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中医眼科学术特色溯源

2013-01-23 14:45和中浚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医家眼科

和中浚

中医眼科是川派中医中特色较为鲜明的一门学科,尽管其成熟较晚,主要集中于清代和民国年间,但在全国独具特色,影响很大,既往相关资料较为零星散在,未见系统论述,故在回顾古代四川七位眼科代表性医家生平及学术成就和九种已刊行眼科专著的基础上,对古代川派中医眼科学术特色进行探讨,总结探讨如下。

1 古代四川眼科医家及其成就

川派中医眼科医家较早者可追溯到宋代治愈显仁皇太后眼疾的皇甫坦、清初治愈孝康皇后目翳的刘之琦等,他们为皇室治愈目疾,故而留名青史。

皇甫坦,北宋晚期夹江人,精于医术,兼通道教,宋高宗曾二次召其入宫问以养生之术。一身淡泊名利,行医民间,北宋绍熙年间去世,葬于青城山。

刘之琦,明末清初四川会理名医,因在成都治愈肃亲王重病,得其推荐进京为孝康皇后医治目翳,刘氏仅用数剂方药即见疗效,因而名声大振,但他并不因此趋炎附势,终身行医民间,寿达90余岁。

除上述二位外,更多的是遍布全川不见于史册记载的各地民间医家,他们或兼通眼科,或专长眼科,除在一些方志中留有零星轶迹外,今天主要是从其传存的医学著述特别是眼科专著中了解其成就和学术特色。其中刊行最早者为康熙年间西蜀僧人月潭禅师纂集的《眼科秘书》;最具四川特色者为流传巴蜀的《眼科奇书》和渝州陈善堂编著《眼科集成》;偏重于总结普及特色者为晚清万州王锡鑫撰写的《眼科切要》《光明眼科》《日月眼科》;与省外眼科文献有一定渊源者为成都张育三编《眼科捷要》,其主体部分与清道光年间刘集福《眼科开光易简秘本》相同,与晚清民国年间流传江西的《眼科易简补编》相近;此外道光年间文永周编辑的《一草亭眼科全集》四卷中的二卷全部系《一草亭目科全书》和《异授眼科》的内容。《眼科仙方》与《眼科奇书》一书中外障、内障、内外障三节主要内容相同,只是篇末及附录内容不同,属异名同书。

纂集《眼科秘书》的西蜀僧人月潭禅师,仅知其为清初四川眉山大和尚,长于眼科,生平不详,文献中仅见其名,史迹目前已难以查考。

《眼科奇书》作者佚名,该书首见于四川,1886年(光绪十二年)经长寿孙奉铭及其侄孙本端等抄录于重庆天符庙李氏老叟处,并用于临床获效,抄本在孙奉铭处保存了30年,传夏朝选,至1923年忠州周松荣在渝印送1600本,同年黄绶星在重庆石印2千本,始得流传,次年孙本瑞在汉口石印3千本,同年张小林印送1000本,李学林印送1500本,1934年虚谷子廖政改名为《眼科宜书》在渝石印2千本。由此可见,本书清末流传于四川,民国年间多次在川印刷后广泛流传,影响不断扩大。

刘镕经,字西池,清末汉平(今四川涪陵)人,先后担任四川兴文、井研、彭水等地文教之官,平生喜研岐黄,喜收集秘方,得之必口传笔述,于井研时与廖季平先生有过交流切磋,返乡后倡议设涪陵医药讲习会。从无名道士得《眼科仙方》,经数年参证整理,于1937、1945年刊行。

文永周,字卜庵,号郁然,豁然子,四川万州人。文年十八岁时病目,延医调治,迁延日久,时愈时发,乃至于翳膜满睛,遂自检方书,据方修合而愈,此后以眼科为业。得傅仁宇《审视瑶函》、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涿鹿李公《异授眼科》、《黄帝岐伯问答》、《飞鸿集》等加以勤学钻研,故精眼科。文氏认为,目疾莫不由脏腑而达诸外,是以凡人内有一病,外必现一证,可由四诊而明其证因。将其收集的眼科方药及与《一草亭目科全书》和《异授眼科》内容合刊,于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撰成《一草亭眼科全书》四卷。书中凡经亲试有验者均注以“豁然子”或“卜庵氏”字样,以与前人内容相区别。

