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述评

2013-11-27 05:16孔瑞珠
职教通讯 2013年24期
关键词:职校研究者阅读教学

孔瑞珠

本研究对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经典阅读”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以期对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的进展作回顾分析,为职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所分析的文献全都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每篇文章为分析单位,主要从研究文献量、研究内容2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研究分别以“经典阅读”、“经典阅读教学研究”、“职业学校经典阅读教学研究”为关键词,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清晰看到,12年来经典阅读研究的文献数量逐年升高,国人对于经典阅读越来越重视。近5年来,中小学和高校对于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可以说经典阅读教学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而有关职业学校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的文献数量却很少,从2008年起,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水平远远落后于整体研究水平。

二、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经典阅读”的内涵

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历代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淀;而真正的经典又总是超越民族与时代的,具有超前性。文、史、哲的经典更是关注人性的根本,不懈地挖掘着人类灵魂的深度,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永远的思想与语言的魅力”[1]。

钱理群先生对“经典”的定义,奠定了经典阅读研究的基础,被广大研究者普遍接受。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进一步提出经典阅读就是阅读书面读物,这是“独立进行的、个性化的,并能以文字符号为触导而使阅读主体展开想象、联想及再创造”[2]。同时,经典所具有的“魅力”和“张力”决定了经典阅读“本质上既是一种体验性、对话性、陶冶性阅读,又是一种开放性、建构性、智慧性阅读”[3]。

综上所述,国内研究者对于经典的内涵界定普遍一致,不存在分歧。大部分研究者普遍认为,那些经过时间检阅,具有思想性与影响力的古代著作和现代名家著作是经典,但并没有列出详细的经典篇目,而且对于当代作品,研究者普遍认为,能否纳入经典的范畴,仍需要经过时间历练。传统经典浩繁宏富,作为大众阅读不可能完全涉及,有研究者提出“请相关专家对传统经典或时尚读物进行鉴别,做出公正的评价,向广大读者提出推介书目”[4],这无疑对提高大众的阅读质量是有帮助的。

(二)“经典阅读”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经典阅读不仅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是“应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需的选择之一”[5],因为“在人文精神急遽失落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更为迫切地需要回归经典阅读的传统,从而唤醒我们的人性,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重建我们的当代文化”[6]。钱理群先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读文学作品惟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7]。

表1 2000-2010年“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的文献量分析

同时,钱理群先生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分析经典阅读的重要意义,经典阅读“会使教师与学生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自由状态,这种难得的高峰体验,生命的瞬间爆发与闪光,会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我与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与选择。可以说,阅读经典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教学真正介入学生的生命活动的关键与基本手段”[8]。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华东师大的倪文锦教授,他明确指出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9]。职教教师普遍认同这一观点,有研究者指出,“文学经典阅读在建构学生的精神家园,塑造其健全人格,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10]。

综上所述,经典阅读的意义与价值,一方面,在于提高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在于提升语文素养,这正体现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由此可见,经典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通过作品鉴赏活动,能品味语言,感受形象,理解思想内容,欣赏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形成独特体验,培育人文情怀”。

(三)“经典阅读”的现状

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出职校学生“课余大量的时间花在网吧、游戏、逛街上;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外阅读量非常有限,95%的学生认可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籍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鬼怪小说、网络作品或时尚读物”[11]。经典阅读的数量是有限的,质量也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有研究者指出:“高职生课外阅读方式通常是缺乏思考的泛读”[12]。

究其原因,研究者认为:“电子读物、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的流行,都给传统的出版方式与阅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实用主义盛行”[11]。

职业学校中的实用主义表现为:“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素质教育的倾向,职业教育中功利性过于明显,使学生缺少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3],“许多高职院校只把文学鉴赏课作为选修课,不少学生为了凑足学分才选修,加之文学鉴赏课老师不能准确掌控高职学生的阅读心理,对学生的阅读听之任之”[5],因此,经典阅读并没有成为高职学生的精神与生活方式的内在需求。

(四)“经典阅读”的教学策略

基于课内的经典阅读研究,研究者从宏观视野上提出:“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方式单独开设经典课程”[14],便于经典教育理念的落实和实施。有研究者已开设“经典阅读”校本课程,“一般以教师课内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形式实施”,并对“读物推荐课、方法指导课、交流赏析课、成果展示课”[15]等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作了初步探讨。

