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辉,石鹤峰
(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8;2.河南省直第一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中有80%的患者肥胖或超重,肥胖乃是其病因。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味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4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住院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9~66岁;病程2.5~10 a。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65岁;病程2~10 a。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文献[1]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
脾虚湿盛型: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异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口腻,脘腹痞闷,头胀肢沉,神疲懒言,纳饮不香,排便无力,形体肥胖,肢体浮肿,纳呆呕恶,全身困倦,舌体胖或有齿痕,苔滑腻,脉细濡。
符合病例选择标准,体质量指数(BMI)女≥24、男≥25,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盛型的2型糖尿病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①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高血压未能满意控制[BP>190/105 mm Hg(1 mm Hg=0.133 kPa)]者;④采用胰岛素治疗者;⑤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感染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⑥近期手术、感染或有心肌梗死等应激状态者。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低盐、低脂饮食及饮食控制、有氧运动锻炼,隔日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
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由深圳市中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H44024853)每次0.5 g,每日3次,于饭后0.5 h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猪苓 10 g,茯苓 10 g,白术 15 g,泽泻12 g,桂枝 6 g,苍术 12 g,玉竹 10 g,薏苡仁 15 g,枸杞子10 g,生山楂20 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
2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文献[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
显效: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7.8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空腹血糖 >7.0~ <8.3 mmol/L,或餐后 2 h血糖 >7.8~ <11.0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 ~3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显效: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5%或BMI下降≥1个单位。有效:体质量较治疗前下降3%~<5%,或体质量指数下降0.5~<1个单位。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见表1。2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2.10,P <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血糖控制疗效对比
见表2。2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2.81,P <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组肥胖控制疗效对比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mmol/L,±s
表3 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对比mmol/L,±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 <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治疗组 40 治疗前9.96 ±2.70 14.60 ±3.48治疗后 7.25±3.09** 9.76±2.73**##对照组 10 治疗前 9.72±3.16 14.19±2.80治疗后 8.35 ±3.74 12.58 ±3.10*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BMI、WHR对比 ±s
表4 2组治疗前后BMI、WHR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 BMI/(kg·m-2)WHR##治疗组 40 治疗前27.96 ±6.13 0.96 ±0.51治疗后 23.15 ±2.20**## 0.83 ±0.07对照组 40 治疗前 27.18±2.36 0.95±0.38治疗后27.06 ±2.91 0.92 ±0.07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该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3]。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4]但糖尿病和消渴的关键区别在于:现代糖尿病即使患病多年,应用降糖西药,可能仍然肥胖;消渴则不然,即使发病时体形肥胖,经过长期的“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之后终归要走向“一少”(消瘦)。因此,研究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对于发展中医理论、提高该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机多为气虚湿盛,阴虚燥热,痰瘀血阻。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由猪苓、茯苓、泽泻、肉桂、白术5味中药组成,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笔者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祛痰除湿,玉竹、枸杞子滋阴润燥,丹参、山楂活血化瘀,木香舒畅三焦。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钱荣立.关于糖尿病新诊断标准与分型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0,17(3):13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4]刘志龙,李锡杰,丁萍,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筛选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9,4(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