王锡鑫(1809~1889),字文选,号亚拙、席珍子,晚清川东名医。王氏先从同邑觉来先生学习幼科,后又从彭宗贤、赵吉华等处研习痘科,随后遍读内、难、本草及历代医书,壮年享有医名。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渊博的理论修养总结编写出版医学著作10余种,其《医学切要全集》六种中医学切要,眼科、痘科、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并附黄为良《医学一统》;《存存汇集·医学易读》含《存存汇集》、《日月眼科》、《针灸便览》三种,另有《遂生外科》《方便一书》《应验良方》和他晚年著述的《寿世医鉴》(又名《亚拙医鉴》)等。其著作以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适用为特色。王氏创制有多首眼科灵验药方,如日月眼药锭、七宝丹、鑫验丹眼药等。其门人达数十人,多来自原万县及其周边涪陵、达县、重庆、内江、岳池、安岳等地,及其祖籍湖北同邑者。

陈善堂,晚清巴渝(今重庆市)西城人,居巴县土主场,年近六旬而逝。陈氏幼年颖悟,后精究轩岐,设调元药室悬壶应诊,名噪乡里,远近称颂,陈氏“行法而不泥于法,用方而不拘于方”。对多种杂症皆有治疗经验,于眼目一科“更加细心考核,慎思窍妙,明辨精微”,喜读医案,深究脉理,妙用时方,鉴于古代眼科症多方庞,学者难以掌握,故勤求古训,旁搜博引,录先哲名言,汇集名家确论,精选时方验方精方,以“凭脉认症,按症立方”为准则,分类编辑,间抒己意阐释,清光绪十八年(1892)撰成《眼科集成》。陈氏祖孙三代皆以医为业。

成都张育三于《眼科捷要》序中谓其“先祖素报利济,念于医道,故特别研究,而于眼科由深索精探不遗余力,并得高人传授……继之用之”,他本人继承家传,殚精竭虑,积累有多年临床经验。

2 古代四川眼科代表性文献

清代及民国年间四川医家编写及由四川医家在川刊行的眼科文献共9种,约占全国现存总数的八分之一,另有眼科抄本数种,如《眼科内政》等。

(1)《眼科秘书》

西蜀僧人月潭禅师纂集,湘阴李辅耀幼梅辑刊。约成书于清初。月潭禅师,清代四川眉山僧人,生平不详。书成后作者秘不示人,至康熙乙酉年(1705),荆南翰林齐志清在四川总督张公衙见到月潭,知其有效验眼科秘方,遂用重金买通月潭之徒,方得此书,使之流传于世。咸丰元年铸海氏序谓“先祖筠圃公在堂邑广文任得之西晋商…此册藏余家六十年无知道者,道光庚戌晓峰来舍携去,按病查方,应手立效,因约同人公资付梓,垂利无穷…今晓峰举付欹劂…书成余因记其巅末如此[1]”。

全书上下二卷,清光绪十二年刻本前有王廷栋序。卷上篇首置“眼科总论”,论述眼科五轮理论及病因病机,风眼、火眼、气眼及其治疗,强调不可过用寒凉之药。正文首列治风火云翳及七十二证的“红枣金丹”,治火眼、烂眼等眼病诸方90余首,以外用单验方及经验方为多,其中“千金不易万明膏”药物达72味,并附治疗多种病症加减用药法,日月并明散治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目赤不退等七十二症俱效,并有不同季节、不同症状的多种加减法。第二部分为月潭以杜甫诗五言八句所编药诀,按字查方,前法洗之,中法点之,后法服之,内外互治,即野字退热,桃仁、甘草、归身;寺字除昏,黄连、夜明砂、甘石、菊花;残字除热,黄连、甘草、薄荷、胆草…及纤字通用,熟地、白芍、川芎,毫字贴肿,赤小豆、南星,此与《秘传离娄经》、清乾隆年间岳望撰《眼科要方》等书相同。卷下为《千金不传眼科方》,简述以四物汤居首的主方,论心、肝、脾、肺、肾各经之虚实,以及内伤外感所致眼疾的67首内服方及治法,其后列专点内障翳眼药方等多方,白玉锭、配药法、点法、至宝丹等点药方和外用熏洗方。全书以多种秘验方为主,缺少深层次的理论及分类整理,但书中选方用药能注意根据病情虚实及患者年龄加减变化是其特点。

