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汉荣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的教育理论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观,对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立足职业教育实际,以机电专业为例试构建中职高效课堂。
笔者曾对本地区四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的课堂现状做过一次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课堂满意度仅为21.6%,教师的满意度更低,为16.7%。课堂满意度低主要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低,课堂中的不良现象较多,经常出现上课睡觉、上课说话、上课发呆、上课玩手机、上课说话、上课唱反调等情况,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调查发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是中考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而机电专业的学生入学时成绩更差。从学习经历来看,这些学生对学校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已经非常了解,因此,对传统课堂学习的兴趣已“荡然无存”。但是,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带着“从头开始”信念,怀着一定的职业理想走进职业学校的课堂,希望通过学技术、练本领技能来证明自己。
学生有求学的愿望,为什么课堂还出现这些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1)学生本身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不好;(2)作为中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习惯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已成惯性。即使因为课堂环境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让学生学习的惰性有所变化,但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真正得到激发;(3)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机电专业学生就业时对技能要求相对更高,为此,不少教师上课时就单纯地以就业为目的,把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掌握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将学生“物化”,致使学生人文精神和主体性缺失,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就职业教育而言,陶行知先生有很多精辟的论断。陶行知说:“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二种:一日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日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无有,医生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1]显然,陶行知当时所说的“生利”,就是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也就是说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为社会的“生利”之人。
陶行知还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即知即传’这一原则要把学问从私人荷包里解放出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教人从源头上去追求真理。”[2]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要重视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锻炼。尤其在实践教学上,要使学生经验知识的获得和各种技能的训练有足够的时间保证,为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习得、态度的养成提供实践条件,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趋于完整、合理。陶行知还曾激情地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有你回来,才能保证参天大树之长成!”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强调的是创造教育,要让学生的个性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课堂中得到有效体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课程的特殊需要。
1.就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进入中职之前学习成绩不佳,老师、家长常常对他们另眼看待。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学生要成才,首先必须成人,必须要形成健全的人格。如果用陶行知职教思想引领中职课堂,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培养“生利之人”,这就迎合了学生的心理,势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也易实现。
2.就教学内容而言,中职机电专业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如果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学习效果可想而知。用陶行知职教思想指导中职课堂构建,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统一,让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锻炼,可以使知识和技能更为实用,使学生愿学、乐学。
3.就教学方法而言,陶行知职教思想注重生活教育,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全过程地参与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也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取得进步及时表扬,获取成功的喜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职教思想强调培养“生利之人”。“生利之人”首先必须具有完整的人格,其躯体、知识、技能、道德、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必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中职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应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生成,更应凸显学生能力的提升、精神的升华。以机电专业为例,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机电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是学生发展的基石,也是打开职场的钥匙;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机电行业的情感体验、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的提升。只有这两方面的目标都达成了,才有可能培养出“生利之人”。
陶行知强调要让学生到社会中学习,在生活中锻炼。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中职课堂的教学内容应立足生产、生活实际,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整合到具体的生产、生活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社会实践情境中学习、练习,让学生在理解情境、融入情境、感悟情境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练习技能。以机电专业为例,为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识图、测绘、机制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制工艺、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多门课程的知识整合成“螺栓的加工”这一项目,即给学生提供一个平时常见的螺母,要求让学生根据这一螺母用数控机床加工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螺栓。要完成这一项目,首先要测绘这一项目螺母,然后要制图,接着利用数控机床加工,涉及的知识就涵括上述课程,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实际生活也较为接近,当然也就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要改变中职课堂现状,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从优化学生学习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立足生活,要想方设法从学生已有的想法、问题、兴趣入手,通过生活化的问题或项目来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个性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机会在课堂中得到有效体现;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与“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职场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提升学习欲望。
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高效的课堂应辅之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应改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中心;在评价的过程上,应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包括过程与方法的养成、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评价的标准上,不以简单的对错作判断性评价,而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