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

2013-03-27 17:35朱秀英高国武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方式有效性

● 朱秀英 高国武 樊 琳

大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是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无效性相对应,作为教学属性是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主体等要素优化组合、科学利用结果的体现。

教学有效性是“效益”和“正效率”的统一。“有效”是指有效益,即有积极作用的效果,也指“正效率”。“效”字在汉语中人们常常称之谓“效果”、“效益”、“效率”。“效果”是质和量的统一。从质的方面来说,有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之分,有积极作用的效果是正效果,有消极作用的效果是负效果,“效益”仅指有积极作用的效果,即正效果。因为“效益”的“益”是指益处、好处、有利等。从量的方面来说,“效果”有大小、多少、快慢、深浅等,这主要指的是“效率”,表现为范围、数量、速度、程度等。同“效果”的质一样,也有正负之分,即正效率和负效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正效率”。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是“效益”和“正效率”的统一。

教学有效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教学有效性既是一种客观的、积极的教学成果,又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评价;既是人们通过对教学成果的感受所获得的认知,又是人们通过一定测评指标体系的衡量指数。通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教学成果是之必然,但是否有“效益”(正效果)和“正效率”,则离不开人们对教学结果的认识和评价。

今日中国,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完成使命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大学教学的有效性。学术界、理论界所称“有效教学”,实质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学生既要学好从业知识,又要练就从业技能;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无限多的知识,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志存高远,将自己的远大理想与国家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塑造自身的完美人格。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天职,也是大学教师的使命。大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强调指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高等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是实践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要实施有效教学,高校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习心理的客观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教学是外因,学生学习是内因并起着成人成才的关键作用。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而非被动之举,具有内在动机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就违背了学习的客观规律,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内在潜力无法张扬。大学教学要改变这一状况,要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调动和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既要传受知识,又要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活其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高校教学应以大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要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探讨、质疑、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自身也要努力完成角色的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

二、创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课堂氛围

积极活跃、生动有趣、论辩充分、欢乐和谐的课堂气氛最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高校教师应积极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还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是发号施令的指挥者,提出要求的至尊者,检查作业的监督者,切忌把自己捧到天上去,居高临下。而应把自己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大学生在个性特征、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亲身经历探究发现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思维空间,在探究中培养兴趣,以兴趣促进深究熟知,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屏蔽了学生的兴趣感触,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心理,滋长了学生的敷衍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清楚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谈不上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实施研究性教学方式并以此促进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以自身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动力,以主动体验和感受过程为基础,以探索和解决问题为特征,以促进主体认知、情感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为目的,发展大学生的完整人格和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形成师生心理相通的课堂管理模式

向管理要效益常常用来称谓经济管理活动,实则不然,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与教学效益更为密切相关。人们通常把课堂管理理解为课堂纪律管理,也无可非议,这是狭义的课堂管理。广义的课堂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调控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当下各类教育提出“以生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和课堂管理基础目标,教育者要满足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形成激发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保持受教育者的良好学习状态,以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大学生的优点,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学生充满信心,才会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任务中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学习目的。师生之间的言语交谈,眼神交汇,情感交流,心心相印等,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渠道。只有师生之间有了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课堂有效行为的发生,防止违规行为以保障课堂管理的有效实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实现课堂管理的高效益。

四、增设多维互动的教学与学习环节

教与学的互动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通常的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时仅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这是不全面的。正常的教学互动应该是多维的,既有课堂内的教学互动,又有课堂外的教学互动;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之间的互动;既有单向的互动,又有双向的互动,还有多向的互动。因此,教学互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学方法。

既然如此,高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能一味的讲解灌输,要给学生留有发言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发表见解的平台,变一言堂为多言堂,变教师讲、学生听为大家讲、大家听。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好各个教学互动环节,预测学生在互动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解答这些问题,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组织和开展好各种各样的互动活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高校教师在课堂外,要组织大学生开展调研、演讲、辩论等丰富多彩的练就本领的学习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教学有效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五、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问题,实施何种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的杰作。教学方式不是固定不变、形式单一的,而应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并且一种教学方式往往包含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性教学方式就包含着创设发现式、引导讨论式、问答互动式、调查研究式、自主创新式、预设情景式、编导表演式、实际应用式,等等。探究性教学方式是指创设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和增强能力的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环节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达到对大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更有利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师应该知晓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同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就一般意义上讲,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必须做到由教师“讲解”转变为教师和学生共同 “讲解”;由学生 “听”转变为学生“做”;由学生“循规守矩”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反思怀疑”自由思考。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创设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最好的教学效益,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进而促使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具有进步思想、良好道德、丰富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材。

六、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学生本身学习的自主性,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采用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无效的,哪一种学习方式是有效的。但被动性学习方式的确是效果不佳,甚至是负效应。变被动性学习方式为主动性学习方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关注的重大问题。

主动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由多种学习方法组成,如:发现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比较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等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优势特色,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如:发现式学习方式是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让学生探索、研究、讨论、争论,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探究式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深入探究的能力;比较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能力;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有能力带着问题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有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形成问题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高校教师一改“课堂听记、课下背题、期末考试”的被动受训模式,是深受学生欢迎之事。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扮演不同角色参与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可以采用讨论、答疑、写小论文等多种方法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大学生在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和才干,练就技能和本领。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突破口,以深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平台,以教学过程管理为引擎,以有效教学评价体系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依托,切实提高教师备课、教学过程、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使莘莘学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2]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3]李兴洲.论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教学方式有效性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