现存清咸丰元年辛亥(1851)古滕黄氏刻本,清光绪十二年丙戍(1886)广西庆文堂王中行刻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湘阴李幼梅(1896)刻本等。

(2)《眼科奇书》

不著撰者,成书年代未详。清渝州(今重庆)李氏世藏秘本,蜀东长寿孙奉铭与李氏相契,借得此书,光绪十二年(1886)由其侄孙本端等抄录,用于治眼获效,欲公诸于世未果,至1923年付印,始得流传。1934年廖政参订,幷更名为〈眼科宜书〉。1937年刘镕经辑,四川省印刷局代印的《眼科仙方》一书中外障、内障、内外障三节主要内容与之相同,应属异名同书。

本书分外障眼病,内障眼病,内外障兼病,治眼病根底要诀,眼病禁忌药品及炮制法,附录治乳百验方等。全书以内障外障为纲,认为外障是寒,用四味大发散或八味大发散随症加减;内障因气,先用破气枳壳、槟榔、郁金、香附,其用量比常用量大数倍且连服四五剂,再服补中益气汤或熟益巴戟汤补足正气。内外障兼病,多系虚实夹杂证,主张先去实,而后补虚。全书虽以倡用辛散温补、散寒破气为特色,但对内障眼病,仍多用补气养血之剂,对妇女目病,主张先行经和血,同时介绍不少治疗外障眼病的单验方[2]。书中大发散及破气药用量特重,有别于他书。本书除民国年间数种刻本外,199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整理本。

附:《眼科仙方》

刘镕经刊辑,约成书于1937年。1945年刊行时与《槐选眼科》合刊。篇前有凡例,述其特点,全书分为外障、内障、内外障三门。外障门载治外障眼病总方、治白云青膜方、治外障且能清心方、治眼丹内服外搽方等26方;内障门列治内障视物不见方、治血灌瞳人方、治内障上眼皮喜闭方、治妇女瞳人散大血虚所致方等21方;内外障门收内外障血虚方、妇女内外障经闭方、室女经闭面青目生云翳方等11方。幷详细介绍用药、制法、服法、服药注意事项,以及保眼常用法,并附“姜国伊论目”。主要内容与《眼科奇书》相同,书末附有古歙槐轩程松崖《眼科经验良方全集》等内容[3]。现存四川省印刷局石印本及抄本。

(3)《一草亭眼科全集》

清道光十七年(1837)文永周编《一草亭眼科全集》,又名《感应一草亭眼科全集》,全书共四卷。

卷一为《感应眼科古今药方》,首载郁然堂自序、点眼药要论、养目法、护目法、三仙洗点方、观音光明咒、点诸眼药论、将瞽复明等方、试验护目法等;以及郁怒伤目、眼丹、白睛目病、眼见飞禽走兽形影、拳毛倒睫、眼目多泪、眼目打伤青肿、眼生桃针、烂弦风眼、新旧翳膜、漏睛症、珠突出眶、头风总症、妊娠胎前目症、痘家目症、飞丝入目、时令火眼传染、初生小儿病目十八症等多种眼疾内外治方七十余首。其中凡屡经试验有效良方之下注有豁然子,余为古方;最后详细介绍眼科要药精制甘石、五号眼药的研制及点眼药诀窍、钩割针烙宜戒等。

卷二为《感应眼科录要药性》。分类论述眼科常用药。其中山草部26种、湿草部20种、芳草部11种、蔓草部6种、毒草部4种、水石草部4种、竹木部23种、谷部5种、果部9种、菜部3种、金石部18种、禽兽部10种、虫鱼部14种、人部2种,凡14部155味。

卷三辑录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原文,卷四即《异授眼科》[4]。以上四卷并有单行者,内容相同,非别有新书。

