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燕 张毅丹
(1.广州大学 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操专项部,广东 广州 510650)
竞技体操是我国的优势项目,在历次重大国际比赛中都能争金、夺银。从1979年至2003年我国女队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以各种创新难度技术共获得14块金牌和1块自由体操金牌,跳马没有获得过一枚金牌,成为中国女队的弱项。2005年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程菲以两个超高难动作获得第38届体操世锦赛跳马冠军,此后程菲三次蝉联世锦赛跳马冠军,使中国女子跳马大翻身,随着2008年程菲因伤休整之后,在2009年周期的第41届、42届世锦赛跳马决赛都无我国运动员参加,我国女子跳马发展陷入低谷。为此,本文依据我国女子跳马发展历程所呈现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探析我国女子跳马发展的趋向,对我国女子跳马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我国女子跳马历经漫长的发展时期,依据其发展过程所呈现的特征将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落后期、腾飞期和低谷期。
我国体操事业解放后起步,女子跳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落后状态,在跳马难度的发展上基本跟着世界潮流发展。1958年后在技术革新中我国运动员探索过前手翻前空翻,因未解决落地技术又忙于比赛而未被重视,当外国人做出来了我们才逐渐认识到这叫创新。70年代初跳马运动在国际上已向着在第二腾空中加做空翻转体方向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特殊阶段,因此跳马水平还停留在水平腾越和前手翻的阶段。看到国外大量的创新,我们进入了“跟着跑”阶段,如山下手翻等这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就是照抄照搬、无独创精神、独创动作,反映了我们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1974年全国体操比赛中跳马开始出现了塚原接团身后空翻、前手翻接前空翻,前手翻转体360°、540°,但能做的运动员不多,质量高的更少。1981年10月苏联踺子上板问世不久,我国在1982年初由辽宁省女子少年运动员杨戈完成了更难动作——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1983年解放军选手胡玫玫也完成了上述动作。
我国女子跳马技术发展也曾有过较好时期,但因运动员受伤退役,后备选手梯队建设不完善,没能形成中国的特色和优势。我国选手王晓燕曾获的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跳马第七,樊迪和李燕分获25、2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七和第八名。虽然我国选王惠莹在1987年第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创新了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180°动作而被命名为“王惠莹跳”,但因其它技术未能完善而没能取得更好的名次。之后,我国运动员莫慧兰在1996年奥运会上夺得跳马第二名,这是我国女子跳马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但在跳马技术方面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第33届体操世锦赛上我国运动员周端以前手翻-团身前空翻540°和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获得跳马第二名,后因伤退役。之后来我国也有杨亚红、王恬恬两位选手可以完成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在当时国内也仅有杨亚红和王恬恬二人能做,她们的特点是腿部弹跳力、爆发力较强,但也都因受伤过早退役,没能在世界大赛上冲击跳马奖牌。
这一时期我国女队跳马整体实力与世界跳马强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无论是难度价值、动作质量、落地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没能形成跳马后备选手的基本梯队建设,跳马技术始终是跟随世界潮流的发展。
我国女子跳马的历史性改变是2005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程菲在女子跳马单项决赛中,以9.656的高分夺得冠军,这是我国体操史上夺得的第1个女子跳马世界冠军。
程菲参加38届世锦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的其中一个动作是她在本届世界锦标赛上的创新动作,即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540°,被国际体联命名为“程菲跳”。另一个动作是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这个动作完成质量非常高,得到女子跳马决赛的最高分9.725分。在此之后,程菲又连续夺得第39届和40届世锦赛的跳马冠军,取得了三连冠的佳绩,使我国跳马由落后项目变成了强项,并有望夺得北京奥运会的跳马冠军。程菲在跳马上取得的成绩给给我国的体操工作者欣喜也使他们获得了士气和信心,说明我国女子跳马技术可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北京奥运会由于出现动作失误,程菲获得了跳马第三名,至此,中国女子跳马后继无人的状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国女子跳马在这一时期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跳马踺子上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也再次暴露出女子跳马人才单薄,厚度不足的严重状况。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跳马后备人才的断层显现出我们在跳马整体方面的差距,虽然我国女子体操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团体第一名,但跳马的团体分数显现出我们同美国之间的差距。中国运动员在做比对方难度技术相对较小的动作时,还比对方多扣了0.625分,揭示出我们在完成动作技术的能力上和完成动作的质量上与美国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几年我国派出的女运动员中,除了程菲能参加跳马单项决赛外,其他运动员跳马都比较弱,很难有实力参加跳马单项决赛。在第41、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世界杯系列赛女子跳马单项决赛中都没有我国运动员参加,在跳马整体水平上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等强国差距明显。
