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文
近日,微博热议一位“打饭校长”——杭州文澜中学校长任继长。任校长今年67岁,因为天天在食堂给学生打饭,被学生亲切称为“任哥”。学生和家长都知道校长打饭分量最足,任校长值日的窗口总是排队最长的。受“任哥”感染,食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义工”,副校长也成了“负责打酱油的”。任校长透过公开的食堂窗口,巧妙地打开了学子们的心灵之窗。这种走进学生接地气的做法,值得称道。
校长校长,乃一校之长。在中国的教育中,校长与学生之间,都有一种距离感。不少学校的校长别说亲自为学生打饭了,学生想见其一面都很难。为此,近年来不少学校都推行了“一线工作法”。在“一线”中转作风,在“一线”中抓落实。深入教学一线,首先需要“走近”学生。如果连“走近”学生都做不到,深入一线就成了一句空话。但“走近”学生并不等于“走进”学生,只是仅停留于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说“走近”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的话,那么,“走进”则更具有心理学内涵。近于远相对,走近只是意味着距离缩短;而进与出相对,走进意味着心灵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打饭校长”躬身为学生的打饭之举,当然不单是为了让大家吃得好,更重要的是搭建了一座与之平等沟通交流的平台。不要小看打饭时的几句闲聊,却拉近了双方的心理情感距离,让亲善友好的气氛弥漫校园,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起到了有益的助推作用。“打饭校长”表面上“打”的是“饭”,实际上却“打”的是高明的学校教育管理之“道”。
校长是个特殊的岗位,是决策者、管理者。只要我们有了“打饭校长”的态度和情怀,才能深入教学一线,与学生们见面,与不同的孩子接触,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看得见工作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才能把平凡的小事做成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好事、实事。我们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调整心态、放低姿态,不仅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心里。愿我们的校园里能涌现越来越多的“打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