本书内容多源于他书,特别是卷三和卷四更完全是将《一草亭目科全书》和《异授眼科》并入此书,所论内容较为浅显,实际上作者个人对眼科理论和临床的新见解和临床心得不多。

(4)《眼科切要》

一卷,清·王锡鑫(字文选,号亚拙山人、席珍子)编。成书幷刊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为《医学切要全集六种》之一。

本书系汇集前人诸说之切要者编辑而成,作者在序中自述“遂将诸书当要者,集成一卷便察方”。首列眼科全图论述五轮八廓,示目至论、眼科识病详明金玉赋、眼病歌诀论述眼病辨证,后列药性光明赋等,外障治法幷症方、内障治法幷症方、眼科药方九十五首、眼科杂方四十七首。书中选有不少《孙真人眼科秘诀》中的方剂,尤其是常用将军冲翳散。及论述点眼药药性、炮炼法幷识真伪和随症用药加减等[5]。系以歌诀为主的总结引录前人经验的普及类读物。现存清道光二十七年古瀹蔚文山房刻本、万邑王氏刻本等。

(5)《日月眼科》

一卷,清·王锡鑫编,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本书为《存存汇集医学易读》之一。篇首总论,列看眼歌、千金识症歌、古方汤头歌、新方汤头歌等;后述时行火眼、眼痛生翳、疼痛难开、目赤疼痛等眼病40证,病证名称部分沿习传统,部分为新拟,如阴虚目晕、阳虚目暗、元虚目病、久年冷翳等,更加强调眼病的全身状况。随后列日月眼药,看犯翳诀等。书中不少内容与《光明眼科》相同,少部分出于《异授眼科》,如冷、热眼歌诀等。以识症明因选方用药为主,但主要为总结改编前人经验的简易之作。另设五轮目图、五行目图[6]。现有清同治六年(1867)四川万邑王同仁刻本。

(6)《光明眼科》

一册,刻本。为清·王锡鑫《遂生九种》乾集。咸丰元年(1851)刊行。全书主要由歌诀写成,首列五轮所属部位歌,八廓部位歌,眼科新方歌,光明药性歌,外障治法、内障治法等二十五篇。从“千金识症歌”起到“亚拙眼科新方歌”止等不少内容与与所著《日月眼科》相同,少数与《眼科切要》重复。其第二十一节起为病症治疗,每证前列病证名,随后出药方及加减。所载光明药方,系治疗各类眼疾的常用汤、丸、散、膏及外洗药方与方法[7]。全书内容较《日月眼科》详尽,在王氏所著的眼科三部书中,以《光明眼科》内容最为丰富,尤其是药方加减尤详。

(7)《眼科集成》

《眼科集成》为晚清重庆医家陈善堂精选傅仁宇、黄庭镜、王子仙,张盖先、王锡鑫、李中涵、周生之、庞安常、龚云林、周文永、舒驰远等10余位医家的眼科理论和病症治疗经验,蒐集明清眼科名方并加以增补发挥而成。成书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共二卷,分上下二册。

全书共2卷,上卷论述十二经、五轮八廓定位、火眼、云翳、用药、治云翳胬肉、钩割针烙、古人眼目、眼目神膏神水等诸论,其后为外障总论及天行火眼等外障三十六症,按五脏分列各脏独治、兼治、夹治、外治诸方。下卷主要是对内障的辨析阐述,论及瞳仁散大、瞳仁缩小、暴盲、黑影如蝇等九症,并附载治内障方72首,眼科杂方66首,外治方25首,丹膏方10首。

其中上卷有关“夹治法”的论述极其详细。对治疗工具的选择、制作、运用、外用药物的使用、内服药的机理与注意事项都有详细的叙述,充分反映了古代夹法这种眼科手术的具体手法。

全书具有按五脏列方,用药厚重与灵巧并行;方剂中药物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治法多元等特色;同时用药量重力猛及喜用温热药温散寒郁凝滞的云翳和红赤,颇见胆识和功力[8]。现存1920年渝城治古堂刻本。

