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信管专业建设规划
刘松
(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现代企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特征,建立起新形势下信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核心竞争力、能力结构三者间的关系模型。以满足现代企业的能力需求为目标,针对现有信管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培养方案改革的建议,设计出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信管专业建设规划,体现出“一个导向、两项基本原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四个实训平台、五项关键举措”的培养方案改革思路。以长江大学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为背景,探讨了实施这种专业建设规划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的学生作为既掌握管理知识,又能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理应受到现代企业的青睐,然而有关报告表明,最近几年信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仅为75%~80%,在管理类专业中仅优于审计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1]。此外,对长江大学MBA学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5%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员工有明显改变企业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的作用,约25%的管理人员认为作用效果不确定,约13%的管理人员认为没有明显作用,甚至有近7%的管理人员认为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现状说明,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供给与社会能力需求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毕业生在企业中没能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为企业创造出明显的效益。为此,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一直都是众多高校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但多数改革只侧重于知识模块和课程教学内容上的调整[2],仍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手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足、能力供需差距大等问题。长江大学信管专业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最近几年信管专业的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尝试,初步建立起了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信管专业建设规划,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信管专业建设规划产生的动因、优势、实施现状、问题和具体的改革措施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期能为有关高校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发生改变
要解决信管专业学生能力供给与现代企业能力需求上的根本矛盾,其前提是掌握现代企业对信管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特征。为此,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长江大学MBA班中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企业对信管专业学生能力需求的排列顺序如下:(1)为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或直接参与决策;(2)收集、提供和管理组织内部信息、外部相关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预测;(3)制定企业的信息政策和信息基础标准;(4)开发和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5)负责协调和监督各部门的信息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对信管人员能力需求的重点已经从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协调工作转变为支撑高层决策和提供预测信息两方面。其原因在于,在管理信息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公司治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技术引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复杂系统特征[3]。这些复杂特征使企业各层次管理决策活动的影响因素多样化,且不确定性增强,从而企业信息管理的重点也必须从信息化本身转变为利用信息管理支持战略决策和赢得竞争优势等。
现代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也对信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了新要求,我们认为新形势下信管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核心竞争力以及能力结构间的关系应该如图1所示。信管专业相对于管理类其他专业或计算机类专业,其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咨询与服务”两个方面,而不是软件开发或软件系统操作,其能力表现最重要的是“参与和支持高层决策”、“提供处理未来不确定的预测信息”以及“制定信息政策和管理标准”。目前,大部分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管理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以及信息管理知识四类,专业的知识结构比较全面,但在教学内容整合方面需要重新规划。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相关课程体系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设计与开发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而这种以基础理论的集成和简单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偏离了现代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真正需求,缺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没有机会或没有意愿主动将知识用于具体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上,部分优秀的学生也将主要精力用于程序开发上,离“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以及“信息咨询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还相差甚远。
图1 信管专业“知识结构—核心竞争力—能力结构”的关系模型
(二)现有培养方案改革难以突破知识体系向实践能力转化的瓶颈
综合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各大高校现有的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公共基础类课程难以支撑学生对专业知识模块的学习;(2)专业基础课程缺少培养信管专业基本能力的针对性;(3)信管专业的核心能力定位不明确;(4)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就业适应能力培养的支撑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长江大学信管专业的教学团队依托省校两级教学研究项目,做了大量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在参考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华东理工大学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设计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重点知识外,还要学习大量经济管理课程,力求使学生知识背景更全面,就业适应范围更广。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这一培养方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进行培养方案改革之前,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信管2009~2012届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及个性发展意愿,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主要意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适当减少管理类、经济类的课程。很多学生认为信管专业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专业,管理类或经济类课程对信管专业的作用不大。持这种观点的学生是由于对专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而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也是目前在国内高校信管专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图1表明,信管专业不同于计算机专业,专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企业基本数据的分析与管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能力都需要以管理或经济知识做依托。但是,大多数学生存在这种观点也表明,现有培养方案中管理类或经济类课程较多,它们与信管专业的特征联系不紧密。如何调整经管类课程的比重以及课程内容,让学生理解经管类知识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知识在解决企业管理问题中的必然联系是改革的重点。
