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原则视角下《春望》英译文的对比分析

2013-02-18 21:51徐艳梅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音美意美原诗

徐艳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43)

1.引言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他所提出的“三美”原则集中讨论诗歌翻译。他认为在诗歌的翻译中,译者应该传递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春望》是由杜甫于公元757的三月写成。755年的安史之乱使整个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杜甫看到国家一片混乱,创作了该诗来表现这幕灾难情景。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本文通过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翻译的《春望》两个不同译本的分析来探讨“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领域的适用性,希望能对古诗翻译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2.以“三美”原则对比分析两个译本

在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许认为意美是当译者在传递原诗内容时的意象和意境之美。它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原诗的意义要重现在译诗之中;其次,译诗要保持原诗同样的意象;第三,意美意味着译诗的读者须同原诗的读者拥有同样的感受。意美的根本是相似的意义。追求相似的意义就是要传递原诗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意义的相似和意美是相一致的,但是在有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文化或译者的个人原因,当诗歌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会产生一种与原诗不同的意象。对于音美而言,韵律十分重要。音美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诗的节律。每首译诗都应该有一种和谐的韵律。押韵是其主要的体现方式。除此之外,重复也是诗歌翻译中体现音美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形美总体而言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句子的长短,二是句子的对仗。也就是说形美意味着当译者在翻译诗歌时,他应尽量保持原诗句子的长度和对仗。

2.1 意美

诗歌翻译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传递原诗的意美。为了探讨许渊冲和Bynner对于《春望》的翻译体现在意美方面的不同,我们选用了两个例子来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城春草木深”这一句的翻译,许用了“grass and weeds run riot”来间接告诉读者:春天来了。“run riot”强烈的反映出了长安沦陷后的破败景象。破旧的城市仍然在那里,但却失去了旧日的活力。句子描述的是自然景象,但是透过景象抒发的却是诗人的个人情感。但是Bynner将“草木深”翻译成了“green against trees and grasses”。它反映出来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春天的景象,这与原诗作者想要展示出的被战火摧残过一片狼藉的景象相违背。第二个例子是两位译者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中“三月”的不同翻译。在许的翻译中这句被译成了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许把“三”这个字理解成是一个量词,用来描写战事持续了很长时间。他用“higher and higher”而不是“exactly three months”来暗示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而Bynner把“三月”翻译成了“of three months”。根据历史记载,安史之乱的战火持续了超过两年的时间。该诗的题目“春望”也标明当时是春季,而不是说战火只延续了三个月。

2.2 声美

许渊冲认为“三美”原则的第二美指的是音美。当谈及音美问题的时候,他认为押韵是第一位的。翻译时要传递原诗的相似的韵律之美,而不仅仅至发音的相似。中国古诗的押韵主要体现在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上,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最好把押韵也体现在最后一个词上。在中文诗歌里押韵、声调和节奏是音美的三个基本特征。但英文通常用重音、头韵和尾韵来体现音律之美。在许渊冲的译本里,他反复使用了几个发“o”的词来重现原诗作者的沮丧与忧伤,比如:“flow”,“over”,“broken”,“household”,“grow”and“hold”。在原诗第二句的翻译上,许分别用了“grieved”and“seeing”来引导两个分句,而且“years”和“tears”,“apart”和“heart”分别形成了押韵。所有这些都更加凸显了原作者面对连绵战火以及破碎家园的悲痛之情。反观Bynner的译本,只有第四和第八个分句是按诗歌的形式来翻译的,其余六个分句在押韵和节奏上都无迹可寻,没有头韵,重音也不如许的明显。另外他采用了很多发/s/和/f/的词汇,比如:“spring”,“sundered”,“sung”和“stroke”。根据国际惯例发这两个音的词很多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愉悦和舒适的意义。(刘德军,2003)这与原诗本意有较大出入。

2.3 形美

正如上文提到的,形美的两大基本要求是句子的长度和对仗。诗歌翻译不同于诗歌写作。当译者翻译时,他应尊重原诗的形式。中国唐诗有其十分特定的形式结构。要保持原诗的形美,对译者而言是十分困难的。形不是诗歌的全部,但没有形也就没有诗歌。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形。(许渊冲,2006)许渊冲对于该诗的翻译基本保留了原诗的形式结构。就句子长度而言,共有8个分句组成4个长句。每个分句不超过10个单词。而且每句翻译都有严格的对仗。字数和音节都基本一致。另外翻译都选用了精炼且简单的词语,使读者更易理解。许用一些简短的词语就实现了译文的形美。事实上,Bynner的译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形美,只是不及许的精美,比如每个句子长短不一。

3.结论

论文从“三美”原则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由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的《春望》的两个英译本。通过分析论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三美原则适用于指导诗歌翻译;其次,不管是在意美、音美还是形美上,许渊冲对该诗的翻译比Bynner的译本更严格的遵守了“三美”原则,更忠实于杜甫所创作的原诗。

[1]刘德军.杜甫春望英译错误分析[M].南华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3-82.

[2]闫培瑜.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78-83.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4]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附录:《春望》原诗及其两个英译本

[1]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2]Spring View//On war-torn land stream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in towns unquiet grass and weeds run riot./Grieved over the year,flowers are moved to tears;seeing us apart,birds cry with broken heart./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I can not bear to scratch mygrizzled hair;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pin.(许渊冲译)

[3]A Spring View//Though a countrybe sundered,hills and rivers endure;and spring comes green again to trees and grasses./Where petals have been shed like tears;and lonely birds had sung their grief./After the war fires of three months;one message from home is worth a ton of gold./I stroke my white hair;it has grown too thin to hold the hairpins anymore.(Bynner译)

猜你喜欢
音美意美原诗
峨眉山月歌
改诗为文三步走
许渊冲的“三美”论对中国古代文学翻译的指导探究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挖掘汉字之美,打好语文基础
英语课堂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