(8)《眼科捷要》

《眼科捷要》张育三编,刊于1947年,首述看目定法,并绘图注解;后载张氏家传眼科奇异秘方。现存四川万育堂铅印本。其以两目五位为主论五脏分属,与传统五轮八廓学说不同,极富特色;其前面二部分如“看目定法”、“内病见于部位”主张据白珠或周围红筋壅盛的位置辨病属何经何脏,是在《审视瑶函》“而廓惟以轮上血脉丝络为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内障总论”中对眼的结构提出内为精膏,外由二十四重皮壳重重包裹,较有新意;书中有多论主要讨论金针拨障术,对进针部位、操作步骤、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手术前后的护理将息、术中并发症的观察,特别是对金井(瞳孔)的观察、病人全身情况的要求等都有较为全面的论述,不少内容的详尽程度超过前代诸书。

书中对眼病治法的论述较为详尽,如对“蓝膜下垂”的治法分为“初则清肺,继用温肺,三则敛肺,四则补土以生肺,次弟治之[9]”,逐层立法,他书罕见;并在“翳似卷廉”诸症大胆施用温补。其成就主要在对眼病病症名称的增补完善和对病症诊治方法论述的创新,对传统七十二问内容的补充等方面。本书主体内容和体例与清道光年间刘集福《眼科开光易简秘本》相同,该书系刘氏汇集清中期李文胜、周元瑜、胡梅臣等医家学术思想、临证医案历经百年余而成。仅书后部“治病其本论”“辨病治病拟难论”等六论为张氏增补。

3 川派中医眼科学术特色

(1)辛温发散治外障

四川火神派以温热扶阳著称,与之相呼应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四川眼科医家以辛温发散治疗外障闻名,二者同源异流,一脉相承。眼具高位,火性上炎,故有“目不因火则不病“之说。但此系常法,并不能排除一些情况下寒邪凝滞眼部致病的病因病机,此时如不加辨证,仍一味清热泻火,则南辕北辙,只能加重病情,故早在清初《眼科秘书》的“眼科总论”中就提出“不可过用寒凉”,至清晚期流传于川的《眼科奇书》在主张“外障是寒”的基础上独创四味大发散(麻黄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老姜一斤或用八两皮捣碎为引),八味大发散(四味大发散上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以辛温发散寒邪峻剂治疗外障,随症加减,忌服补药、凉药,实为中医眼科治法方药振聋发聩的重大学术突破。

无独有偶,晚清重庆医家陈善堂《眼科集成》在眼方中大剂量用药的同时,也于方剂中每每选用温热药,温阳散寒治目,颇具胆识。书中先是在眼痛寒热症中引用龚云林的附子理中汤。其后在眼科杂方66方中,于麻辛附子汤治因寒郁于气血之间,不得发越,用北辛、附片、炮姜;再用桂附羌活汤治疗因眼目白珠血丝红赤,服凉药而不散者,判为火郁于血分,不得流行,用桂枝、附片;继用和气汤治阳虚人火眼过后,红丝不散时配伍雄片;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痘痳炎眼过后红丝已浄,眵泪已无,黑珠之上微有薄薄云障翳膜等症,用肉桂、雄片、生姜、吴萸热以散之。诸方用温热药的温散之性,温散寒郁凝滞的云翳和红赤,别开生面。其理论系继承前辈张氏用热药的经验总结,“治眼目之疾,宜用热药治之者有四:一曰寒郁,二曰火郁,三曰真阳素虚,四曰肾火不足。”,以及傅仁宇“如云翳红丝,日久未能散净,恐气血凝滞,又可用雄片、生姜,以温散而反佐之。”的主张,上述认识对温阳散寒治目的机理有透彻的阐述,同时引用张盖先“云翳胬肉之生也,皆由风火痰气所结而成。……如红丝净尽,翳色嫩白而未至光滑者,内可用当归、川芎以活其血,雄片、吴萸以行其气,麻黄、桂枝以散之。”的理论。并王子仙治疗经验,“瞳仁金井之间兼有隐隐作痛,……属阳虚者,再加雄片,以反佐而行其药力。” “瞳仁紧细者,宜用壮水之品,加入生姜、肉桂、北辛,以开神光。”此外,书中还引有治少阴头痛的舒驰远驱阴扶阳汤、傅仁宇细辛汤。治厥阴经头的傅仁宇吴茱萸汤,舒驰远助阳逐阴汤等温阳驱寒类方剂。可见其对前人眼科温热药有较为全面系统地继承和运用。这在眼居人体高位,“目不因火则不病”眼科理论认识盛行的情况下,是颇具卓见的又一表现,与四川火神派及《眼科奇书》的用药风格如出一辙,与《目经大成》、《目科捷径》的温补用药相呼应,在眼科医家中诚不多见。

