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丽
(甘肃银行学校,甘肃 兰州 730100)
校本课程从原则上讲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为满足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发出的与学校特点和条件相适应的课程。校本教材开发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建设,是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措施。开发校本教材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也是形成职业学校品牌特色的重要措施。只有实施中职校本教材开发,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才能使中职学校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基础教材一般所采用的都是国家或地方的统编教材,这些教材一般都统一化,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很难满足学校和学生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迈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不同岗位有不同的知识技能要求,作为工具来使用的计算机每天的操作可能都有新内容。而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由于受编写周期的影响,内容是滞后的,在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将实用的新技术、新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现有计算机课程教材大多与实际需求脱节,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计算机基础课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现在各个中职学校的设备、师资、生源、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各有不同,而计算机基础教材内容比较统一,而且只能提供一定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各个专业的需求。另外,当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差异性越来越大,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一般都是从信息的概念和计算机组成讲起,理论部分较多,不能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兴趣,厌学情况严重。
因此,开发适应中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校本教材迫在眉睫。
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依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合作,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写计划、教材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实施,并在校内建立内部评价机制的活动。现将开发计算机校本教材的意义介绍如下。
校本课程开发最初被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表示对国家和地方课程开发的不满足。由于计算机自身的学科特点,受硬件条件限制,城乡间、各学校间硬件差异较大,加之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很多流行软件和新技术不能体现在教材上,这时编写校本教材可作为有利的补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计算机技术教学给他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1]。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无论是国家统编教材还是行业教材,大都只要求统一性,忽略了差异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发计算机基础校本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特定专业和就业岗位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和调动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从庸俗的电脑游戏中解脱出来,利用电脑为自己的学习服务[2]。
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积极参加校本教材开发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研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教师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和思考,一方面提高了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取理论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自身的研究水平。
新课程改革呼唤个性化的教育,而个性化教育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校学科教学特色的形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推进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对校本课程功能和价值的深化和拓展。专业教师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咨询、现场实践等方法及时收集教学内容,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每个环节,他们更加熟悉市场运作和行业实际需要,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完善对国家统编教材、行业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学校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校本教材开发应该遵循“需用为准、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理实一体”的原则。也就是说,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作为开发教材的原则。
选择哪些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开发对象是重点,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思想:选择的课程内容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计算机已经成为工具性的学科,中职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所有这些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就是计算机基础校本教材的基础模块。在基础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会对普通文档进行编辑和排版;通过学习Excel电子表格的部分,能在电子表格中录入数据并编辑表格格式,会使用简单的公式编辑,可以制作简单的图表[4];通过学习网络应用的部分,可以学会收发电子邮件,并且能够使用IE浏览器,从网络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并进行下载。
另外,由于中职学校大都开设了不同的专业,而各个专业对计算机掌握的程度要求都不相同,所以教材内容应该采取模块化的方式,不同的模块对应不同的专业需求。也就是说,除了基础知识之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模块内容。比方说:我校华星光电班的学生,对Excel电子表格软件比较侧重,不仅需要掌握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还需要重点学习公式的编辑和数据的统计。而我校送往平安数据的学生,则对录入部分的内容要求比较严格。那么,计算机基础的校本教材内容必须要涵盖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将相应的内容单独编写成章节,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学。
因为中职学校教学主要是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有效提高,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书本-黑板”式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方针,加强专业技能训练,面向市场,贴近行业,注重专业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
举例来说,在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历的内容,从输入文字、编辑表格,然后到版面编排、插入图片对象等,一步一步操作下来,学生自然就学会了文档编辑和排版操作。而在Excel电子表格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找到就业单位华星光电,让企业提供实践题目,根据要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了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修改、充实和完善。我校计算机基础校本教材用于实践后,笔者认为还有值得探索改进的地方。一方面,关于教材内容,在现有基础方面的内容上,可以将图像方面的内容纳入,讲授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如Photoshop等,这部分内容用途比较广泛,在生活中可以处理图片和照片,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并且内容较为有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帮助;另一方面,现有的校本教材在实训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
校本教材作为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载体,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我们也许刚刚开了一个小头,它到底对帮助学生和教师的成长有多少作用?能改变教育教学的面貌有多大?我们怀着深深的期待。
[1]陈华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问题[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5):12-13.
[2]刘贵成,戴自璋,苏晓锋,等.浅谈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J].职业,2010(9):116-117.
[3]宁蒙.中职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思路与实践[J].职业,2011(6):110.
[4]宋强.Office2007 办公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