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金,王育松,于 坤
(青岛大学 思政部,山东 青岛 266071)
迄今为止,全国普通高校给本科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已有七届。由于受条件限制,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开展得不够。然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1](p216)回顾近几年来的教学工作,深深感到,实践教学必不可少,需要我们去探索。
实践教学是一个外延宽泛的概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实地参观、人物访谈、收看影视、拜读经典、撰写文章等形式,使学生在知识文化和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所收获,在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方面有所提高,进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就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而言,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获取感性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加深理解掌握前人总结的理性认识(即文化知识)的过程。例如,倘若能到井冈山考察一番,就能深入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就能深入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然性,同时还能深切感受革命老前辈的坚强意志;倘若能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一番,就能深切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性和残暴性,同时还能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战的正义性与进步性;倘若能到延安考察一番,就能深入理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同时还能深切感受革命老前辈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等等。上述收获是教室课堂难以济事的。最近几年,笔者有幸前往上述地方考察学习,深有体会。随同前往的其他同志,也都有同样的体会。
就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而言,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觉悟,提高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以及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通过参观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遗址遗迹以及纪念场馆,或访问当年的英雄人物,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认识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祖国的强盛学知识、学本领。同时,还可以加深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自觉地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通过参观近些年来工厂、农村的巨大变化,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实惠,同时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进而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
就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而言,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近代以前,中华文明的中心是中原以及周边地区,洛阳、开封、西安、南京、北京等城市是其典型代表。而近代以后,先前落后于中原地区的沿海地区迅速崛起,出现了一批近代化的城市,诸如,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青岛、大连,等等。如何认识这种局面呢?这与近代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代以前,中国清政府闭关自守;近代以后,资本帝国主义将侵略据点首先设在中国沿海通商要道。它们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向这里投资开发,使得这些地区发展起来。在此当中,这些地区的老百姓也被迫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诸如土地被征用,财产被掠夺,甚至祖坟被刨挖。倘若能让学生亲自到上述沿海城市参观一下,不难发现当年留下的市政格局和建筑风貌,进而理解上述缘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理解马克思关于侵略者的“双重使命”的论断。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2](P768)同时也可以理解毛泽东关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的论述。毛泽东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3](P626、630)在这里,需要指出:经典作家的上述论述,仅仅说明了先进国家给被侵略的落后国家造成的影响,并不说明侵略有功。相反,马克思揭露道:其时“人类的进步”,“像可怕的异教神怪”,“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酒杯”,“喝下甜美的酒浆”。[2](P773)毛泽东更加明确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3](P628)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被确定为前沿阵地,凭着先前形成的良好基础,加之中央给予的优惠政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由此形成了新的不平衡。近些年来,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中央从大局出发确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让东部地区支援西部地区的发展,同时带动中部地区的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战略。通过实践教学,上述正确认识的形成也就顺乎自然了。再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方方面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调查了解,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深刻领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会使在课堂上学到的一般知识经过实践环节,转化上升为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都会有所提高。由此产生多边积极效应,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深化。
上述教学目标要通过严密细致的课堂教学和精心组织的课外实践去完成。从当前使用的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来看,实现知识文化目标,要靠本课教学的全过程,即讲授教材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编内容。实现思想政治目标,可侧重于中编和下编,即通过讲授中编内容,使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通过讲授下编内容,使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编内容是中、下两编内容的基础,中、下两编内容是对上编内容的深化。当然,上、中、下三编内容是互相联系的,要处理好相互间的衔接。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去展开。离开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活动,无论多么生龙活虎,都是要失败的。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口头讲述和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演示,将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活脱脱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让学生记在心坎里,融化在血液中,转变为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观点,落实到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去。
实践教学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去进行一些参观、走访、调查以及阅读欣赏等活动,进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课堂讲授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课后可让学生参观这方面的遗址、遗迹,诸如甲午海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地道战遗址,等等。这样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课堂讲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可让学生阅读当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资料,诸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著作。这样可使学生切身领会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以及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课堂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课后可让学生去观看、阅读、欣赏一些经典名作——电影、电视、戏剧、小说,等等。诸如,反映土地革命题材的《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杜鹃山》《洪湖赤卫队》等,反映抗日战争题材的《地道战》《地雷战》《平原作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反映解放战争题材的《红日》《红嫂》《林海雪原》《保卫延安》《渡江侦察记》等。以上资料通过图书馆或网络媒体皆可获得。借助艺术的感染力,会使学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同时会使学生更加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课堂讲授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课后可让学生去访问一些当年的参与者,通过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情形,使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课堂讲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课后可让学生去实地考察一下工厂、农村的变化,切身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实惠。我们认为,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大致同步,其效果互补,相得益彰。
