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于过于概念化、理论化,并且表现形式呆板,缺乏思想启迪,不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从而使“概论”课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为扭转这种局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开始进行教学探索,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来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逐渐成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的有效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1]它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充分互动,从而获取新的思想、技能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生学习“概论”课的积极性。自2011年起,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教师就开始试点,有意识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概论”课教学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项目教学所涉及与研究的,通常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某项任务。在“概论”课教学中,项目教学所涉及与研究的项目主要是教学目标和要求中需要解决的某项任务。项目的设计与选取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1)实践性。项目的选取应不脱离现实或历史;(2)启发性。项目的选择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蕴涵一定深度的问题,能启发思考;(3)典型性。所选项目要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4)目的性。项目选取要适应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要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项目选取的特征要求,笔者在进行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教学中,选定的项目就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教学设计是课程具体实施的蓝图。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实践主线,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一般分为3个环节:(1)课前策划环节;(2)课堂实施总结环节;(3)课后知识能力拓展环节。按照项目教学的这3个基本环节,我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这个项目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
1.课前策划环节。首先,老师在上次课上向学生提出下次课的项目任务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明确用模拟电影“档案“的方式来重现当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要求学生搜集典型案例,分派角色,熟悉台词。然后,教师和学生分别在课下进行准备。教师在课下进行的项目准备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吃透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如何组织教学进行过程设计;学生的课下准备主要是: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查阅搜集典型案例资料,分派角色,进行剧目彩排,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为课堂表演和讨论做好准备。
2.课堂实施环节。首先,教师进行了相关历史背景的简单铺垫。然后,学生主导的电影“档案”开始上演。在学生讲解员的介绍下,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们耳濡目染了当时资本主义改造的原因、经过。整个剧目中,让人最难以忘记的是,由两个同学模拟的上海某报记者采访当时上海大资本家刘鸿生,畅谈资本家改造的心路历程。最后,在进行项目评价时,同学们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对工作思路、工作技巧进行自我总结,明晰了今后完成此类项目任务的最佳方法和方式,自我检测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教师则对学生的表现内容、方式方法等予以评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3.课后知识能力的拓展环节。下课前,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对资本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搜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这个问题的资料,并深入进行分析理解,下次课采取辩论赛或情景剧的形式,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项目。
通过这次项目教学,使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历史背景、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并深刻领会了改造对于资本家和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达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
由于多数思政课教师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是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在高职从教也一直传承这种教学模式,现在要实施开放式的项目教学,教师的权威被消解了,教师成为主导,并非主宰。[2]这种地位的改变,老师们还难以完全接受或胜任。因此,必须更新授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增强其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督促其自觉提高工作能力。
项目导向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导的活动式的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较差,学习能力不高,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加强。在学习中,会出现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积极而成绩较差的学生默默无闻的现象,使项目导向教学不能真正体现出全员参与的特性。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组建小组作业团队,以先进带动后进,使项目导向教学能真正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由于“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有着极强的政治性。我们选取的项目必须是有理论体系和社会现实支撑的项目,否则,学生在辩论或探讨中容易产生方向性错误。建议教师们在选取项目上下功夫,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要充分估计,收集大量资料,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采用项目教学,课堂内容容量大。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他们缺乏教学时间安排观念,仅从课堂效率角度考虑,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之传统教学明显降低,[3]容易造成课堂时间不够用,总课时不足的现象。建议教师们在项目选取上尽可能地选取单一问题或理论作为项目,并在教学实施中注意控制实施进度及过程。
高职院校一般经费都很紧张,而项目导向教学对教学资源要求较高,要求配备多媒体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齐备的实训室,还要建立网络图书资源库等,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成本。[4]因此,建议教师尽量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找到最能体现项目的表现形式,如:情景剧、辩论赛、访谈对话等。当然,学校管理者也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建设。
[1]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59-61.
[2]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23.
[3]陶双双.对项目教学法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反思与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29-30.
[4]耿壮,刘君尧,王辉静.项目教学在高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2(3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