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韦庄与杜甫

2012-12-18 20:36
杜甫研究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韦庄杜诗杜甫

张 海

作者:张海,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610066。

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庄出身于一个已经败落的世家大族,他一生遭逢唐末乱世,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长期颠沛流离,饱经沧桑。晚年避乱入蜀,投靠王建。唐亡后协助王建称帝建国,成为王蜀政权中的重要人物。韦庄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人,现存诗歌三百二十余首,大多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至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之间。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于晚唐中最超”。①翻阅韦庄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韦庄身经战乱,四处飘零,使他接触到了一定的社会现实,目睹了唐王朝的末世光景和军阀混战局面。因此,感时伤乱、忧国忧民成为了其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正如其弟韦蔼所说:“尔后流离漂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②韦庄的诗犹如一幅幅历史画卷,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过程,和堪称“诗史”的杜诗颇有相似之处。正如余成教所云:

韦端己庄疏旷不拘小节,后仕王建为平章。《浣花集》十卷,其弟蔼编也。如“咏诗信行马,载酒喜逢人”,“树老风声壮,山高腊候融”,“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一杯今日酒,万里故乡心”,“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及《忆昔》、《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题姑苏凌处士庄》、《过内黄县》、《南昌晚眺》、《投寄旧知》、《咸阳怀古》、《长安清明》、《古离别》、《立春日作》、《寄江南逐客》、《离筵诉酒》、《台城》、《燕来》、《令狐亭》、《虎迹》诸诗,感时怀旧,颇似老杜笔力。③

的确,韦庄和杜甫在生活经历、诗歌主题、创作风格上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杜甫生活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经历了无数的不幸和痛苦。他早年壮游天下,为其诗歌创作打下了一定的生活思想基础。长安十年,由于李林甫的阻挠和作梗,无论是参加科考还是献赋干谒,杜甫均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连一官半职也没有获得。在长安,杜甫生活困苦,饱尝辛酸,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④的生活。不幸的遭遇,使杜甫进一步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朽,社会现实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颠沛流离,四处流亡,这一时期,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逃难的艰辛,流亡的痛苦,使他更深刻地了解了人民的不幸,从而创作了《悲陈陶》、《羌村》、《北征》、“三吏”、“三别”等光辉诗篇。乾元二年(759),关内大旱,杜甫为了生计,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过着清贫但相对安定的生活。此后由于徐知道的叛乱和严武的病故,杜甫又不得不辗转于梓州、阆州、夔州、江陵、岳阳之间。杜甫的一生见证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他用自己饱含深情的诗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残酷的现实。

韦庄虽生活于晚唐五代,与杜甫相距近百年,但两人的生活经历,所处时代特征却颇为相似。和杜甫一样,韦庄早年有着“平生志业匡尧舜”⑤的雄心壮志。当时朝政腐败,危机四伏,他多次应试长安,却屡试不第。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在京应试的韦庄身陷重围,与其弟妹、朋友失散,且身患重病,直到中和二年(882)他才逃至洛阳。此后,韦庄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江南避乱生活。“不是对花长酩酊,永嘉时代不如闲”⑥,江南十年恰似杜甫蜀中九年,韦庄和杜甫一样过着寄情诗酒、贫病寡欢的生活。虽相对安定,却无所作为。乾宁元年(894),年近六旬的韦庄终于及第,后历任拾遗、补阙等职。天复元年(901)韦庄入蜀,为王建幕僚,任掌书记。此后十年间,韦庄未曾离蜀,为王建扩张势力,建立霸业出谋划策。“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⑦韦庄在王蜀政权中受到重用,身居高位,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卒于成都。韦庄一生,虽志向远大,追求功名,但除晚年亨达外,更多的是坎坷困顿,抑郁愁苦。和杜甫一样,长期流亡,浪迹江湖,虚度了宝贵年华,饱尝了万般艰辛。他前逢黄巢起义,后遭军阀混战,残酷的现实和痛苦的经历使他不得不用诗歌记录他所生活的时代,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历史。安史之乱造就了诗圣杜甫,唐末战乱产生了韦庄这一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是唐王朝某一特定时期的产物,都具有“诗史”的特征。

相似的经历使韦庄本人对杜甫满怀景仰之情。韦蔼《浣花集序》:“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明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结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非敢广其基构耳。蔼便因闲日录兄之稿草中或默记于吟咏者,次为……目之曰《浣花集》,亦杜陵所居之义也。”可以说,韦庄是有书记载寻访草堂旧迹,追忆诗圣杜甫的第一人。将其诗集名之为《浣花集》,可见韦庄对杜甫由衷的敬仰和崇拜。此外,韦庄所编唐诗选集《又玄集》收录杜诗七首,并将其置于卷首。在杜诗不为时人所欣赏的晚唐五代,韦庄的编选除了说明他的独具慧眼外,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他作为选家对杜甫的推崇和对杜诗的喜爱。据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载,韦庄在临终时,仍念念不忘杜诗:“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诵不辍。”杜甫曾云:“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可以说,晚唐五代的韦庄便是杜甫的一位跨越时空的知音。