(2)用药厚重寓灵巧

《眼科奇书》治外障每用辛温峻剂,四味大发散(麻黄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老姜一斤或用八两皮捣碎为引),其随证加减用药的蔓荆、北五味、元参、汉防己、香附、夏枯草等无不用量为一两或一二两,甚或全虫、淮木通、车前仁亦为一两,仅熟军五钱或一两。八味大发散(四味大发散上加羌活一两、防风一两、白芷一两、川芎一两),二种大发散方中的药物绝大多数为一两,用为引子的生姜甚至一斤或半斤。内障主以破气之品,剂量更重,枳壳四两,槟榔、香附二两,补中益气汤中白参用半斤或一斤,内障另一方中焦术半斤或一斤,诸如此类,药物用量大体为当时医家用药剂量的十倍上下,甚或更重,均为文献中罕见。它一方面反映了四川民间医家用药方简量重药猛的特点,也就是其用药量重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方剂中药味数量少,因而单味药物用量偏重,另一方面或许与川人禀赋厚重,眼具局部,对于病情沉重者全身用药,需量重力沉单取有关,诚如《眼科仙方》篇末刘镕经后跋所谓“《眼科仙方》治眼病多年,及重症也”。此外其用量是否还有一些炫奇斗胜的因素,亦未可知,否则,绝大多数物,一无例外的都用为一两,甚至半斤或一斤,是否也有不尽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较《眼科奇书》的用量特别力重有所缓和,但同样具有用量厚重特点的是《眼科集成》,书中一些方剂中药物在厚重的基础上亦见灵巧,颇见作者胆识与机敏。如治眼内赤膜,胬肉上下横生的大黄平胃散,其中枳实六钱,防风八钱,木通五钱,胃弱者,加生姜一两。这在晚清名医医案中此类药物每每仅用一钱,甚至几分的情况来说不可谓不大胆,但他也不是一味仅凭药物量重唬人,此方中大黄三钱,石膏二钱,用量就较为平和,可见作者是据病情用药,有的放矢,而在加味白虎汤中石膏用量为二两,是前方的十倍,可见同样一味药物,书中用量是宜重则重,当轻则轻,厚重与灵巧并行,主要是根据病情和方剂组成及配伍巧加安排。又如麻辛附子汤中,麻黄八钱,杏仁六钱,川芎五钱,白芷五钱,防风六钱,枳壳五钱,附片四钱,菊花六钱,甘草五钱,生姜一两,其中除升麻三钱、炮姜三钱药量较为平稳外,其余药量基本上是当时医家用量的数倍乃至10余倍,可见作者敢于重用药物以力猛取胜,这在清代医家中实不多见,可与当时流传于四川的《眼科奇书》用药风格相呼应。其他如清热剂中的先解毒热汤,黄连四钱,黄芩五钱,胆草四钱,栀子四钱,石膏二两,花粉五钱,大黄六钱,芒硝八钱,枳实四钱,滑石一两,木通五钱,石燕八钱,仅厚朴二钱较轻,方中诸药特别是大黄六钱、芒硝八钱、石膏二两,苦寒清热药物用量不可谓不重,作者如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胆识谅不敢如此组方。此方药物加减中,甘遂二三钱、丑牛四钱……如血枯不走者,方中加当归一两、生地八钱、麻仁八钱。诸药用量在当时而言可谓鹤立鸡群,傲视群雄。又如泻肺汤中黄芩八钱、杏仁六钱、枳壳一两,扁鹊三豆饮中赤小豆一两,绿豆一两,黑豆一两,生甘草六钱,此类不胜枚举,可见书中方剂药物用量偏重已不是个别的现象,是其方剂引人注目的重要学术特点。当然作者也不是一味以量重逞强卖弄,书中药物也有如通常用量者,如用小承气汤加减治赤烂眼弦,亦胎风赤烂方,大黄一钱,甘草二钱,当归二钱,赤芍二钱,虫蜕一钱,谷精草一钱,羌活一钱,云风一钱,薄荷一钱,天麻一钱,杏仁二钱,苡仁五钱,药物用量就非常平和,与当时通用的药物用量合拍,但此类比起前者来说数量明显偏少,药物用量偏大属全书的主流。