(2)管理类和计算机类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难易程度不能循序渐进。由于信管专业课程种类较多,目前课程教学内容间的整合与衔接仍存在较大问题。为解决该问题,除了要修改课程体系的总体规划外,还需要专业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课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内容上做出适当的取舍。长江大学原有教学计划出于对信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高要求,特别安排管理类课程由相应专业的教师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由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讲授,但结果却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管理类专业课的教师认为信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多学习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学院的教师却认为信管专业毕竟是管理类学生,计算机要求可能不用太高,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师生沟通不足、学时压缩、教学重难点没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等问题,这可能是造成各类课程低水平重复或难易程度衔接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如何加大信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是专业改革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3)适当减少或取消大四的理论必修课程。大四期间,出于求职应聘或考研等方面的考虑,各专业的学生都存在类似的观点,但信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学生对这种观点的表达更为现实和迫切。信息作为现代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一旦操作失误或使用不当,可能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而,企业不可能轻易让一个没有信息管理经验的学生去独立承担重要的信息管理工作。所以,即使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许多企业实践机会,但学生也很难真正参与到企业的信息管理实践中去。为此,从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角度看,信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大量的校内时间进行信息管理实训。大学前三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如何充分利用大四学年为学生增加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环节,是解决信管专业毕业生能力供需差距的重要突破口。
虽然上述调查结果可能受到长江大学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或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但学生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仍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它反映了学生希望对现有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要求。然而,培养方案的改革并不能简单地通过知识模块的更新或课程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得以解决,它需要与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把握新形势下的企业能力需求特征,从中挖掘出准确的能力培养定位,并在尊重学生个性和发挥学校特色的基础上逐渐优化。
(三)分类实训的教学尝试为深化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长江大学信管专业的发展遇到了不少问题。在就业方面,由于我国企业整体上尚未意识到信息化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学生真正从事信管有关岗位的比重较少。特别是在201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近700万的背景下,信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生源质量方面,由于长江大学开展大类培养的教学模式,很多大一年级或大二年级的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发展和就业前景缺乏信心,从而使部分优秀的学生转向其他专业。在教学环节上,学生难以理解管理类、计算机技术类以及信息管理类知识的关系,在学习重难点上顾此失彼,普遍认为课程多却没有培养动手能力。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信管专业教学团队在培养方案、课外活动、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信管专业教学团队认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明确毕业生的专业发展定位是培养方案改革的切入点。结合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特征,我们将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分为软件开发工程师类、ERP应用类、考研以及企业管理咨询四类。在就业方面,强调专业教学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就业培训,如ERP操作学习以及软件开发培训等。通过“请教师进来培训”和“让学生走出去实训”两种途径,形成了校内外合作的稳定教学团队,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与有关培训机构以及软件开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受过针对性培训的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要高于其他学生。其中,从事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ERP系统管理工作的学生平均工资达4 500元/月以上,就业质量明显要好于其他管理类专业。在就业形势好转的情况下,教学团队通过多次专业交流和联谊活动使在校的低年级学生建立了对专业的信心,减少了优秀生源的流失。对于2013届毕业生,教学团队继续增加了分类培养的规模,参与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培训和ERP软件实训的30多名学生均成功地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目前,分类实训的教学效果给了专业教学团队很大的启发,证明了分类培养思路的可行性。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为实施这种分类实训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善的实践平台、提供专业基础知识、安排合理的时间进度并匹配对应的教学资源等,从而系统地构建起适合本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一)培养方案改革的目标
1.近期目标。面向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信管专业的毕业生设计3~4个可行的发展方向,并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信管专业的吸引力,有效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中期目标。重新整合现有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设计或实践教学的比重,并设计和开发面向信管专业的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让后续各年级的学生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的进一步完善与电子商务实体企业的运行,建立起面向信管专业甚至是管理学院全体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平台。
3.远期目标。对现有软件开发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规范化,建立软件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的长效机制,最终促进“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形成,从而使长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信管专业能逐渐形成特色,进而建立起本专业的品牌影响力。
