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19-12-11 06:58李国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肥胖型脂肪性肝病

李国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特征是肝细胞脂肪过度堆积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包括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NAFLD 在我国的患病率为25%~30%[1],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密切相关。NAFLD 常见于肥胖型患者,非肥胖型NAFLD 的患者也较多,肥胖型与非肥胖型NAFLD 患者临床特征是否有差异,就此问题本文对非肥胖型和肥胖型NAFLD 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7 月本研究所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职工,符合下列B 超诊断标准的NAFLD 615 例,并依据BMI 结果将体检者分为肥胖型NAFLD 组[BMI≥25 kg/m2,402 例(65.4%)]和非肥胖型NAFLD 组[BMI<25 kg/m2,213 例(34.6%)]。肥胖型NAFLD 组中男319 例(79.4%),女 83 例(20.6%);平均年龄(37.49±10.97)岁。非肥胖型NAFLD 组中男168 例(78.9%),女45 例(21.1%);平均年龄(37.63±10.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脂肪性肝病入组标准 脂肪性肝病的肝脏超声检查标准[2]:①肝脏前区回声细密、增强,回声强度较脾脏和肾脏高,有部分患者呈局限性的高回声;②肝脏远区光点稀疏,回声逐渐降低、衰减;③肝脏内部血管减少、结构不清晰;④肝脏体积增大,肝边缘园钝;符合上述标准中①+②或+③或+④中一项,即可诊断为脂肪性肝病。

1.3 肥胖入组标准 BMI=体重/身高2(kg/m2),BMI≥25 kg/m2为肥胖[3]。

1.4 排除标准 由肝豆状核变性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药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疾病等所导致的脂肪性肝病被除外。

1.5 方法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BMI 测量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健康体检者早上空腹8~10 h 后抽取其静脉血5 ml,采用OLYMPUS AU400(日本OLYMPUS 光学株式会社)检测FBG、TBIL、ALT、AST、LDH、CK、BUN、Scr、UA 和TC、TG、LDL-C 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MI、FBG 水平比较 肥胖型NAFLD 组BMI、FBG 水平均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肝功能、心肌酶指标比较 肥胖型NAFLD 组ALT、AST、LDH、CK 水平均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BI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肥胖型NAFLD 组UA 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Sc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肥胖型NAFLD 组TG 水平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和LDL-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BMI、FBG 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BMI、FBG 水平比较(±s)

注:与非肥胖型NAFLD 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肝功能和心肌酶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肝功能和心肌酶指标比较(±s)

注:与非肥胖型NAFLD 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非肥胖型NAFLD 组比较,aP<0.05

表4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表4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s,mmol/L)

注:与非肥胖型NAFLD 组比较,aP<0.05

3 讨论

NAFLD 是非酒精和无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导致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两次打击”学说,第一次打击是胰岛素抵抗。主要通过下列三种途径导致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引起肝细胞内脂质过量沉积:①游离脂肪酸和TG 在肝细胞内合成增多;②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肝细胞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和β 氧化游离脂肪酸减少,导致TG 转化增多;③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减少,肝细胞输出TG 减少;④摄入脂肪增加、高脂血症和外周脂肪组织动员增加,肝内游离脂肪酸增多。第二次打击是TG 过量堆积于肝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肝脏的星状细胞,致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最终发生肝细胞纤维化和坏死。

3.1 肥胖与NAFLD 肥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因子分泌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瘦素、抵抗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 以及脂联素紊乱,导致脂肪的能量储存、释放障碍和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临床研究发现,当BMI<25 kg/m2时,NAFLD 的患病率为16.4%,当BMI>30 kg/m2时,NAFLD 的患病率为75.8%[4]。本研究也发现NAFLD 患者肥胖占比65.4%高于非肥胖占比34.6%,肥胖增加NAFLD 的患病率。

3.2 高脂血症与NAFLD 高脂血症患者TG、TC 脂质的合成超过肝脏的转运能力,脂质在肝脏中堆积,堆积在肝细胞中的TG 促进了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Yamaguchi 等[5]研究发现,抑制小鼠肝脏TG 的合成可减轻肝脏的脂肪变性,高脂血症是NAFLD 的易感因素[6],本研究显示,肥胖型NAFLD 组患者TG 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患者(P<0.05)。

3.3 转氨酶与NAFLD ALT、AST 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主要指标,当肝细胞膜受损时血中ALT、AST 水平升高,肝纤维化、肝硬化,使肝功能进一步恶化[7]。Leung 等[8]发现,肥胖型NAFLD 患者的脂肪变性程度及脂肪性肝炎程度比非肥胖型NAFLD 患者重。本研究显示肥胖组型NAFLD 组患者肝功能转氨酶升高程度较非肥胖型NAFLD 组增高,提示肥胖者可增加脂肪性肝炎,加重肝损伤。

3.4 LDH、CK 与NAFLD Vaziri 等[9]研究发现,LDH、CK可能与脂肪肝密切相关,本文对肥胖型与非肥胖型NAFLD的LDH、CK 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LDH、CK 水平均升高,且肥胖型NAFLD 组的LDH、CK 水平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 UA 与NAFLD UA 升高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所致,与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聚集发生,临床研究发现[10],UA 升高与肥胖型NAFLD 相关,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本研究显示,肥胖型NAFLD 组中UA 水平高于非肥胖型NAFLD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肥胖、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是NAFLD 的易患因素,下调NAFLD 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治疗的关键。

猜你喜欢
肥胖型脂肪性肝病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不同肝组织学特征非肥胖型NAFLD患者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表现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分析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