(3)从内科攻眼科

古代一些对眼科有研究或诊治眼病者并不一定是眼科专科医家,他们往往以内科为主,兼擅眼科,这与古代基层中医分科不严,医家往往以内科为主,同时兼行各科有关,如晚清万州医家王锡鑫,原籍湖北石首县人,祖父一辈举家迁万县,随后遍读内、难、本草及历代医书,壮年享有医名,兼通内、外、儿、眼、针灸各科、具

有渊博的理论修养,先后总结编写出版医学著作10余种,其中《医学切要全集》从中医理论、经络、药性、脉诀、汤头到临床的针灸、痘科、外科、眼科等皆有涉及,可见作者中医基础及临床各科各科皆有造诣,眼科仅其擅长之一,尽管著有《眼科切要》《日月眼科》《光明眼科》三种眼科著作,但其学识及专长并不局限于眼科,是从内科以通眼科,其《日月眼科》病症中更加强调眼病的全身状况,方剂中亦有不少各科通治方等提示其丰富的内科修养。

清末射洪名医许宗正医文兼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皆有精深研究,著有《伤寒论方合解》七卷和《金匮要略论方合解》八卷,于内、外、眼科等亦有造诣,年轻时曾从谢宝光学目科,许氏眼科久负盛名,常教诲许氏曰:“内科工,眼科不患无术,眼科精蕴实从内科出”[10]。 张育三编《眼科捷要》中其增补的“治病其本论”“辨病治病拟难论”等六论,主要从内科辨治立论,仅很少内容论及眼症。

可见以内科和对《伤寒论》的学习研究作为基础,再专攻眼科等专科,是四川医家的优良传统,现代陈达夫教授继承这一传统,在其专著《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明确提出“必须先通《伤寒》《内经》”、“能熟内科,再循序以究眼科”的要求,实循四川中医眼科的传统主张。

(4)善用秘验方

四川中医眼科医家一方面善于阅读古代中医文献,继承前辈眼科临床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另一方面也非常善于吸收民间经验,多方收集民间单方、验方、秘方,以简便廉验的中草药治疗眼病。如《眼科秘书》全书以多种秘验方为主,书中所列眼病诸方中外用单验方及经验方占有一定比例,尤以下卷后部较为集中,如用五倍子治倒睫,用朴硝放豆腐上蒸化后点眼治赤眼肿痛等。

《眼科奇书》亦收集有不少治疗外障眼病的单验方,如治小儿眼病肿痛用黄连为末调涌泉,或用甘草浸水磨明矾敷上眼皮,用野稗子为末治小儿外障乾火眼等。

除上述外,其他如强调破气活血等亦为其学术特色。如《眼科奇书》认为内障因气,治疗时每每先用枳壳、槟榔、郁金、香附破气行滞作为先锋,再服补中益气汤,及熟益巴戟汤补气以求全功。

[1] 清·月潭.眼科秘书[M].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湘阴李幼梅(1896)刻本.

[2] 佚名.眼科奇书[M].铅印本.1923.

[3] 刘镕经.眼科仙方[M].四川省印刷局石印本.1943.

[4] 文永周.一草亭眼科全集[M].清道光十七年(1837).清道光十七年万邑永征祥刻本.

[5] 王锡鑫.眼科切要[M].道光二十七年古瀹蔚文山房刻本.

[6] 王锡鑫.日月眼科[M].清同治六年(1867)四川万邑王同仁刻本.

[7] 王锡鑫.光明眼科[M].咸丰元年(1851)遂生九种·乾集.

[8] 清·陈善堂.眼科集成[M].渝城治古堂本.1920.

[9] 张育三.眼科捷要[M].四川万育堂铅印本.1947.

[10] 陈先赋.四川名医传[M].四川科技出版社.1991:141.

猜你喜欢
医家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眼科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