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医院路桥院区呼吸科(浙江 台州318050) 章丽娟,林文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和休克等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严重阶段,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和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呼吸支持模式对ARDS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①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本科收治或由其他科室转入本科的ARDS患者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4.6岁。其中外科术后引发ARDS 19例,肺部感染引发ARDS 7例,烧伤后引发ARDS 4例,严重内科疾病引发ARDS 30例。患者入选标准符合ARDS诊断标准(1997年7月中华急诊医学会和呼吸学会长春标准),并排除原发性胸廓损伤和心源性肺水肿患者。②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患者随机分为APRV和PEEP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分别给予APRV和PEEP通气模式辅助呼吸(机型:DRAGER EVI-TA4),上机时间>7d。方法:经口气管插管,分别采用2种机械通气方式,氧浓度(FiO2)为40%~60%,呼吸频率(RR)为12~16次·min-1,吸气压力为20~40cmH2O,呼吸比(I∶E)为1.5∶2.0,潮气量为8~10mL·kg-1,工作模式为S/T,并依据患者原发病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血容量和稳定血压治疗,患者每日复查血生化、血常规和血气分析。观察2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氧饱和度(SpO2)、氧气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肺部X线片变化,肺部X线片浸润范围减少和转淡视为好转,浸润范围增加及密度增加视为加重。③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2组患者SpO2、PO2、PCO2、RI和OI值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组患者肺部X线片好转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APRV组患者SpO2和PO2(97.80±1.25、14.70±2.26)略高于PEEP组(97.20±2.13、14.50±2.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V组患者PCO2、RI值(4.12±0.51,1.75±0.39)小于PEEP组(4.94±0.64、1.9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V组患者 OI值(39.60±3.97)大于PEEP组(32.50±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V组患者肺部 X线片显示好转11例(36.7%),无变化12例(40.0%),加重5例(23.3%);PEEP组患者肺部X线片显示好转7例(23.3%),无变化10例(33.3%),加重13例(43.3%);PEEP组患者肺部X线片显示好转率低于APRV组,加重率高于APR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RV和PEEP均为压力支持正压通气,APRV模式是在持续气道内压力带短暂压力释放期间自主呼吸辅以附加气流,在患者自主吸气的高压段,呼吸机提供呼吸环路高流量气体以保持一个几乎恒定的持续正压通气(CPAP)水平,保持了较人体在正常大气压下自主呼吸时更高的肺容量,CPAP短暂下降时允许功能残气量(PFC)有瞬间降低,此时可以通过肺的自然顺应性使气体被动排出,清除CO2。APRV方式下生理死腔减少,在延长的吸气相中气体在肺内分布较好,这种通气模式适用于气体交换差的患者,由于加压时气体尽可能排出,故对气体阻塞的患者效果不佳。PEFP模式是机械呼吸在吸气相产生正压,气体进入肺部,在呼气末气道开放时气道压力仍保持高于大气压的一种通气模式,呼气末的正压可以保持呼气时的肺泡开放状态,减少肺萎缩,但终末的正压可能对肺泡产生损伤,并且影响生理无效腔的Vd/Vt值。APRV和PEEP 2种呼吸模式较传统的呼吸模式具有更好的氧合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呼吸模式具有相同的改善SpO2的作用,同时,APRV组患者X线胸片显示好转率高于PEFP组患者,可能与终末压力较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