前面提到,韦庄的诗歌忧国忧民,感时伤怀,记录了动乱的时代,描绘了黑暗的现实,反映了唐王朝由衰而亡的历史过程。这同他对杜甫的崇敬和对杜诗的学习借鉴有很大的关系。在晚唐五代,韦庄继承和发扬了杜甫的“诗史”精神。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而衰。到了晚唐文、武、宣、懿、僖五朝,更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三大毒瘤使晚唐统治日益腐朽堕落,阶级矛盾也日益恶化,阶级对立日益尖锐。唐僖宗乾符初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转战南北,席卷中原,攻破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坚持斗争长达十年之久。起义最终失败,但从根本上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加速了其灭亡。一些藩镇军阀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拥兵自重,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造成了天下大乱的局面。各路军阀充分表现出他们凶残的本性,露出狰狞的面目。他们焚掠屠戮,滥杀无辜,“所至屠戮人物,燔烧城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⑧韦庄经历了这场战乱,在其诗歌中有真实细腻地反映。《秦妇吟》是韦庄的一首现实主义力作,记述了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时被掠“秦妇”脱身前后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反映了唐末纷乱复杂的社会现实。当然,《秦妇吟》的主题是复杂的,这里我们不必讨论。作者在诗中对广大百姓所遭受的“家家流血”、“处处冤声”的巨大痛苦,表达了深刻的同情。对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将帅的拥兵自重表现出极大的蔑视和愤慨:“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陕州主帅忠且贞,不动干戈惟守城。蒲津主帅能戢兵,千里晏然无戈声。”对于官军残害百姓,烧杀掠夺,诗人借新安老翁之口加以无情地揭露和控诉:“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秦妇吟》真实客观地反映了黄巢攻占长安,同官军反复争夺“皇都”的经过,描述了长安城经过战争浩劫后所呈现的萧条景象,尖锐地揭露了唐王朝腐朽、虚弱的本质。正如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的“三吏”、“三别”,《秦妇吟》真实如画、情景交融、真切感人,凄楚动人且慷慨悲愤,不失为现实主义的杰作。施蛰存先生指出:“它(《秦妇吟》)是反映唐代政治现实的最后一首史诗。正如杜甫的《北征》是盛唐的最后一首史诗。”⑨

其实,早在长安陷落之前,韦庄就对唐王朝统治者骄奢淫逸、醉生梦死造成的朝廷实力空虚、藩镇称霸一方的局面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如《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这首诗描绘了独霸一方的军阀周宝府中夜宴的盛况。府相,是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起二句连用三个“满”字,含义深刻。满耳的笙箫吹奏,满眼的花容月貌,满楼的红粉佳丽,极写府第的豪华奢侈。接着,诗人说即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间富贵家”。淡淡一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沈德潜评此诗时说:“只是说人间富贵,几如海上神仙,一用倒说,顿然换境。”颈联表现了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全诗用四分之三的篇幅重笔浓墨极写藩镇军阀的穷奢极欲、歌舞夜宴的富贵气象。当时唐王朝摇摇欲坠,只有东南半壁暂得喘息,然而握有重兵的周宝却整日沉湎酒色。作者的讽刺和批判之意已蕴涵其中。这首诗的写法颇似杜甫的《赠花卿》,“似谀似讽”,直刺藩镇。

又如《观猎》:

苑墙东畔欲斜晖,傍苑穿花兔正肥。

公子喜逢朝罢日,将军夸换战时衣。

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

直待四郊高鸟尽,掉鞍齐向国门归。

诗人在这里指出了朝廷权贵无心朝事和肆意玩乐的现实。这类题材的诗作还有《惜春》、《延兴门外作》、《少年行》、《贵公子》等。

在杜甫和韦庄分别经历的战乱中,都发生了皇帝逃离京城奔往蜀中之事。对于玄宗幸蜀,杜甫在《哀江头》中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于僖宗奔蜀,韦庄有《立春日作》、《雨霁晚眺》、《闻回戈军》等表现他对国家的忧思和对君主的讽刺。如《立春日作》:

九重天子去蒙尘,御柳无情依旧春。今日不关妃妾事,始知辜负马嵬人。

此诗对僖宗奔蜀一事讽刺辛辣,“今日不关妃妾事”暗示统治者的荒淫无度、腐败无能是造成社会大乱的根本原因,揭露了僖宗出逃是自食其果。

韦庄对杜甫十分景仰,对杜诗可谓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翻阅韦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他大量借用或化用杜诗语句,以下试举10例:

1.韦庄《刘得仁墓》:“名有诗家业,身无戚里心。”杜甫《宗武生日》:“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2.韦庄《曲池作》:“细雨曲池滨,青袍草色新。”杜甫《渡江》:“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3.韦庄《贼中与萧韦二秀才同卧重疾二君寻愈余独加焉恍惚之中因有题》:“弟妹不知处,兵戈殊未休。”杜甫《遣兴》:“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4.韦庄《天井关》:“守吏不教飞鸟过,赤眉何路到吾乡。”杜甫《潼关吏》:“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过。”

5.韦庄《中渡晚眺》:“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

6.韦庄《赠薛秀才》:“但闻哀痛诏,未睹凯旋歌。”杜甫《有感五首》之五:“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

7.韦庄《哭麻处士》:“百年流水尽,万事落花空。”杜甫《哭孙侍卿》:“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8.韦庄《与东吴生相遇》:“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9.韦庄《中酒》:“南邻酒熟爱相招,蘸甲倾来绿满瓢。”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0.韦庄《寓言》:“为儒逢世乱,吾道欲何之。”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其三:“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韦庄有些诗句亦化用或暗用杜诗意境。如《长安清明》:“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作者从伤春入题,暗用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之意,表达伤感之情。韦庄《山墅闲题》:“静极却嫌流水闹,闲多翻笑野云忙。”暗用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又如《秦妇吟》首句:“中和癸卯春三月”颇似老杜《北征》:“皇帝二月秋,闰八月初吉”这种叙述时间的开头。

杜甫喜以议论入诗,善于讽刺。叶燮云:“唐人诗有议论者,杜甫是也。”⑩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曰咏怀,自应以议论为主。”⑪韦庄继承了杜诗的这一特点,诗歌或托古讽今,或直接议论。如《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末联一跌,顿起波澜,感叹今日之乱离。通过今昔之对比,说明正是昔日上层统治阶层醉生梦死、竞逐奢靡,才造成今日社会的动乱、百姓的苦难,抒发了他对社稷倾危的感叹。这种意在言外的构思,形成了“婉而多讽”的情韵风调。又如《咸通》:

咸通时代物情奢,欢杀金张许史家。

破产竞留天上乐,铸山争买洞中花。

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人意似知今日事,急催弦管送年华。“咸通”乃唐懿宗之年号。此诗借古讽今,一针见血的指出“金张许史”等豪门贵族的穷奢极欲是当时社会弊端的症结所在,而且,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唐懿宗。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懿宗到法门寺迎佛骨:“广造浮图,宝帐、香辇、幡花、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道路车马,昼夜不绝……佛骨至京师,导以禁军兵仗,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⑫此可谓韦庄此诗的最好注解。诗歌议论客观冷静,讽刺尖锐犀利。这类诗歌在韦庄诗集中比比皆是,如《观浙西府相畋猎》、《寓言》、《汴堤行》等。

杜甫的五言律诗,今存600余首,且成就极高,胡应麟云:“五言律体,极盛于唐……唯工部诸作,气象嵬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⑬其七言律诗多创作于入蜀之后,且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地。韦庄的五七言律诗,今存217首,占其存诗总数的三分之二。说明他和杜甫一样,对律诗情有独钟。

五律如《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刘得仁墓》:

至公遗至艺,终抱至冤沈。

名有诗家业,身无戚里心。

桂和秋露滴,松带夜风吟。

冥寞知春否,坟蒿日已深。

这两首诗皆为韦庄五律中的名篇,其对仗工整、平仄和谐、句法严谨,堪称上乘之作。更主要的是诗中包含的伤时感怀之情极类杜甫。

“韦庄律诗七言胜于五言”。⑭如前面所举《忆昔》被杨慎标举为“晚唐之绝唱,可与盛唐峥嵘”。⑮又如《与东吴生相遇》: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此诗颇有老杜七律“沈郁”之风,忧国之情。全诗以“泪”始,诗人用随风飘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饱含诗人十年遭遇的辛苦和不平。以“笑”结,强作欢笑,聊以自慰,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此外,韦庄的《长安清明》、《泛鄱阳湖》、《立春》、《北原闲眺》等都是七律佳作,皆有少陵遗风,囿于篇幅,兹不赘述。

综上所述,韦庄的生平经历、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和风格韵味与杜甫及其诗作有着极其相似之处。特别是其忧国忧民之作可以说是杜诗在晚唐五代的有力回响,为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释:

①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癸集三》,转引自《韦庄集笺注·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韦蔼《浣花集序》,《韦庄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③余成教《石园诗话》卷二,《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④杜甫《奉赠韦左丞》,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⑤韦庄《关河道中》,《韦庄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⑥韦庄《江上题所居》,《韦庄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⑦吴任臣《十国春秋》卷四十,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⑧《旧唐书》卷二00《秦宗权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⑨施蛰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⑩叶燮《原诗》外篇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⑪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⑫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五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⑭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⑮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一,《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

猜你喜欢
韦庄杜诗杜甫
致敬聂海胜伯伯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韦庄:花间词人的一世江南烟雨情
杜甫改诗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贫困无田杜太守
绝句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