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图式对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

2013-03-14 03:41杜珺
统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受试者

杜珺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形式图式对英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影响

杜珺

(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图式是存在于人脑中各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其通过与文本信息的相互作用,帮助读者完成阅读理解。通过对6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测试,可以了解形式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及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受试者对有紧密结构图式文本的理解质量和回忆的信息量明显高于结构松散的文本。

形式图式;图式理论;阅读理解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书面文字是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媒介,阅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高效的阅读对于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尤其重要。然而,EFL阅读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消极的“自下而上”(bottomup)的过程,这种阅读主要是一个解码的过程,即从识别印刷字母及单词开始,到构建“下层”最小文本单位(字母及单词)的意义,最后构建出“上层”越来越大的文本单位(短语、分句及句子间的连接)的意义,一步一步重组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相应地,EFL阅读及阅读理解的本质也被认为是对问题的解码,是从打印文本中获得意义。

1979年,“自上而下”(up-bottom)的阅读方法被提出,此方法是指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利用从读物中获得的各种信息,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对阅读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推断、预测、证实和修改,以求获得理解。因此,这个过程不单纯是语言信息的解码过程,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这一方法的提出对于阅读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它过分强调读者过去经历的作用,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作用。直至图式理论的出现,人们才明确了有效的阅读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加工过程的交替运作过程。Rumehhart指出,阅读理解是一个选择及验证文本概念图式的过程[1]。图式是“一个认知模板,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将新信息同已有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匹配完成对信息的理解”。由图式理论可知,与读者所拥有的语言知识(语言图式)及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相比,读者已拥有的背景知识(内容图式)及文本的修辞结构(形式图式)也同样重要[2]。

在阅读理解中,“自上而下”的观点由来已久,语言图式的重要性也早已得到认可。随着图式理论的崛起,研究者对内容图式及形式图式的重要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与内容图式的研究相比,形式图式的研究要少得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式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以期更好地揭示EFL阅读的独特本质。

二、图式和图式理论

(一)图式的定义

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储存方式。人的一生中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大脑之中,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活动,以某种特定的建构方式存在于人的知识库中[3]。

“图式”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古典学家康德(Kant)提出的。他认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经验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4]。20世纪3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Barlett在其著作《记忆》中指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始终在有序行为中统一发挥作用”[5]。换言之,人在每一次对特定情况做出响应时,无需重新解读整个世界。人们或多或少地会根据“对过去反应的主动组织中”所积累的知识,以类比方式自动地对大多数的日常情况做出响应。“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经验”并不是单一事件或某些经验的简单堆积,而是组织好的并易于驾驭的一个有机系统。与康德一样,Barlett没有探索图式的结构,他停留在思维模式作用的领域内。

最终把图式发展成为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的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图式理论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分门别类地包装在不同的单元里,这些单元便是图式。在这些分别置放的知识单元中,除了知识本身外,还有关于如何应用该知识的信息。所以,图式理论是一种有关知识的理论,是研究知识怎样表征出来以及关于这种对于知识的表征如何以其特有的方式有利于知识应用的理论[6]。

图式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阅读过程。读者在阅读时,都希望自己头脑中已积累的经验知识能与其正在阅读的文本相结合,并将从文本中获取的新信息整合到其原有的图式之中。图式不仅会影响读者识别信息的方式,而且会影响其储存信息的方式。根据Hamer的观点,图式只有在被激活之后,才能被人们看到或听到,因为这与已知的模式相匹配[7]。图式的概念与信息在认知构念所允许的长期记忆中的组织相关。Anderson和Pearson指出:“读者的图式(或已经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在解读新信息、允许新信息进入知识库并成为知识库一部分的过程中发挥作用。”[8]他们声称,“图式是抽象的知识结构”,图式“构成的意义为表现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二)图式的分类

Carrell将图式分为三种: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9]。

1.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先前的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材料是由各种抽象化的语言符号组成的,人们在阅读时,只有进行了“意义选择”并形成“意义建立”,才能理解阅读材料本身的信息,而这种意义选择和建立,依赖于大脑中已经存储的词义、语义和语法的图式。因此,语言图式的建立是阅读理解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也就无法利用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更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了。

2.内容图式。内容图式包括依赖语篇情景的图式和读者已有的背景知识图式,前者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把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字词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图式,后者是指储存在读者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的图式。相关实验表明,在文章难度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回忆主题熟悉的文章要比回忆主题相对陌生的文章更容易。另外,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之所以读不懂文章,是因为其认知结构中不具有阅读该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图式。

