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体

  • 大跨度转体连续梁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既有铁路时多采用转体连续梁施工工艺,即梁体先以连续梁的工艺在铁路线路范围外进行施工,然后通过转动球铰对连续梁进行转动,从而完成上跨既有铁路的施工。转体连续梁大大缩短了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铁路运营安全,但转体连续梁对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尤其是转体中各工序的把控是否严格配合更是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在新建铁路项目某特大桥转体连续梁施工中,由于该连续梁不但高度高跨度大,而且上跨多条既有铁路线路和地方公路,使得连续梁在施工工程中对周边影响较大,尤其

    价值工程 2023年8期2023-03-30

  • 曲线桥跨铁路转体施工技术探析
    000)0 引言转体是桥梁工程项目建设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即在桥梁的非设计轴线上,借助支架完成上部结构施工,通过转体系统,将桥梁转动至设计轴心上。转体施工方法的应用,能够降低施工期对桥下交通的影响,为桥梁施工提供便利。尤其是当桥梁下方存在既有铁路时,为最大限度减轻对铁路运行的影响,应对转体施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本文对曲线桥跨铁路转体施工技术展开分析探讨。1 工程概况某桥梁工程为立交桥,上部结构为单箱三室箱型截面,梁体采用双向预应力体系;下部结构为墩梁固结

    交通世界 2022年12期2023-01-09

  • 长悬臂连续箱体梁桥偏心水平自平衡转体施工技术研究
    0)0 引言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是在现场适当位置,借助简便支架或利用地形,先完成半桥预制,再将桥梁结构自身作为旋转体,利用机械装备,基于桥台或岸墩支撑,将两个半桥分别转动到桥址的轴线位置,形成一座完整桥梁的施工方法。转体技术在克服桥梁施工场地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转体操作的技术控制要求高,施工风险大,一旦出现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案例是一座非对称弯曲长悬臂连续箱体梁桥,采用偏心水平自平衡转体施工技术,有效保证了梁结构偏心转体的稳定性[1]。下文将以该工程为例,重点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21期2022-12-26

  • 预应力混凝土转体矮塔斜拉桥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中获得广泛应用。转体矮塔斜拉桥是跨越既有交通线的重要施工方式,对减少施工干扰有突出作用,但由于其作业细节丰富,需加强技术探讨。1 工程概况京九铁路和昌九城际铁路为国家铁路干线,为减少施工对铁路运输影响,万宝路采用(95+160+95)m矮塔转体斜拉桥跨越铁路,主梁于线路两侧用支架现浇施工半桥,T 构成型后转体到位,施工合龙段。桥梁转体主墩为1#和2#墩,其桩基、承台施工均为邻近营业线施工。栅栏迁改和既有栅栏内侧边坡土方卸载在天窗点内封锁施工,属于Ⅲ级封锁施

    运输经理世界 2022年3期2022-09-20

  • 动力设置于边墩的墩顶转体法在京雄城际铁路中的应用
    308)1 常规转体施工方法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新建铁路跨越既有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情况日益增多,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也大幅提高,悬臂浇筑等传统的连续梁施工方法已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在铁路建设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法作为一种有效减少桥梁施工对既有跨越工点影响、确保跨越工点安全的施工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常规的连续梁转体结构由下盘、球铰、上盘、撑脚、滑道和牵引系统等组成。其中,球铰是转体系统的核心,牵引系统提供结构转动的动力。根据球铰位置不

    中国铁路 2022年3期2022-05-19

  • 超大幅宽“V”型单墩双肢T构转体桥称重配重技术探究
    本文依托金泉大街转体桥成功转体实例,总结已建转体桥梁施工经验,开展超大幅宽空心“V”型单墩双肢T构转体桥梁称重配重技术探究,围绕本桥结构和施工特点,研究转体结构的不平衡力矩、摩阻系数、转动体T构偏心控制等技术参数。对本桥的转体不平衡称重进行现场试验,对控制梁体转动稳定性,有效控制内力、线形及转体姿态等具有重要意义。2、工程概况金泉大街上跨京广、和邢铁路立交桥项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上跨京广铁路立交桥采用2×70m转体T型钢构,与铁路夹角79°,理论转体时间6

