数的短期波动偏离会对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状态产生影响,但是它们之间产生的误差修正机制将通过正向优化或反向修正等途径,实现体育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间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体育产业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之间尚未形成双重正向溢出效应,但是他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相对稳定,短期内体育产业某个变量的波动不能打破这种长期协整。
因此,后期优化调整需要统筹考虑体育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程度,加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全民健身的场馆基础,识别城乡居民的有效需求,创新体育产业发展业态,培育引导城乡居民体验优质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进一步激发体育产业的消费溢出效应。
3.5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RF)主要用于分析体育产业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等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对自身及其他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考察内生变量波动的跨期响应机制,为进一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决策依据。
脉冲响应结果显示,InCZX对于自身的一个标准差的随机扰动,当期表现为最优(0.025386),随后呈逐渐减小,至第10期降为0.016 518;对InTYG的随机扰动,InCZX当期没有响应,在第2期开始呈现出负溢出效应,到第10期增至-0.021401;对InTYZ的冲击,InCZX当期没有响应,第2期为正溢出效应(0.000 451),随后转为负溢出效应并逐渐增强(-0.031051)(见表7)。由此可见,体育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但是受制于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其正向溢出作用有限,尚未实现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的双重溢出作用。
在乡村居民方面,InNCX对自身扰动的响应从第1期(0.050033)到第10期(0.051039)呈现出上升趋势;对InTYG的冲击,InNCX第1期没有响应,第2期开始呈现出正溢出效应并逐渐增强(0.000468);InTYZ的随机扰动在第1期未引起InNCX的响应,从第2期(-0.002360)起开始表现为负效应并逐渐增强(-0.004383)。由此可见,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主要受制于自身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程度提升能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体育产业规模的扩展则表现出抑制效应,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尚未形成双重驱动。
3.6方差分解分析
脉冲响应主要衡量某个内生变量随机扰动产生的影响,而方差分解则主要分析变量间形成的结构性冲击的影响,进而评价每一个变量冲击的相对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显示,第1期时InCZX的方差贡献率100%由自身来决定,从第2期起InTYG(1.328528%)、InTYZ(0.016043%)对InCZX的方差贡献率开始显现增强趋势,至第10期时两者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21.50097%和32.60204%(见表8)。虽然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方差贡献不断增强,但是仍未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体育产业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在乡村居民方面,第1期时InNCX的方差贡献率100%还由自身来决定,而从第2期起InTYG(0.001253%)、InTYZ(0.109964%)对InNCX的方差贡献率逐渐呈现增强趋势。至第10期时两者的方差贡献率分别增至0.006369%和0.559144%,但总体影响仍相对较小。这也进一步佐证了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发展程度与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仍需进一步优化的事实。
4体育产业消费溢出效应的优化路径分析
4.1重视溢出效应:提高体育产业对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认为,溢出效应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马歇尔指出溢出相当于外部性,并强调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居民日常消费,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有效提升产业的正向溢出效应,是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开始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背景下,作为健康投资的“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虽然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其GDP占比相对较低,产业结构相对失衡,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为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消费水平,首先应统一思想,重视体育产业的消费溢出效应。结合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做好规划引领、政策保障与重点支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体育产业规模、行业类别、发展程度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协调对接,为实现“供需均衡、正向溢出”奠定思想基础。其次,应压实责任,积极贯彻落实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提供政策制度保障。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强调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此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法规均从不同层面强调体育产业在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作用。应积极落实体育产业政策法规,加大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体育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市场环境,为体育产业发展与城乡居民的消费促进提供制度保障。
4.2审视长期均衡:优化体育产业与消费水平的协整关系
202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400美元,依照国际经验已开始步入发展型、休闲型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具备了升级跃迁的经济基础。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体育产业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程度尚未形成双重正向溢出效应。甚至在乡村居民方面,体育产业的高级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优化体育产业与消费水平的协整关系势在必行。在城镇居民方面,首先应继续扩大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夯实健身场馆、场地、器材等基础,扩大家庭化、智能化体育器材装备或体育服务的供给,保持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正向溢出作用。其次,应提升体育产品或服务质量,创新体育业态,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快体育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实现体育服务的品牌化、体验式、情景化,发挥体育产业高级化的消费拉动作用。在乡村居民方面,应统筹考虑发展规模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结合乡村的具体优势,建立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健身场地、户外运动公共服务措施,加快推进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实现公共健身设施的乡村全覆盖,满足乡村居民的基本健身需求。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乡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供给切合实际的体育服务或产品,合理推进体育产业高级化发展进程,实现发展规模与发展程度的双重驱动作用。
4.3权衡脉冲方差:注重体育产业对消费水平的短期波动
脉冲响应分析显示,体育产业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变化则表现出抑制作用。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主要受制于自身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程度提升能够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体育产业规模的扩展则表现出抑制效应。因此,对于城镇居民而言,首先应扩大体育产品或服务供给数量,发挥体育产业规模的短期效益,满足城镇居民旺盛的健身需求。其次,应根据城镇居民的体育认知水平与健康消费观念,统筹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建筑业和体育服务业的推进力度,科学规划体育产业高级化的推进进程,降低体育产业高级化进程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抑制作用。对于乡村居民而言,首先应丰富乡村居民增收途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为指导,通过优化粮食生产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等途径,进一步挖掘乡村多元经济发展潜力,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应保持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稳定,降低其短期波动的负面影响。重视体育产业高级化的短期拉动作用,突出体育产品科技化和体育服务智能化的时代特征,吸引乡村居民参与体验并认同消费。最后,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难点,分阶段、分层次优化体育产业升级进程,并识别城乡居民的有效需求和体育消费偏好,有针对性地供给高质量的体育产品或服务,进一步提升体育产业的消费溢出效应。
4.4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供给与消费水平的适配均衡
就体育产业供给结构而言,2020年体育增加值达到10735亿元,其中,体育管理活动占4.3%,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占1.0%,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占6.9%,体育场地管理占7.5%,体育经纪与代理等占0.9%,体育教育与培训占15%,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占3.2%,体育用品销售占24%,其他体育服务占6%,体育用品制造占29.3%,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占2.0%,各行业之间呈显著性差异,产业结构明显失衡,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特别是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向发展型、享受型、多元化转变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势在必行。首先,应着重发展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乡村专项运动场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宜居、运动休闲特色乡村建设。其次,应提升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供给高质量的体育产品。随着我国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广大居民对于体育服装、运动鞋、器材设备等需求与日俱增。反观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虽然体育用品加工企业已超过3000多家,但多数主要从事原料加工或贴牌生产,品牌影响力与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为数不多,造成消费资源外流严重。第三,应根据城乡居民多元化与多样性的体育需求,进一步丰富体育服务的行业类型与质量。积极通过拓展体育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与运营方式,重点打造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地服务、教育培训为主体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均衡发展。
5结语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不断创新体育业态与消费场景,高质量供给体育产品和服务,引领和创造新的体育消费需求,已成为时下体育产业领域关注的焦点。虽然城镇居民、乡村居民消费水平与体育产业之间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具有短期修正机制;但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溢出效应相对有限,长期协整关系尚需进一步优化。因此,应通过提高体育产业对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优化体育产业与消费水平的协整关系、注重体育产业对消费水平的短期波动、实现产业供给与消费水平的适配均衡等方式,发挥体育产业在“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作用,助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作者贡献声明:
李国:提出选题,搭建框架,撰写论文。
马肇国:查阅文献,整理数据,校对文字。
孙庆祝:修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