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3-03-27 16:15张月磊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教学质量主体

张 海,张月磊,王 欣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研究与评估处,湖南湘潭41120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8~22周岁)从1999年的10.5%上升至2008 年的23.3%,2011 年达到了26.9%[1]。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周年大会上指明了高等教育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指出:“将思想观念转到提高质量上来,最重要的还不是怎么说,而是怎么做。”[4]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进一步强调:“现在迫切需要我们努力把提高质量的理念变为完善的制度、政策,把提高质量的说法变为科学的方法、做法。”[5]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高度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一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计算教师工作量的同时,进行了简单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质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这是我国高校中最早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6]。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虽然起步比较晚,但随着各高校的运用和摸索,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有力推进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经验表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促使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1)在评价导向上,重管理轻提高。评价就是为了了解教学情况,对教师进行考察,以此作为评奖、评优、评职称的参考依据,而忽视了通过评价找出教师教学中的差距和不足的目的。(2)在评价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重视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忽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是负责任的,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而这需要一个过程,目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法显然无法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3)在评价指标上,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个高校内部,不同学科和专业也有其自身特点,因此“一刀切”甚至是照抄其他高校的评价指标具有极大的不科学性。

二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评价主体按一定的标准(指标)对评价客体(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价值判断。对同一对象进行评价的评价主体不同,得出的价值判断也会有所差异,因此,评价主体是影响评价的重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评价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专家与领导、同行、学生三种形式。

1.专家与领导评价:专家与领导大多都是双肩挑,既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又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只能用抽查,甚至是有针对性的听课情况来判断,不可能全面、全程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从而使评价不全面、不完整。

2.同行评价:同行教师自身也承担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不可能对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全程听课,加之评奖评优评职称等使得同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对教师课堂教学很难给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或故意打压评分,或故意提高评分。

3.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被教育者,也是全程参与者,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了解最多,应该能做出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但是,由于对评价目的认识不清,以为评价就是搞形式;由于教考不分离,出题改卷都是任课教师;由于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差异,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接受理解程度不同等主客观因素,使得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或者应付敷衍,一个人代替几个同学甚至几十个同学评价;或者故意打高分讨好任课教师,期望考试及格甚至高分;或者故意打低分报复曾批评或严格要求过自己的老师。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

三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对策

鉴于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本文从评价主体角度,构建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途径。实际上,每种评价主体既有优点也有不足之处,都不可能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做出完全准确的评价,我们只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评价主体的优点,尽量减少或避免不足之处,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做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使教、学、管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出不足,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7]。要改变为了评价而评价的传统观念,树立以评促教、教学相长的新理念,增强教学质量意识,营造崇尚教学,礼拜教学的校园氛围。通过评价,任课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上课情况,学生及时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探索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一谈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大家自然而然就把任课教师作为评价对象,似乎课堂教学只是任课教师的事,这种认识在评价实践中表现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是“主体”,而任课教师则是被检查的对象和“客体”。这种认识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高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以教学为中心,高校事务可大略分为教学和教学管理两类,教学是“主体”,教学管理则是“客体”,是为教学“主体”服务的,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主体”,因此要真正在各高校具体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评价模式,建立有利于教学“主体”和“客体”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和转化的评价机制,相互监督、共同提高,以此形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合力”。

3.切实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对学生评教的态度和认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为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对学生评教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要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认识到自身教学水平与学生发展成才的关系,消除抵触心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学生评教。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直接感受者,要让他们认识到评教是他们的一项权利,也是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评教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从而使自己最终受益。

4.教学督导

教学督导是学校内部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独特的咨询、诊断、参谋和决策的作用[8]。教学督导已成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教学督导建设和工作模式的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高校要因校制宜,充分发挥督教、督管、督服务的职能,对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状态进行监督和检查,规范教学秩序;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反馈和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就是评价主体按一定的标准(指标)对评价客体(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的价值判断。要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评价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即使在同一高校内部不同学科和专业也各有其特点,加之学生自身的差异,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不存在绝对的指标体系,而只有相对的指标体系。因此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一是要明确评价目的,使评价指标与评价目的保持一致,抓住影响评价对象的主要指标,有意识地忽略一些虽有影响但属次要的指标,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指标要简明易懂且可操作,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水平与层次,设定不同的指标体系,使评价主体能够准确理解指标的内涵,便于数据的收集、分析与量化,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三是指标要因校制宜,既不能盲目“拿来主义”,也不能盲目“排外”;既不能使指标体系盲目求全,也不能使其残缺不全;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姑息迁就,应该依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目标,从自身实际出发,确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6.

[3]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4.

[4]袁贵仁.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2-03-22.

[5]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301/147151.html,2013-01-09.

[6]魏 红.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3):68.

[7]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教学质量主体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