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燕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项目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等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推崇。在强调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开发更加客观、全面的课程考核模式。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虽强调了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但还是没有脱离原来的考试模式,如所谓的过程考核,主要提倡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搭配,加大平时的测验次数,尽量采用理论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或针对一个项目,考查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等等。在考核形式上,似乎脱离了“一张卷子”的课程考核模式,但考核终究还是有“试卷”的影子,未能体现考核模式的创新性。因此,如何制定合理、完善并具有创新性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1]
笔者2012年在加拿大乔治亚学院访学期间,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亲身体验了该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并深入学习了加方专业及课程建设的一整套方案。本文主要针对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研究。
一套完善、客观的课程考核模式离不开严格的考核标准和体现创新教学理念的原则,乔治亚学院提出了制定考核模式的七项基本原则:(1)一个有效考核模式必须基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理念,遵循一般教学和学习规律,重在考核课程学习的难点和重点;(2)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应在一定的时间内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利用多种考核方法,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考核学生的态度、思维方法;(3)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目的;(4)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应考查学生是否具备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5)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应是持续的,并且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和方法的不断改进;(6)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应包含合理的、有意义的作业或任务,并且考核内容包含学生所关心的疑难问题和相关的实践活动;(7)一个有效的考核模式也是提高教学与学习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
课程目标是学生完成所学课程内容之后,最终应达到的目的,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考核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知识、技能、素质、方法等。教学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的各项学习活动,比如:理论学习、实践实验、个人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当然,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包含很多情境因素,如:学习场所、环境、实践的软硬件,等等。
课程目标、课程考核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一定情境之下,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循环递进的关系:教师按照课程的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并最终完成课程考核。根据对学生考核的结果,确认其是否达到了原定的课程目标,并能对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课程考核(Assessment)模式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与方法,制定出的一套切实可行并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课程考核方案。在国内,课程考核模式可以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一张试卷”的考核,其它考核形式有: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平时测验、期终考试、论文等等。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核大多针对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业的考核则强调:围绕明确的目标决定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设计客观化、标准化的考试试题。理论知识以大量的选择题、判断题作为考试形式,动手能力考核则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等进行考核,以标准化考试、客观化评分过程来进行。按照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判断学生是否通过考核。[2]实际上,不管考核模式如何改变,其仍以“分数”为中心点,未曾脱离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课程考核。课程考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分数吗?不是。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我们要通过一种有效的方式,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了原本的教学目标。
乔治亚学院课程考核中注重过程考核,并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和方法,加大平时作业、考核的权重,其课程考核主要采用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随堂提问在乔治亚学院的课堂上很常见。但需要说明的是,不是老师提问题,而是学生问老师。课堂上,教师经常被提问的学生打断课程节奏,学生可以随时提问题,无需起立,但需要举手示意。这也是与我国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所在。
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并不清楚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讲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反馈(feedback),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加快或放慢讲解速度。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问题,不懂就问,从而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跟进速度,并且根据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给予其相应的平时成绩。
作业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并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业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课程考核方式。乔治亚学院的教师并不是每节课都布置有作业,一般是每四节课一次作业,作业量不是很大,但有如下几个显著特点:(1)教师规定了作业完成的具体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2)作业必须独立完成,绝对禁止剽窃他人研究内容或成果;(3)作业要体现学生个人的思考、分析、实验、总结等内容;(4)文章如要参考文献,需列出参考文献目录,并标注具体引用内容和位置;(5)参考文献需要近两年的文章,并且占参考文献总量的50%以上;(6)小论文或者报告完成后,需要项目组同学互评,并提出意见或建议;(7)作业如果是口头报告形式,完成报告后,需要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
标准化的考试是常见的课程考核模式,也是较为客观和公平的方式。在制定与设计考核方案时,我们必须搞清楚为什么要考试?谁来考核?考核什么?怎么考核?何时考核?在什么地方考核?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制定出比较合理的考核方案,这远远不是出一份试卷那么简单的问题。
在乔治亚学院,考试形式分为两种:quiz(小测验)和test(测验)。有时候,教师上课带来一些A4纸,一张纸上只有4个选择题,给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这就是quiz(小测验)。这种形式的考试频率很高,一般2~3次课就安排一次小测验,但耗时并不长,而且效果较好。因为这种无预先通知且不定期的小测验,时刻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课堂听讲与课后复习。Test(测验)一般都是学期末的考核,如果有实践环节的课程,期末考核就分成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理论考试可以是笔试的形式,也可以是上机答题的形式,题目数量不是很多;实践考试只需学生完成相应实践项目的操作就行了,还是比较简单的。
如笔者所跟读的“DC fundamental”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知识,授课教师平时的quiz经常就是一两条题目,期末理论考试只有四个大题目,实践考试也只要求学生按照电路图完成一个简易电路的焊接。这种考试虽然题量少、难度较低,但却实实在在地考查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课程考核模式的合理性、客观性、全面性,从而促进课程考核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使得教师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客观、全面的课程考核模式。
图1 课程目标、课程考核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课程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主体。课程标准、项目、教材、教学资源库以及考核模式是项目化课程的主要建设内容,而合理、完善的考核模式是合格项目化课程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对乔治亚学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学习可以发现,其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学习与借鉴:(1)乔治亚学院制定课程考核模式的七项原则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在制定课程考核模式的时候,我们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考核?基于学习目标,如何制定有意义和高效的考核模式?在课堂上,如何利用极少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考核?如何改进课程的考核模式,并保持其创新度。相比较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考核试卷题量大、题型多,但总是让人感觉缺少了一些核心的内容。
课程考核模式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应当是持续改进的。尤其在工科类专业课程方面,由于技术的革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提高,课程内容必将与时俱进。课程考核模式必须时刻以课程目标为中心点,围绕目标开展合理的、客观的课程考核。[3]
图2 课程考核模式的持续改进
如何才能使得课程考核模式得到持续改进呢?如图2所示,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结合考核结果,分析性?(2)我们不能再用“一张试卷”的形式去考核学生,而是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3)在制定课程考核方式的时候,我们往往只关注课程知识内容,总是考虑试卷如何能覆盖所有的知识点,却忽视了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地方,不是制造机器的工厂,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也是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
[1]林智中,马云鹏.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1997(9):31-36.
[2]钱存阳,林维业,曹魁.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4):42-44.
[3]闫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