3.形式图式。形式图式也叫结构图式或修辞图式,是关于不同类型文章篇章结构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能够使读者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组织结构规律,明确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快速找出语篇中的重要信息,并对后文的发展做出很好的预测。

Meyer和Freedle最早探讨了不同形式图式对回忆的影响[10]。他们将形式图式分为四种类型,即对比图式、因果图式、问题解决图式和描写图式,发现参与者回忆起阅读对比图式和因果图式文章的内容明显要比阅读问题解决图式和描写图式文章的内容多,这一结果可以用图式理论来解释。此外,他们还发现,前三类形式图式所传递的回忆信息质量要比描写图式高,因为这三类形式图式的文章内容结构之间都有相关链接,即逻辑关系。

以往各种实验的对象多是母语读者,而针对外语读者的研究非常少。Carrell借用Meyer的一篇文章“loss of body water”,以不同的形式图式来检测文章上层组织对外语读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严密的结构图式能够促进外语读者的回忆。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文本的形式图式在以回忆内容作为标准衡量的阅读理解中发挥着作用,越严格受控的图式越易于理解[11]。Peregoy和Boyle也认为,文本结构知识能够帮助读者预测情节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读者对文本更大意义的关注[12]。Sharp通过对完形填空测试和回忆记录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四种形式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13],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形式图式确实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但是,组织结构最松散的文本(描写)得分为最高,这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截然不同。上述研究对形式图式在外语阅读理解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一个总体性框架,但所得结论依然有待于深究。首先,研究结果存在矛盾,如Sharp的研究结果不同于Carrel。其次,有关形式图式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对中国EFL非英语专业学生产生的影响,研究者并没有引起重视。文本是话题讨论的完整语言单元,而围绕同一话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Kaplan认为,文本的修辞模式具有语言唯一性和文化唯一性,反映了特定人群的思维模式[12]。比如,英语思维模式直截了当,通常采用演绎法展开话题,而汉语思维模式是螺旋形的,一般通过归纳法展开话题。因此,本文研究的问题是:英语的形式图式(三种不同的表达模式)是否会对母语为中文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的60名学生,他们是从三个班的168名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根据上学期期末的英语考试成绩,排除了每个班级中成绩靠前及靠后的学生,只选择成绩中等的20名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被划分为一组,每组20人。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三组研究对象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所选用的三篇文章,主题一致,即关于学校如何从课程设置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每篇文章表达的形式图式不同,分别为描写型、比较/对比型及原因解释型。Meyer指出,不同题材的文章,其在组织结构规律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本研究所选的Passage 1描写了大学生就难的现象,阐述了目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但结构比较松散,各部分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Passage 2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部分清楚地说明了比较的对象及各自的要点,如有人提倡把实践性课程放在首位,也有人坚持传统课程的地位不能动摇。正文采用了整体类比的模式,先充分讨论并分析一个观点,然后再讨论另一个。结论部分再次点明了主题。Passage 3是原因解释型,同样为三段式。开头点明了主题,即目前就业形势紧迫,大学更应重视实践性课程。正文部分详述了原因,最后对主题进行了总结。以上三篇文章在单词长度、单词选择和句子类型方面,难度都是相同的。三篇文章的单词数分别为232、238、249,都没有出现任何生僻词,每篇文章中都有四五个复杂句子。

(三)研究工具

衡量阅读行为和阅读理解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本研究选用完形填空题和回忆备忘录作为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阅读理解研究中,都允许对大样本进行评估。

1.完形填空。Bormouth认为,完型填空题是一种衡量文章难度的有效方法[14],它可以准确地测试受试者的语言熟练程度,也便于教师操作。

本研究中的完形填空结构类型参照了Sharp[13]的设计。Sharp在实验中以文本中名词短语为基础计算删除率,认为这样设计能更好地体现原文本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结构,是一种较好的阅读理解测试,其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改善。在本研究中,名词短语的计算要符合以下准则:并列的名词短语被视为一个单元;复杂的名词短语(嵌入名词短语的名词短语)被视为一个单元,代名词忽略。文章的删除率如下:描写图式每6个单词删除1个,总共要填29个空;比较/对比图式每7个单词删除1个,总共要填25个空;原因解释图式每6个单词删除1个,总共要填30个空。所填的单词要求与原文内容一致。

2.回忆备忘录。用回忆备忘录进行统计也是阅读理解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要求将文章分成不同的意义单位。一个意义单位,也称为语言学单位及信息单位,是表达一个想法或意义所必需的最少词。通过观察受试者回忆起的意义单位的数量(也就是回忆的信息量),可以判断出受试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为了描述回忆中定量等级的差异,本文采用Sharp的方法,根据意义单元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对意义单元进行了分级(见表1)。在回忆文章的过程中,受试者可以对文章进行释义,即进行相关的解释,或者进行适当的延伸。

