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高校改革情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走向

2013-03-27 16:15宋劲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化理论课政治

宋劲松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我国高等院校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教学一线到后勤服务逐步铺开了大规模全方位的改革,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社会化。

一 高校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对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等主要职能得以较充分发挥的同时,高校改革也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应的变革要求。

(一)高校教学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完全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完全学分制相应的是弹性学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缩短修业年限。完全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更符合市场人才资源配置的规律。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另一重点。近年来,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国高校对专业设置和各类课程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使得人才的培养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也更好地满足了人的现代化发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受到了较大影响。

首先,高校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班级乃至院系的限制,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模式。在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下,同班级学生可选择不同课程,不同专业院系的学生也可同修一门课。学生因课程的选修学习而结为一个集体,课程修完结业,这个临时性集体也就解散了。因此,以往以班、系为建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适应新的学习组织形式,迫切需要以一种全新的社会化模式,在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之间建立广泛的交流机制,才能有效地展开高校思政工作。

其次,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性,改变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就业需要自主选择选修课、决定选修时间,主体性得到凸显。而且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大学生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互动。因此,高校教学改革,势必要求改变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呼唤一种能结合社会、促进师生互动的新型教育方法。

再次,高校教学改革加强了教学实践环节,在课程学分评价标准中,规定了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将实践作为了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如天津师范大学从2005年开始将实践教学纳入学校“德育一体化”育人机制,要求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五同”,即同对象、同目标、同内容、同进度、同考试,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合力作用共同发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成为具有社会化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后勤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面对高校扩招、规模扩大的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后勤社会化建设也于1999年开始在各高校广泛开展起来。在保证并支撑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的同时,高校后勤改革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多方面影响。

首先,高校后勤改革的市场化趋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增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高校后勤改革触及到高校生活各方面,包括学生宿舍公寓化、食堂餐厅化、购物超市化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便利服务,具有鲜明的市场化倾向。这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等价交换、市场公平等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对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社会环境具有教育意义。但另一方面,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也易使人懒散,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将不利于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和自强意识的培养。

其次,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化趋向,改变了原有校园集体生活布局,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后勤改革之后,学生成片入住学生公寓,居住分散、室友结构复杂,出现了“同室不同学”、“同室不同班”情况,这在客观上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而且,学生公寓的社区化程度比较高,公寓周边各种歌舞厅、网吧、洗浴中心等休闲场所,也易使意志薄弱的学生迷失自我,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再次,高校后勤改革的信息化趋向,改变了大学生思想信息的内涵与接受方式,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后勤改革后的学生公寓大都配备有电话、电视及网络端口,学生能更方便、快捷地接受社会信息。现代信息资源的无限丰富性与快速变更性,使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交织碰撞,内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使得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阶段,可塑性大,一些学生易受到不良诱惑,思想道德发生偏差,致使学业荒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

二 以社会化思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面对高校改革给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根据高校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及大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同时,在教育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新形势,就必须树立社会化的教育理念。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任何时候我们想要讨论教育上的一个新运动,就必须特别具有比较宽阔的或社会的观点”,这是因为“教育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乃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在形成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的一种努力”。高校改革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努力,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一种开放的社会化思路,融入到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社会化,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先后经历了“82方案”、“87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四次重大调整。这四次课程调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化过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积极推进非正式课程的社会化,利用学校、班级、宿舍、学生社团等社会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使学生不再囿于五六本书、七八门课,两点一线的狭隘领域,而是在知、情、意、行诸因素彼此关联的社会化情境中学习。

(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社会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引入和开发现代化视听教学手段,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的社会化。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比如,同济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分为理论教学(40%)和实践教育(60%)两个方面,将行为规范与校纪校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与交往、求职与择业以及角色转换与社会适应等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绩效。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社会化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仅受到学校的影响,而且也日益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视野,树立开放育人、协同育人的社会化理念,加强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村镇等配合,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利用各种积极的社会因素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推进的强大教育合力;要充分依托党团组织、各类学生社团以及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力量,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坚持的几个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高校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向教育主体际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其顺利推进,必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党政合力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以及对大学生引导与服务相结合。

(一)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努力拓展教育途径,以第二课堂为重要的延伸和补充,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与第二课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广泛地开展起来,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2002年开始,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3+1”教学模式,即课堂与课外社会实践的课时时数比例为3∶1,学生的社会实践计以2个学分,还建立了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立了7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及生动活泼的社团活动等形式,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等建设,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坚持党政合力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职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此意见明确了德育工作中党政部门应负的责任,在领导体制上保证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其次,高校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要担负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格局。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在学校各方面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广大教职员工都要以身作则,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以优质的服务使大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再次,全社会都要支持和关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各类网站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要主动配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等。这一文件明确了社会各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应担负的职责,推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

(三)坚持对大学生引导与服务相结合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发出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其中一个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它产生于人的需要,是人实现自身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被单纯地认为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应将阶级对人的要求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在满足阶级的统治需要过程中为人的发展服务,实现人的解放。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就应当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在学习、就业、交友、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与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大学生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培养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能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培养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与学生的联系,而且,这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还应切实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境遇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教育的感召力,理想信念以及党的政策、方针等教育也就比较容易入耳入脑。比如,2009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统筹考虑和安排,为大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这一举措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倡导就业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又帮助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顺利度过毕业、就业的心理关键期,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了实处,在大学生中获得了积极响应。

[1]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天津师范大学坚持改革创新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9/info1204676532601639.htm,2007-04-02.

[3]杜 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http://szll.sdut.edu.cn//jiaoyubuwenjian/2005092210331882981.htm1,2005-09-22.

[5]邢邦志.实施德育学分制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01(4):50-52.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7]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思政课推行“3+1”模式.[EB/OL].http://szll.sdut.edu.cn//jiaoyubuwenjian/2005092210331882981.htm1,2005-10-02.

猜你喜欢
社会化理论课政治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