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旨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塑造人的健康的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教育部高教厅2004年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为培养具有应用技能、职业素养、实践智慧的高技能人才服务,遵循能力本位课程观,突出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培养大量职业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医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以动态多元化模式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知识的教育中,并与之有机结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生这个职业崇高且责任重大,医务工作者首先要医德高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思想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这一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德治国、以德治校,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1]。
入学教育第一课为师生共同诵读医学生誓言,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仁爱之心去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用仁爱之心去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大一的学生志愿者服务小组利用双休日去敬老院、福利院实践;大二的学生去街头义诊,去3所附院和社区门诊见习;大三的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我校的教风是:厚德、博学、敬业、奉献,学生要厚德,教师更要厚德。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具备医德,然后才是医技。
我校组织师生学习十八大精神报告会,让学生观看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我校百名志愿者服务活动及第七届农运会都受到了市委表彰,还聘请了著名作家和心理学家做报告,组织其现身说法,硕士、博士研究生校友交流互动。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关爱、包容,有利于形成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班级;就长远而论,有了仁爱之心,同情体贴患者,不分贫富、平等对待、不贪私利,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情景思想道德教育动态多元化为讲授专业课、强化医学生道德情感体验与医德实践、优化课堂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素质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可以说医学生就是来学“看病”这一技之长的,将来服务于乡镇、社区等医疗机构。好的医生不但要有高尚的医德,还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医学专业课教学包括:医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两方面,故专业素质的培养就应是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这两方面的素质[2]。
临床医学教学过程应充分展示复杂的医学知识及技能。我校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进行教学程序的改革,采用了分系统教学,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及见习相结合,形成系统教学体系,结合临床病例讲解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课程特色突出3个一体化:深化改革,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营造真实医疗场景,资源配置一体化。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参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讨论如何理解一个概念,记忆一个表象,会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教师提供具体病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先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不仅使教学更生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不是他们的知识源泉。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动态多元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3]。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互相启发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综合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也让学生参与评价。其中包括:自我评价、单元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要求学生通过测试或查阅、整理文献,对问题的处理做出客观判断;单元性评价是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将各专业学科相结合进行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终结性评价是学期结束时的全面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学校对教师教学效果情况的评价有:校领导听课、校内督导组专家听课、系部评价、教研室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及自身教学进行评价,学生也要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对教师进行评价。综合性评价是一种双向评价,可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以达到全面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提高医学生的审美素质。每年寒暑假坚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深入贫困农村和社区,为群众送医送药,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及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应急情况下的自救互助、心理问题的识别、压力的处理、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大学生健康志愿者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宣传和演示活动,普及健康保健知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大学生在耳闻目睹农村、社区的医疗卫生状况之后,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服务于基层,这就提高了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疾病谱、心理状况、健康概念、人口结构以及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对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能力兼顾知识,重应用兼顾创新,重实践兼顾理论,重情商兼顾智商。学习对医学生来说应是学会知识、学会技能、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决断、学会创新等。近年来,我校通过实施动态多元化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了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了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张志枫,王兴伊,陈嘉训,等.中国传统医德思想及其教育实施之思考[J].中医药文化,2006(3):42-44.
[2]方芳,郑宏庭.临床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6,15(2):117.
[3]宋丽萍.关于医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72-273.
[4]马立骥.医学教育改革与医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的再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5,26(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