(二)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初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长江大学信管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导向、两项基本原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四个实训平台、五项关键举措”。
1.一个导向:以培养学生满足现代企业能力需求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
2.两项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
3.三个重点发展方向:软件开发工程师、ERP系统维护及应用、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
4.四个实训平台:一个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和三个分类实训平台。
(1)设计和开发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该专业综合实训平台主要用于在大三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该平台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逐步熟悉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并对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学生还可以选择性地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实体的商业化运营。
(2)依托于省级重点实验室中的用友ERPU8.7.2平台,训练学生对常见商业ERP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准备。
(3)利用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项目申报的方式激励学生进行科学问题研究,培养学生进行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和决策咨询方面的能力。
(4)扩展与北大青鸟、迅腾软件以及ITjob等机构的合作培训,逐渐建立起软件开发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从事系统分析和系统开发岗位的就业能力。
5.五项关键举措:整合管理类和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体系,鼓励专业交流和课外创新,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基地,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图2 培养方案改革的总体框架
按照上述改革的基本思路以及长江大学的大类培养教学模式,将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分为六个阶段: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基础学习阶段、专业基本能力形成阶段、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定向能力培养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如图2所示。大类培养阶段属于基础知识教学和通识性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学习阶段重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企业信息管理能力以及软件开发能力做知识储备。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则需要通过各种综合性课程以及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在定向能力培养阶段将学生分为三个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在就业或考研方面的个性需求,并将其发展方向与毕业设计环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培训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技能。
(一)专业定位及特色
1.专业定位。培养能在各级行政部门、工商企业、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以及软件开发与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学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行信息管理和决策咨询、常用商业ERP系统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3.信管的专业特色。改革培养方案要力争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形成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立符合专业特点的严格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管理,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2)利用多种教学实训平台,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3)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专业的社会影响;(4)结合学校石油行业的特色,有条件地选择本专业优秀的学生,与石油院系联合培养学生开发石油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二)理论课程的改革方案
学生对理论课程改革的建议主要集中在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计算机课程实践不足、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关系不清、专业课程教学顺序和进度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就业实训相冲突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次理论课程的改革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1.加强大类培养与早期专业引导间的衔接。信管专业相比其他管理类专业,不容易让学生对其专业内涵形成直观的认识,从而会造成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或学习目标上的迷失。因此,在大学一年级期间必须让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性质、主要学习内容、专业发展方向有总体上的了解,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尽早地制定远期学习目标。为此,需要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压缩有关的公共课教学,引入《管理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导论》等基础必修课程。这些课程难度不大,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角色,也能让学生对信管专业的性质和专业发展方向有全面的认知。
2.删除与信管专业相关性不强的必修管理课程。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必修课程从原教学计划中删除,同时增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把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点放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其目的是弱化专业性太强的管理知识,训练学生能从系统的角度理解企业管理流程间或岗位职能间的相关性,使学生能从信息流或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方案。
3.增加能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课程。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增加《预测及决策》、《管理统计与应用软件》等课程,使学生能学会搜集和整理商业数据,并能利用常用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这是选择“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方向的毕业生需要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