程菲时代的结束使我国女子跳马面临更严峻挑战,“创业容易,守业难”,取得冠军之后如何保持冠军的优势才是真正的考验。
2009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编著的《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出版发行,大纲紧密结合体操青少年运动员特点和客观要求,贯彻“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精神。随着世界体操水平的飞速发展,规则的改变更加速了难新动作的出现和竞争的激烈性,动作扣分更加严格,使得现代体操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技能、心理和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女子少儿体操运动员跳马训练大纲的更新和修改,将会促进基层女子少儿运动员跳马基础训练扎实有序,跳马训练内容和方法手段不断的更新和补充,更加科学合理化,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竞赛规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反之而讲,竞赛规则的发展和变化,势必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的变化及训练产生巨大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女子跳马在各时期都被后备选手短缺人才质量不佳所困扰,若想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就必须顺应规则,对现有的选材标准、人才储备和训练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改革方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后备人才的选拔储备和培养以及梯队建设将是保持体操优势的重要因素,后备人才的厚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队伍前进的步伐。
陆善真指导曾坦言,“目前,中国的女子跳马的确很缺人才,就是几位主力队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也不尽人意,这一问题也是目前女队急需解决的。”
3.3.1 继续发扬高质量高规则技术特色
这一周期规则对动作完成的质量和规格更为严格。因此在难度高于对手情况下如果动作质量不过关,也无法取胜,对于中国女子体操来说应该继续在这一点上突显优势,中国体操能够成为世界强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动作“美”,我国获得多块高低杠和平衡木金牌,其主要因素就是动作优美舒展,完成动作质量高,这一点是中国体操传统优势和特色。程菲在取得跳马世界冠军后很多人认为她取得胜利除了动作难度高以外动作完成质量高也是最为重要的夺冠因素,因此我们在女子跳马项目上应大力发展这一特色和优势。
3.3.2 加强踺子上板类难度技术优势
研究表明我国女子跳马擅长踺子上板类难度技术。2009-2012年跳马规则最大的改变是跳马单项决赛运动员必须跳两个组别两种类型的难度动作,程菲的两跳动作分别是第4组和第5组的难度动作,符合规则修改要求,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其他跳马后备选手完成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直体前空翻转体540°(程菲跳)和踺子后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的成功性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同时在“程菲跳”的基础上将会继续探索更高难度。
我国在男子跳马上掌握不少世界上最前沿的动作,李小鹏还创新了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900°,被命名为“李小鹏跳”。我国男子跳马的创新实践和经验积累为我国女子跳马踺子上板类难新动作的提高提供了借鉴经验。
3.3.3 难新动作技术发展速度加快
当前形势下,我国女子跳马将会拓宽第二跳技术的编排构想,首要任务是加快突破第2组和第3组难度技术的创新发展,以争取在本周期内突破前手翻类难度动作,甚至是创新动作。在41届和42届世锦赛中各有2人次和3人次选用了前手翻类难度动作,通过这一周期规则和世界大赛运动员选用动作情况分析,前手翻类难度动作将会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陆善真主教练曾在201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表示:“针对中国目前在女子跳马上的弱势,国家队成立了跳马单项突出的队员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其目的是攻克更高难度价值动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女子跳马难度表中最高难度动作为D分值7.1的前手翻-前空翻团身两周,其次为塚原-直体后空翻转体900°,D分值为6.7,表明前手翻类和冢原类的难度技术动作是很有潜力可挖掘的,我国女子跳马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大胆发展创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将会大大推动国际体操评分规则的不断完善,因此可以预测下一周期女子体操规则可能会有倾斜性的修改。
我国女子跳马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未来我国女子跳马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09年规则背景下女子跳马后备梯队建设将日趋完善,更加重视跳马人才选拔、培养和储备。将会严抓动作质量,发扬高规则高质量技术动作特色,强化踺子上板类难度技术的优势。进入新一轮难新动作技术发展时期,前手翻类难度动作技术创新发展加快,加快攻克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超高难度动作和前手翻直体前空翻720°以及900°的创新动作,冢原类难度动作在国内比赛中的出现预示冢原-直体后空翻转体900°等高难度动作难度动作也将会开始进行攻关。两届世锦赛无运动员选择冢原类难度动作现象将引起广泛关注。
[1]翟庆元.五十年代以来跳马技术创新及我国发展战略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2.l:71-78.
[2]王素平.我国女子跳马现状与难新动作的发展方向[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56-58.
[3]杜卫鸽,姚侠文.世界女子跳马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2):78-80.
[4]韩华,徐刚,陈长峰,等.当今世界女子跳马技术发展新动向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33-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