需要指出,实践教学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托,只要在课堂上能够讲清楚、说明白的内容,就不需要再去经过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只选择一些课堂上印象肤浅、道理难解的内容去实践,而且要集中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去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应该看到,现实条件不允许我们对方方面面的内容都进行实践。只要在几个方面确有收获,也就可以了。还应该看到,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活动。离开课堂教学内容,随意设计的课外实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近些年来,我们发现有的老师不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去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好高骛远,或者应付了事,结果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搞好实践教学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资料丰富多彩,包括历史遗迹、遗址,纪念场馆,影视图片,图书文字,等等。在选择这些素材时,要本着节约时间、节约经费、节约人力物力的原则,就近取材。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开辟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中央来看,有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还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等。就地方来看,以山东为例,有台儿庄大战遗址、华东烈士陵园、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甲午海战纪念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炮台山遗址,等等。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上述场所,让学生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前往参观凭吊,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教师所教班级、人数较多的现状,可以让学生结合班级活动,由班级干部去组织。活动过后,写出心得体会。
经典影视资料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方便可取的素材。例如,在讲授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可提及电影《火烧圆明园》《甲午风云》等;在讲授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时,可提及电视剧《太平天国》;在讲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时,可提及电视剧《辛亥革命》;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可提及电影《建党伟业》;在讲授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可提及电视剧《井冈山》;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可提及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在讲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时,可提及电影《渡江侦察记》《开国大典》等;在讲授抗美援朝的内容时,可提及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艺术的魅力是无穷的,艺术的感染力是强大的。对于上述作品,学生爱看愿听,当然从中受到教育也是必然的。我们设想,在一学期的教学中,可以抽出一到两次课组织播放影视片,而且现在大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室即可完成。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其他不能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播放的,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自行收看。
小说等文学作品也可以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中来。上述影视作品起初大都以小说等形式问世的,因此,可要求学生去阅读这些作品。此外,还有一些传世之作值得阅读。诸如鲁迅的《阿Q正传》《祝福》,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杨沫的《青春之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等。这些作品充满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艺术水平高,感染力强,读后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对于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特殊任务而言,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一份不可多得的素材。这些作品虽然产生于“文革”期间(或稍前),但是,其思想性与阶级立场从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工农兵,憎恨旧社会、憎恨帝国主义、憎恨封建主义,同情中华民族的遭遇,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向往自由,追求幸福!其艺术性,在当时堪称千锤百炼,现在看来也不容易超越。例如,《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代表了共产党领导农民闹革命的形象,《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代表了工人阶级革命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的形象,《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代表了地下共产党员沉着机智的形象,《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代表了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的形象,等等。我们认为,上述作品典型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与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致的。可以说,这些作品在艺术手法上都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倘若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作品,可以淡化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可以减少色情横流的不良影响,可以抵制靡靡之音的不良影响!这些作品是当今大学生比较陌生的,让他(她)们去欣赏,还有一种新鲜感、历史感,想必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为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拿出一部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收看欣赏。通过让学生写观后感,畅谈自己的收获——围绕一个侧面,抓住一个情节,谈谈自己在思想心灵上所受到的教育。
所谓就近取材原则,就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最容易得到的实践教学素材,包括学校及周边、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平台等。另外,也包括学生家乡及其他利用节假日容易到达的地方。因为我们执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毕竟是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位教师往往承担着上千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分布在不同的院系班级,时间紧,任务重,这就决定了集体走出校门实施实践教学是很不容易的,甚至是难以做到的。所以,就近取材便成为我们从实际出发而做出的原则规定。而且,所谓实践未必都是轰轰烈烈,实际上,只要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内容付诸实施,就是实践。具体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而论,只要将教学目的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实现了,也就成了。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势在必行,而实施实践教学又困难重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和路径,精心组织实施,以圆满实现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