研究者从微观视野上普遍认同,“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是经典鉴赏教学及经典推广的首要任务”,“视听媒介介入法、口头交流法、比较鉴赏法、论文写作法、成果展示法”[16]等都是常用的教学激趣法。同时,文本细读也是研究者们提倡的教学方法,文学经典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本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者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17],等等。

基于课外的经典阅读研究,研究者认为:“从校园环境上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在校园文化中培养一种热爱阅读的气息,那将在整个经典阅读指导中起到重要作用”[18]。在校园阅读氛围的营造方面,“图书馆应担负引导大学生‘深阅读’的职责”[19]。“在开展经典阅读的过程中,如何对读者进行必要有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的导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众多图书馆工作者对经典阅读的导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经典阅读课外研究的补充与延伸。

此外,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对经典阅读的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身上的浮躁”,教师应该热爱经典阅读,深入研读,“才能引导学生走进经典的世界,去观、去品、去悟,然后爱上经典”[21]。在培养教师经典阅读能力方面,有研究者做出了可贵的尝试:“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鼓励教师先期阅读经典,采取集中与分散学习、名家辅导、读书漫谈等形式,为教师进一步阅读经典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也为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打下了基础”[21]。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一般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研究经典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关注点都是学生。虽然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许多一线教师不断在经典阅读教学实践中探讨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模式,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作法,但我们看到教师扮演的角色仍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经典阅读书目的推荐者,而教师本身的经典阅读能力却缺乏更多的关注与研究。

三、总结与反思

与国内中小学和高校的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相比,职教领域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文献数量与质量都远远落后,可以说正处于研究的萌芽状态。

首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足,重复性研究较多。自2000年以来,研究者们就语文经典阅读教学问题展开了持续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处在起步阶段的职教领域有效教学研究,虽然借鉴吸收了不少理论成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前行,与职教教学的特点结合不紧密,没有独创性的成果出现。以经典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为例,研究者们关注点以学生为主,研究角度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分析,研究内容和结果大同小异。

其次,研究中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意识,没能充分考虑职校学生的学情。研究者清楚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教的区别,承认语文学科在职业教育中被边缘化的处境,这与经典阅读越来越式微的现状密切相关。研究者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也没有开出切实有效的药方。如经典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来源问题,教育部曾指定30种书目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但对职校学生并没有开出指定书目,所以职校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研究的侧重点以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为主,视野比较狭窄。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学生不可能全部阅读,也不愿意去阅读,如果能针对职校生的阅读兴趣,将其中的精华部分经过选编,加以整理后形成语文读本,这对于职校生的阅读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研究以关注阅读过程过主,缺少有效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阅读经典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阅读经典后,是否这两方面的素养都得到提升,如何客观评价阅读的结果,这方面研究较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最后,研究出发点以关注学生为主,对教师的关注不够。经典阅读现状令人不满意,究其原因大部分研究指向学生,却少有人反思教师本身的阅读状况。古人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关注教师的阅读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1]钱理群.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J].教师之友,2001(6):6-27.

[2]张学军.论大学生经典阅读[J].图书馆论坛,2009(5):31-33.

[3]曹明海.大众文化与经典阅读[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2):13-17.

[4]王余光,王姗姗.传统经典阅读的当今意义[J].中国图书评论,2004(6):4-7.

[5]潘庆玉.全球化语境中的经典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3-8.

[6]许总.经典阅读与人文精神重建[J].江淮论坛,2011(4):159-167.

[7]钱理群.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J].基础教育,2006(12):36-37.

[8]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36-40.

[9]王群英.高职生文学经典阅读的价值与实现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2(8):152-154.

[10]吴芳.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0-42.

[11]李慧.高职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意义与途径探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6-107.

[12]郭英剑.经典阅读: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J].博览群书,2010(7):110-115.

[13]陈建华.高职院校学生经典阅读与图书馆的责任[J].图书馆学刊,2012(1):94-96.

[14]杨海波.“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课型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0(34):27-30.

[15]张燕.经典阅读激趣方法简谈[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2-84.

[16]刘加媚.文学经典的教学——阅读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06-107.

[17]姜茜.对构建高职学生经典阅读策略的思考[J].新课程,2012(5):28-29.

[18]罗志尧,周群芳.高校图书馆应担负引导大学生“深阅读”的职责[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3-65.

[19]胡蓉.图书馆如何推动经典阅读的开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6-28.

[20]朱岳琴.浅谈经典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0(30):160-161.

[21]赵元.高职高专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9(6):80-81.

猜你喜欢
职校研究者阅读教学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