表1 原因解释型文章的意义单位及其等级安排

(四)数据收集

在测试开始之前,测试者简单地向受试者介绍文章话题是与大学生就业难有关。为了避免受试者在没有完全理解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死记硬背,没有提前告之此次测试要对文章进行回忆记录。在初次阅读文章之后、回忆文章内容之前,要求受试者填写一份有关个人信息的问卷,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测试开始时,三个受试小组分别拿到三种不同形式图式的文章,三篇文章的第一句话都是一样的。

表2 具体的测试步骤

(五)数据分析

所有60份卷子(20份描写型、20份对比型和20份问题解决型)由两名评卷人来评阅。由于完形填空测试要求填写精确单词,故两名评卷人的评卷结果完全一致。对于回忆备忘录的评定,主要从回忆原文意义单位的数量和所回忆的意义单位质量两方面进行打分。为了方便比较,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和定性分值都采用了百分制。在本研究中,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不影响受试者的回忆备忘录得分,因为此类错误无法显示受试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两位评卷人的文章评分信度是非常可靠的(见表3),每份卷子的最终分数都是两位评卷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值。两位评卷人均为大学的英语老师,都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完全可以胜任评卷工作。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分值和定性分值通过SPSS进行分析。

表3 评分者之间的信度

四、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的问题是:EFL的形式图式(三种不同的表达模式)是否会对母语为中文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影响。

表4 三篇文章的完形填空成绩及回忆备忘录的定性和定量成绩

完形填空题的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对三种不同形式图式文章的理解不存在显著差别(p=0.336〉0.05)。但回忆文章信息所得的定量和定性分数均显示,受试者在理解不同类型形式图式的文章上具有显著差异。从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分析中可以看出,描写型(Passage 1)的分数最低(平均值=37.4),原因解释型(Passage 3)的分数最高(平均值=59.5),对比型的分数(Passage 2)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值=46.3)。回忆备忘录的定性分析表明,三篇文章在显著水平上具有差异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相同,原因解释型(Passage 3)排在第一位(平均值=64.8),其次为对比型(Passage 2)(平均值=48.1),最后是描写型(Passage 1)(平均值=42.6)。这说明,不论什么体裁的文章,受试者在完形填空的测试中表现都一样,但在回忆文章单位意义的数量和重点上,不同体裁的文章有明显的差异。

本研究发现,形式图式会对阅读理解产生影响,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同。但是,本研究中的完形填空测试结果表明,完形填空题无法衡量受试者对不同体裁文章的理解程度,这与Sharp的结论相反。Sharp2002年对来自香港中文学校平均年龄为14岁的儿童进行了测试,发现他们在四种不同体裁文章(描写、因果、列举和问题解决)的完形填空得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描写型文章的得分最高。我们的结果与Sharp之所以不同,可能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关。首先,内地的英语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注重语法,特别强调句子层面的精确性。其次,完形填空题在内地任何类型的英语测试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参加这类考试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解题的相关技巧,而做题技巧必然会制约形式图式对文章的理解。再次,香港和内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管理政策、授课语言、资金分配、考试系统、学术奖励和学历认定)存在很大的差别,香港的教学系统(包括教学目的、方法和策略)受英国教育理念的影响很深[15]。在Sharp的研究中,英语是香港地区课堂上的媒介;在本研究中,除了英语课以外,学生其他课程的授课语言都是汉语。这必然会对两种研究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研究对象来看,Sharp的研究对象是香港的儿童(平均年龄为14.1岁),而本研究的对象是在校大二学生,研究对象在年龄、语言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从对文章回忆的测试结果来看,不同体裁结构的文章,不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的测试分数都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可以用图式理论进行解释。与描写型文章相比,比较与对比型、原因解释型文章内部都包含有相关关系。如果受试者具有识别文章形式图式的能力,他们就能借助于文章内部的逻辑关系,回忆出比描写型文章更多、质量更高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的受试者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受该体系的影响很大。此外,在我国内地的绝大多数英语写作考试中,写作题目不是说明文就是议论文,很少涉及描写文,老师和学生都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来分析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修辞结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内地的学生更容易回忆起比较型和原因解释型图式的文章。

