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2013-03-27 16:15吴定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意识信息技术

吴定安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图书馆,广西南宁530007)

什么是信息?美国学者维纳在其著作《控制论》里作如下定义:“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的东西。”这个定义所表达的是:一个消息能否给接收者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度量。信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遵循的是信息增殖原理。最早揭示信息增殖原理的是我国新疆学者刘粤生,他认为信息有如生物一样是源源不断增殖的。“信息素养”概念肇始于美国。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保罗泽考斯基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学委员会上首次使用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即寻辨信息、利用信息和应对信息的主体禀赋。

高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高深的专业知识,只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技能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科知识体系是发展的,因此,高校教师学识素养的发展必须紧跟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必备的基础。

一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即寻辨信息、利用信息和应对信息的主体禀赋。高校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是高深的专业知识,只有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技能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科知识体系是发展的,因此,高校教师学识素养的发展必须紧跟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层面构成的,信息意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障,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首要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类思维领域的活动,反映的是主体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主体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那么,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能动地反映和认识,是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能力,是种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分析判断及决策的能力。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先导,是信息素养的灵魂,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高校教师对信息要具备三种意识:自觉性意识,指教师个体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所表现为内在的信息需求欲望,利用信息解决教学科研中的各种问题的自觉意识;敏锐性意识,指教师个体对信息感知与判断的敏锐程度;创新性意识,指教师个体根据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二)信息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竞争力

信息能力是学术水平的直接体现,两者是互为促进统一的关系。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外在体现,需要经过一定形式的外化才能得以体现。信息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生产、科研中,能通过现代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运用多种方式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利用以及创新信息,使信息增殖的潜在能力。信息能力的高低已成为高校教师能否站稳讲台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了。一名具备较高水平信息能力的高教老师,能够在生活、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其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教师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大大增强执教的实力,拓展教学空间,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学生能从更深更具体的角度认识事物,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长为短,化静为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师的信息能力在提升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重要保障

信息道德是个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道德是人们依据信息行为规范从事信息活动的品德,是指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施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于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道德水平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精于自己的专业,但在专业与师德之间,师德还是教师最重要和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以信息的伦理道德修养为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向学生传递健康、正确的信息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方能德才兼备,堪称栋梁。

二 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时代要求

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将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使高等教育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突破高校的围墙,超越区域、国界的樊篱,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在校的本专科学生人数达22 317 929人,他们将是我国各个行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弄潮儿。在信息化社会,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搜集、加工、传递、吸收、利用以及创造性的运用新知识,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因此,教师不但要创新教育理念,而且还须创新教育技能,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后续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

为了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势态,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要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确定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特别是知识激增膨胀的今天,高等院校在有限时间所传授的知识量与知识总量之比越来越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摒弃传统知识型的应试教育,向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型的素质教育转变。从信息素养的定义看,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和促进因素,它是所有学科的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最终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学科研中的问题。“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一个人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将使人受益终生。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掌握和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有效运用到本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习资源,能自主地学习,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这正适应了当前所提倡的创新教育新要求。

(三)提高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主体是教师。高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很强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专业化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其专业化特征表现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等。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的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高校特殊的教学、研究、文化等职能决定了高校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求知,求知,再求知,以教师的全面发展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传播的知识专业性很强、复杂难学,它需要高校教师必须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的信息知识,求得全面发展作为前提。这就需要高校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确保能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技术、技巧,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用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传播,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提高到更好的水平。打铁必先自身硬,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和信息技术,具备更高的素质和更强的本领,才能胜任高校教学工作,方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说明提高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 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自觉增强信息意识

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宽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中的最重要的老师,要为人师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品行不端正,就无法培养合格的学生。纯洁的信息意识是教师素质前进的指南。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能否在信息意识上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关系到教师事业的成败。高校教师要不断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加强自身思想品德和业务学识的修养,还要加强信息素养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教师信息意识水平的提升,不仅仅在计算机技能和信息获取技能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信息意识方面恪守信息道德准则,努力做践行信息传播意识、信息保密意识、信息守法意识的模范。教师具备了信息行为的自觉性、良好的信息道德操守,才能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信息素质。

(二)构建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而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构建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教师信息素养轮训制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形成长效机制。高校可以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聘请有信息专长的教师和图书馆学科馆员或邀请数据库商的技术人员定期或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培养高校在职教师,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进行分组培训。校内培训的特点是,时间可长可短,形式灵活多样,或专题讲座、或教学观摩等;内容较有针对性,强调实用性、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培训活动更具有活力和效果。

(三)构筑高效能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引领教师向更高水平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建立了拥有覆盖全校的千兆数字校园网系统、资源丰富的数字图书馆,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手段,为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远程教育、视频共享、教学演示、资料查询等服务。数字化校园创造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取环境,对提高高校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教学科研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已经由硬件建设全面转向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核心是:注重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大力开发优质数字资源;通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新开发一批优质数字资源;购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多种方式;积极与其它高校合作共建共享数字资源的机制,实现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共享,快速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总量。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数字化资源,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将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借鉴不同教师授课的经验与精髓,不断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本领,引领教师向更高水平发展。

(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与教师所教课程的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和个人的爱好习惯有关。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学校要建立健全长效的、制度化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机制。高校要运用多种激励策略激发教师自觉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心理需求和动机,调动教师自觉提升信息素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校为了激发教师学信息、用信息的积极性,可以引入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主动提升信息素养提供动力。对每年新调入的教师,要求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形成制度。同时,在学校年终总结、考核聘用和评优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刺激教师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四 结语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就像培养一名合格人才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信息素养建设任重道远,这需要高校和教师本人足够重视,主动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只有教师的信息素质提高了,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高级人才,使我们顺利地赢得21世纪全球人才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1]N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刘粤生.论“信息进化论”与信息增殖[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4).

[3]贺志刚,李修波.现代信息检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熊 馨,张 鹏.试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9(12).

[5]绍晋荣,王桂香.信息素养与教学的互动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

[6]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意识信息技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