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莎,宋雁宾,胡红霞
(1.辽宁医学院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2.解放军总医院 护理部,北京 100853;3.甘肃省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甘肃 兰州 730000)
文职人员是指按照规定的编制聘用到军队工作,履行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同类岗位相应职责的非现役人员。随着军队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护理人员将以非现役文职人员为主体。为了使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更好地履行参加卫勤保障的职能和义务,建立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培训模式迫在眉睫。现就英国、美国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培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及优化我军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供参考。
文职人员存在于世界各国,罗马尼亚、联邦德国军队称文职人员,前苏联称职工,南斯拉夫人民军称民职人员,美军称雇用人员,日军称非制服职员。军队使用文职人员由来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军队中更加广泛地实行文职人员制度。罗马尼亚武装部队规定,凡不需要使用武器的军事单位,都可以使用文职人员。联邦德国国防军规定,一切不是必须由军人从事的工作,应由文职人员担负。美军规定,凡雇用人员能胜任的工作就优先使用雇用人员。20世纪80年代初,美、英等国军队中,文职人员的使用范围几乎涉及除必须由军人从事的工作以外的一切部门,主要是工程技术、医疗卫生、宣传出版、文艺体育、生活保障和服务等。文职人员占军队人数的比例:英军约44%,美军约33%,日军约11%。
国外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培训分为学历教育和第一学历后的专业培训。
2.1 英国 世界最先成立为军队服务的护理组织可追溯到南丁格尔时期。英国于1860年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培训学校——陆军培训学校(Army Training School),是一所在维多利亚皇家医院(Royal Victoria Hospital)为军队培养军事护理人员的培训学校。1881年,在南丁格尔的带领下,成立了陆军护理服务队;1902年更名为亚历山大皇后帝国军事护理服务队(Queen Alexandra’s Imperial Military Nursing Service,QAIMNS);1949年,QAIMNS成为军队的一部分,并重名为亚历山大皇后皇家陆军护理兵团(Queen Alexandra’s Royal Army Nursing Corps,QARANC)[1]。其主要的学历教育在位于伯明翰的国防大学进行,第一学历后的专业培训机构主要有陆军训练团(Army Training Regiment)、萨里基奥军营。
2.2 美国 美国为军队服务的护理团队成立相对较晚些,1901年成立陆军护士队(Army Nurse Corps)[2],1908年海军护士队(Navy Nurse Corps)成立,1936年空军护士队(Air Force Nursing)成立[3-6]。这些军事护理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专业护士或在校护生均可参与选拨,入选护士入编为现役或者预备役人员[7]。美国对于新招募的护理人员,要求在相关学校完成4年的学位学习,取得学位证书。最具代表性的为军队培训护理人员的院校有统一服务大学(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USU)、海 军 学 校 (Naval School)、乔 治 敦 大 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较为著名的第一学历后的专业培训机构是坐落于华盛顿的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以及美国预备役军官训练营(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ROTC)[8]。
3.1 英国 对于接受学历教育的护生,将在位于伯明翰的国防大学进行专业学位学习并取得学位证书;取得学位证书以后,可参加QARANC的选拔。入选后的QARANC成员培训,即第一学历后的专业培训主要分为基本军事训练和专业业务培训。基本军事训练由陆军训练团(Army Training Regiment)培训,培训时间为14周;专业业务培训主要在萨里基奥军营里进行,无论是一般的临床护士还是管理阶层,都需要经过规定的培训。如医疗助理护士需进行14周培训获得公共卫生护理2级水平证书;护理管理人员进行10周的专业资格管理课程,再完成8周的管理准入课程[1];入选护生则是依托国民教育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9]。