另外,本研究中完形填空题与回忆备忘录的测试结果并不相同,这是因为两种测试存在着内在差异。有学者认为,完形填空题测试的是语言技巧(如语法和词汇知识),而不是对文章的理解,受试者在完成完形填空题时,主要参考空白处前后所提供的直接线索,而不是整篇文章的信息;相反,信息生成的回忆测试则对受试者在文章的观点和印象的选择与协调、构思、陈述以及所记信息的顺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回忆测试所要求的生成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受试者回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18]。根据约翰逊对回忆认知要求的描述,读者必须理解并储存信息,并能根据需要读取信息,必须知道如何决定信息的起点和路径。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与完形填空题相比,回忆测试更依赖文章的修辞结构,这是两种测试得出不同结果的原因。

五、研究结论

(一)主要发现

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三类不同形式图式的文章,探讨形式图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这三类文章分别为描述型、对比型和原因解释型。对回忆备忘录的定量和定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篇不同形式图式的文章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结构越紧密的文章(原因解释型),读者越容易理解其内容,获得的语篇回忆信息量也越大。但在完形填空测试方面,三篇文章之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其一,在阅读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方式既是“自下而上”,也是“自上而下”的。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读者会根据输入信息调用一个最低层次的图式,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逐渐升级到更高层次的图式。在“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情况恰好相反,读者先根据预测和部分信息启动一个高层次的图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其子图式,进而肯定或否定该图式。在阅读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层次,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总是在同时进行,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帮助读者发现新的信息以及与其假设相悖的信息,“自上而下”的方式则帮助读者消除歧义,做出抉择。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是在已有信息(图式)与新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过多地依赖“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即依赖文本提供的语言信息),就会影响阅读理解。如果能同时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自上而下”的处理,阅读理解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得到提高。

其二,图式理论既考虑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又考虑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它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的知识和技能与文章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语篇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在读者的图式之中,是读者赋予的,不同的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图式对同一篇文章赋予不同的意义。语篇只是向读者提供了调用图式的线索和方向,读者大脑中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其被调用的可能性就越大,调用的速度就会越快,阅读的效率也越高。

[1]Rumelhart D E.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M]//Dornic S.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7:573-603.

[2]Carrell P L.Introduction: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Carrell P L,Devine J,Eskey D E. InteractiveApproachestoSecondLanguageRead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1-7.

[3]Ungerer F,Schmid H J.认知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魏薇,刘明东.图式理论的发展及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7(1):105-108.

[5]Bartlett.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6]Rumelhart D 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M]//Spiro R J,Bruce B C,Brewer W F.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Hillsdale:Lawre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0:33-58.

[7]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Essex: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8]Anderson R C,Pearson P D.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M]//Patrcial L Carrell.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37-55.

[9]Carrell P L.Some Issues in Studying the Role of SchemataorBackgroundKnowledgeinSecondLanguage Comprehension[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1983,1(1): 81-92.

[10]Meyer B J F,Freedle R.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course Types on Recall[M].Princeton: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79.

[11]Carrell P L.The Effects of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n ESL Readers[J].TESOL Quarterly,1984,18(3):441-469.

[12]Peregoy S F,Boyle O F.English Learners Reading English:What We Know,What We Need to Know[J].Theory into Practice,2000,39(4):237-247.

[13]Sharp A.Chinese L1 Schoolchildren Reading in English:The Effects of Rhetorical Patterns[J].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2002,14(2):1-20.

[14]KaplanRB.CulturalThoughtPatterns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66,16(1):1-20.

[15]Bormuth J R.Cloze Test Readability:Criterion Reference Scor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968,5(3):189-196.

[16]Meyer B J F.Organizational Aspects of Text:Effect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M]//FloodJ.PromotingReadingComprehension.Newark: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84:113-138.

[17]Bray M.Education and Colonial Transition:The Hong Kong Experienc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Comparative Education,1997,33(2):157-169.

[18]Johnston P H.Reading Comprehension Assessment:A Cognitive Basis[M].Newark: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83.

[责任编辑:高巍]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Formal Schema on Chinese EFL Learners’Reading Comprehension

DU Jun

(Faculty of Business Language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Schema refers to the prior knowledge that readers have acquired through their experience and lives.By interacting with information of text,schema is helpful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exts.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formal schema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analysis of 60 non-English majors.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the recall protocol indicate that subjects displayed better recall of the text with highly structured schema than the one with loosely controlled schema.

formal schema;schema theory;readingcomprehension

G642

A

2095-106X(2013)02-0058-06

2013-05-09

杜珺(1982-),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是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图式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图式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巧用图式,添翼背诵——浅谈图式理论在古诗文背诵中的应用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