4.修改重点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不合理的课程安排顺序。加强《运筹学》、《信息管理学》、《信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MIS)》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利用这些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理顺《信息管理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教学顺序,使学生能从易到难地建立起课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5.大四学年不再开设必修课程,以三个实践平台为基础增加具有针对性的分类实训课程。信管专业实践性较强,学生需要在就业前经过专门的软件开发培训或在有关企业中进行系统地实习。如果在大四阶段开设必修课程,将会与学生的分类综合实训任务产生冲突。但是,为满足学生在校学习或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大四第一学年可开设《ERP系统实践与技术认证》、《电子商务及运营实践》、《IT项目管理》或《软件工程》等选修课程。这些专业选修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以引导学生明确个人的发展定位为目的,也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的能力表现。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次培养方案改革中采用了课程内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平台实训、校企合作培训以及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综合实训模式。结合多阶段培养方案设置的总体要求,实践教学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大类培养阶段。在第一学年期末安排企业生产实践,时间为2周,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流程,观察企业系统物质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理解信息化对企业生产管理的作用,培养学生对信管专业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生产系统形成基本认识。
2.专业基本能力形成阶段。本阶段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课程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求在有关课程中设置上机实验,学生需要操作典型的统计软件和优化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让学生掌握解决信息管理问题的基本工具。同时通过“程序设计”、“商业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课程来训练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背景,学习如何通过信息获取、加工、存储、利用和评价等来支持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特别要学会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文本。作业或报告不规范是现在管理学院各专业学生的普遍现象,学习态度的改变应该从基本文档撰写的规范化开始,会撰写规范化报告文本其实也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3.专业知识综合运用阶段。学生需要参与生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开发和完善过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该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运营和管理。该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和MIS方面的知识,操作和管理由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培养学生进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开发的专业核心技能。此外,对于倾向定位于考研或信息管理与决策咨询两方面的学生,在该阶段可结合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的要求,培养其进行规范化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分类能力培养阶段和毕业设计阶段。由于在四年级期间取消了理论必修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在大三学年结束后选择个人的发展定位,以分类、分组的形式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用友ERP综合实训和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实训中的某一项。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与其选择的实训项目类别相关,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研究论文类和实践操作类两种,即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和校企合作软件开发实训项目的学生以及考研的学生必须结合自己从事的具体项目或未来研究方向完成研究型论文,而参与用友ERP综合实训项目的学生必须完成ERP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选择实践操作类型的毕业设计,而且需要通过考试获得人社部颁发的ERP系统操作和管理方面的证书。此外,学校可出台有关政策,允许本专业优秀的学生参加石油院系举办的石油软件基地班的学习。
本文结合长江大学信管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分类实训平台的专业培养方案改革规划,主要体现了“一个导向、两项基本原则、三个重点发展方向、四个实训平台、五项关键举措”的改革思路。虽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改革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有关改革措施在后续进一步深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院校两级的障碍。例如,如何保障校企合作培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要求的毕业设计规范与分类实践教学间的冲突问题、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以及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比例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课程的删除或新增造成的教师工作量或能力要求变化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院校两级加强专业教学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还需要学校在教学资源配套和教学管理、考核等制度上予以配合,否则将导致该专业建设规划中的某些重要改革措施不能充分落实,从而影响改革方案实施的范围和效果。
[1]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部分专业就业率分布[EB/OL].http:// gaokao.tl100.com/201006/89171.shtml.
[2]王学颖,黄淑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378-390.
[3]叶磊,冯玉强.基于复杂系统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4):712-715.
[责任编辑:李莉]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Classified Practice Platform
LIU Song
(Management School,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3,China)
Based on the survey of questionnaires,new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terprise to graduates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IMIS)specialty are analyzed,and a model indicating the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structure, core competency and capacity structure of graduates is also established.Aiming to meet the capacity requirements of modern enterprise,and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suggestions from students of the existing specialty cultivation program,a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for IMISbased on classified practice platform was designed,which highlights the reform thought of the‘one oriented,two basic principles,three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s,four practice platforms and five key measures’.With the empirical background of the reform of IMIS in Yangtze University,th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when implementing thi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are give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pecialtyconstruction;cultivation program;curriculumsystem
G642
A
2095-106X(2013)02-0037-06
2013-04-26
刘松(1981-),男,湖北荆州人,长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虚拟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复杂系统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