3.2 美国 美国早期培训以短期为主,如1942年首次陆军飞行护理培训班为4周,此后延长至6周,1943年延长至8周。目前,美国所有军队中的护理人员首先需进行为期30个月的培训,取得学士学位,其中12个月是在USU、海军学校、乔治敦大学以及陆军医学部中心学校(Army Medical Department Center and School,AMEDDC &S)进行理论培训,后18个月在相应的医疗中心进行临床培训。而硕士、博士的学位课程一般包括12h的护理知识课程,10h的研究方法,12h的专业同源课程,9h的选修课程,6h的统计和21h的论文课程[10]。学历后的专业培训机构如ROTC的继续教育采取的是为期3周的护理夏季培训项目(Nurse Summer Training Program,NSTP),并采取一对一的集训方式。现今美国卫勤训练方式十分灵活,如卡普兰大学(Kaplan University)提供远程网络课程,在职学员可以在家中学习以获得相应的学位[10]。临床实践课程通常按照学员的专业进行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一般培训主要针对所有护理人员都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特殊培训是立足于护理人员从事的专业领域所需要掌握的特殊技能进行的针对性培训,例如飞行护士的定向力训练[11-12]。
4.1 英国 英国军队文职护理人员培训课程包括急救护理、重症监护护理学、矫形外科及创伤护理、性传播感染疾病的护理、围术期护理、职业健康护理、感染控制、初级保健、自主实践、高级护理实践、公共卫生以及护理讲师的相关专业业务培训;此外还包括基本军事训练,如体能训练、武器训练、步兵战术、核生化训练、伪装技术、烹饪、障碍突击等[1]。
4.2 美国 美国文职人员护理学历教育院校以明确的护理专业方向开展培训,例如海军学校联合乔治敦大学与USU培养麻醉护士,培训课程集中于麻醉理论、临床决策、急慢性疼痛、一般麻醉技术等。而学历后的专业培训机构如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课程包括一般的麻醉护士药理学、化学、物理、生化、解剖、麻醉生理和病理生理、高级健康评估、护理统计、护理科研等[10]。
美国培训课程的设置同时兼顾了不同岗位护理知识与技术的培训特点。例如1942年,首批陆军飞行护理培训班在鲍曼举行了4周集训,受训课程包括基本军事科目、军事礼仪、衣物设备维护、卸载演练和体能训练,以及生存训练、飞行生理、心理卫生、加载程序、空气疏散、作战战术等。1943年增加了解剖学、生理学、病房管理、手术室技能、患者护理和2周的医院临床集训[13]。1944年,训练课程主要添加了飞行流程、生存训练、不同海拔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等[14]。到20世纪90年代,飞行护士的培训课程除了基础理论和技能外,还包括:(1)灾害护理——灾害的分流和管理、烧伤咬伤护理、低温高温护理、紧急情况的行为学等;(2)飞行学——无限电通信、飞行设备、阅读地图导航、飞机安全等;(3)人文——公共关系、自信训练、应对压力等;(4)技能训练——直升机、固定翼中进行急诊护理等各种护理[15]。2005年形成并完善了飞行护理联合课程(joint en route care course,JECC)[16]。
此外,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分类,军事护理培训还包括了应对灾害、大规模伤亡的培训[17-19]。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原有灾害护理培训内容上,美国学者 Reineck等[20-21]指出,灾害军事护理模式的准备阶段为培训的主要阶段,此阶段的培训内容包过6个部分:(1)个人生理、心理准备;(2)临床护理能力;(3)作战能力;(4)生存技能;(5)领导管理能力;(6)集体组成和鉴定。Reineck将此6个部分分为3个层次的培训项目,包过个人、临床以及团队。第一层次的个人训练项目由生理适应能力、心理情感准备以及士兵生存技能构成。生理适应能力训练包括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训练、体力劳动训练、睡眠剥夺训练等;心理情感准备训练包括通过一个论坛分享和测试个人能力、天赋以及限制,如何提高应对能力、释放情感、寻求支持以及认识愧疚、怀疑、抑郁等消极情绪,并学习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求帮助;士兵生存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如何使用武器保护自身和患者生命安全、生化武器下的自我保护以及地图、指南针、通讯设备等的使用。第二层次的临床能力培训项目包括战伤和烧伤的救生程序、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治疗和护理、大规模伤亡的检伤分类与管理等。第三层次的集体训练项目包括服务对象文化信仰、价值观以及国家的传统和历史、领导管理能力。2006年,Christine[22]在此3个层次的培训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第一层次中加入了情感期待和熟悉灾害反应训练、家庭支持与准备培训;第二层次中加入了伤员后撤护理训练、运用仪器进行临床评估的培训;第三层次增加了团队操作能力培训及使命意识培训。并强调灾害、大规模人员伤亡的应对以及定期更新计划的培训。
英美军队文职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历经二百余年的建立、发展与完善,至今都已形成科学、完整、规范的培训体系,实现了军队文职护理人员逐级培训制度化以及职业技能教育军事化。两国军队文职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可为我国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借鉴。
[1]QARANC.History of the QARANC[EB/OL].[2010-10-13].http://www.qaranc.co.uk/history.php.
