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 颐
韦庄,字端己,花间派词人代表之一,文风与温庭筠相近,因此与其并称为“温韦”。说起韦庄,单就这个姓氏,便承载着无数荣耀。自隋唐开始,韦氏一族便是直正意义上的名门望族,重臣、名人不胜枚举,先后拜相者竟有二十余位,可谓冠绝全唐。这样的家族基因,强大到让人不敢相信,可韦庄生于气数将尽的晚唐,此时山河巨变,导致其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前面提到,韦氏一族何等荣耀,而韦庄是文昌右相韦待价的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的四世孙,本应家族繁荣,人丁兴旺。可这个名门望族至韦庄时已然近乎衰落,更不幸的是,韦庄不仅家境寒微,在年幼时父母便早亡,在这样的环境中,韦庄走过了童年、少年、青年。
在应举之前,韦庄在很多人府中当过幕僚,勉强维持生计,同时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少年时的韦庄可以说是品学兼优,人缘颇好。
公元878年,大唐形势岌岌可危,年过四十的韦庄赴长安参加科举,名落孙山,也正是这一次落第,他才改了名字。四十五岁时,韦庄再次参加考试,他信心百倍,可现实总是很残忍。黄巢,也是一位落榜者。在韦庄考试这一年,他揭竿而起,起义攻京,攻占了大唐都城长安,也攻陷了韦庄的科举梦想。一夕之间,韦庄的梦想破灭,无家可归,陷身在战火纷纷的长安,他只好东躲西藏。颠沛流离中,韦庄来到了江南,这里风光如诗如画,山水清丽旖旎。
江南这一待,便是十年之久。这十年,成为了韦庄人生中重要的历程,也改变了他的词风。虽然也有“避世移家远,天涯岁已周”、“万里逢归雁,乡书忍泪封”的乡愁,但是十年的时光,足以抚慰一颗沧桑的心灵。
韦庄晚年的五首《菩萨蛮》,有四首都是回忆他游历江南的纵情岁月。他极尽词藻写江南的好,春日碧水,红楼香灯,花红酒绿,烟柳小巷……江南越好,就越反衬出他有乡不得归、有家不能回的忧愁,这是他乡避乱之人永远摆不平的思乡之情。
在无数次仰望星空之后,韦庄重新上路。公元894年,黄巢战乱平息,韦庄辗转回到洛阳。故人不在,家国难还,此时的洛阳在风雨飘摇下,早已不复当年景象,历尽沧桑,遍尝人间疾苦的韦庄,最后一次应举,值得欣慰的是,他终于登科及第。当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很快韦庄便官授校书郎。乾宁四年,六十二岁的韦庄,奉命随两川宣谕使李洵赴蜀地调停动乱。也正是那个时候,韦庄受到了蜀地王建的赏识,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韦庄回长安后,升职左补阙。公元900年,宦官发动政变,囚禁了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韦庄终于彻底绝望。第二年,王建写信致韦庄,叙往日旧情,也正式提出邀请。韦庄权衡之下,毅然离唐,转而入蜀,王建封他为掌书记。在职期间他大力安抚蜀地民生,兢兢业业辅佐新主,政绩突出。
公元907年,唐王朝走到终点,唐哀帝被迫将皇位让给朱温,朱温建国号梁,改元开平,以开封为国都,史称后梁。韦庄闻讯力劝王建做一国之君。于是他率官吏民众大哭三天后,拥戴王建继皇帝位,建国号蜀。韦庄很快晋升左散骑常侍,第二年升任宰相。自此,流离大半生的韦庄终于有了归宿,不在最爱的江南,而在浣花溪畔的杜甫故居,隔着时空与杜甫惺惺相惜。公元910年,韦庄卒于成都花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