[2]Mandy M R.Management and preparation for battlefield casualties[M].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Education,2005:125-142.
[3]Sarnecky M T.1901-2001:A century of heroism[EB/OL].[2001-01-11].http://www.ausa.org/webint/DeptArmyMagazine.nsf/byid/CCRN-6CCRVE.
[4]Sarnecky M T.A history of the U.S.army nurse corps[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9:3-10.
[5]Yoder L H,Brunken S L.Peace making/peace keeping missions:Role of the U.S.army nurse[J].Cri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03,15(2):265-273.
[6]Connelly M.IMERT deployment to Baton Rouge,Louisiana in response to Hurricane Katrina,September 2005[J].Disaster Manag Response,2006,4(1):4-11.
[7]Anon.How to get a career as a military nurse[EB/OL].[2012-10-05].http://nursingschool.org/nursing-careers/specialties/military/.
[8]EHOW.Military schools offering nursing degrees[EB/OL].[2012-10-05].http://www.ehow.com/info_7843700_military-schools-offering-nursing-degrees.html.
[9]QARANC.Basic military training for army nurses and health care assistants[EB/OL].[2010-10-05].http://www.qaranc.co.uk/becomeanarmynurse.php.
[10]Anon.Military education[EB/OL].[2012-10-05].http://www.militaryeducation.org/top-10-online-military-friendly-colleges/.
[11]Renee S H.Flight nursing certification:A dream come true[J].Air Med J,1994,13(1):46.
[12]Peggy W.Flight nurse orientation practices of air medical programs[J].Air Med J,1995,14(3):163.
[13]Ford B.Flight nurse training in world warⅡ[J].Air Med,2004,25(3):18-21.
[14]Stroup L B.Aero-medical nursing and therapeutics[J].Am J Nurs,1944,44(6):575-577.
[15]Garrison B.Flight nurse training[J].Hos Avi,1985,7(1):5-7.
[16]Davis S,Linda K.Nursing and en route care:History in time of war[J].Arm Med Dep J,2011,5(1):45-50.
[17]Bowen T E,Bellamy R F.Emergency war surgery handbook[M].Washington,DC:Department of Defense,1988:12-21.
[18]Duncan R,Pansoy C,Towe L.Grace under fire[J].Nursing,2005,35(5):62-64.
[19]Janousek J T,Jackson D E,DeLorenzo R A.Mass casualty triage knowledge of military medical personnel[J].Mili Medi,1999,164(50):332-335.
[20]Reineck C.Individual readiness in nursing[J].Mili Med,1999,164(4):251-255.
[21]Reineck C,Finstuen K,Connelly L M.Army nurse readiness instrument:Psychometric evaluation and field administration[J].Mili Med,2001,166(11):931-939.
[22]Christine A.A proposed model for military disaster nursing[J].Onl J Nurs,2006,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