    中国房地产业 2022年6期2022-04-06

  • 转体连续梁桥转体系统设计分析概述
    梁施工应优先采用转体施工方案,因此转体桥梁在涉铁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桥梁转体施工是一种施工方法,通常是在桥梁非设计轴线的位置现浇或者悬浇主体结构,然后通过转体就位。该施工方法广泛应用于上跨沟谷、河流、铁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原位施工的情况。而对于转体桥来说,转体系统是其关键结构,转体系统由下转盘、上转盘、球铰、滑道、牵引系统组成,转体过程一般通过千斤顶对拉牵引索,形成旋转力偶而实现转体[1]。2 工程背景国道310 郑州西南段改建上跨京广铁路立交桥涉铁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6期2022-03-09

  • 不等跨独塔斜拉桥不平衡墩顶转体施工技术
    714000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利用摩擦系数很小的滑道及合理的转盘结构,以简单的设备将桥梁整体旋转安装到位的一种施工方法。此种方法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因而具有节约施工用材及设备,缩短工期,快速安全且不影响通航、不中断通车的优点。时至今日,由于我国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转体施工被大量应用于城市内跨越铁路、公路及大型馆堂建筑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结合襄阳市东西轴线上跨铁路桥230#墩6

    商品与质量 2021年39期2021-12-05

  • 转体施工法
    桥梁转体施工是20 世纪4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架桥工艺。它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之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机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其特点是:可利用地形,方便预制;施工不影响交通;施工设备少,装置简单;节省施工用料。施工工序简单,施工迅速;它适合于单跨和三跨桥梁,可在深水、峡谷中建桥采用,同时也适应在平原区及城市跨线桥。现在很多跨铁路及跨公路桥中都用到了桥梁转体施工技术

    北方建筑 2021年2期2021-12-03

  • 跨线铁路转体桥施工技术发展综述
    30013)桥梁转体法施工始于20 世纪40 年代的法国,最初是从竖转法发展起来的,直至1976 年,平转法施工才首次应用。随后,国外在斜拉桥、T 型刚构桥、连续梁桥和拱桥等桥型上得到应用,平转法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1-2]。 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可将转体施工分为竖转法、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转法的应用最多[3-4]。 我国的桥梁施工技术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跨越铁路转体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1年6期2021-11-26

  • 桥梁转体施工工艺与技术分析
    京九下行线连续梁转体施工,其起始里程为DK4+282.47,终止里程为DK4+460.17,整个连续梁处在一个半径是2000m 的平曲线上,其中,80 号桥墩处在半径是15000m 的一个竖曲线上,81 好、82 号和83 号桥墩处在一个20%的纵坡上。该连续梁的总长度是177.5m,一联三孔,箱梁顶部宽度为12.6m,底部宽度为6.7m,在全联的端支点以及中间支点位置进行了四个横隔板设置,其内部设有可供检查人员通过的孔洞。该连续梁的节段总数是47 个,其

    商品与质量 2021年9期2021-11-24

  • 跨越既有道路的双幅T构梁转体施工研究
    平的提高,连续梁转体施工在跨越既有铁路桥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1]。我国转体施工桥梁建设多分布在四川省、湖南省等多山多河的地区,平转施工占80%以上,竖转施工占10%左右,平竖转相结合施工占10%左右。各类桥梁应用中,拱桥占比最大,70%以上。转体最早重约2 000 t,1980~2000年约为4 000 t,2000~2010年,转体施工桥梁的数量快速增长,且转体质量大幅提升,过万吨级转体施工的桥梁较为常见[1]。文章以云南滇中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独家节特

    智能城市 2021年17期2021-10-13

  • 跨京九铁路潼湖特大桥转体施工技术
    5)m连续梁采用转体施工。考虑到主桥施工周期长,优先进行转体连续梁主墩桩基的施工。桩基施工完毕后,主墩承台紧邻京九线铁路路基,为保障既有铁路行车安全,施工中在铁路路基两边设置监测点,全程监测施工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开挖基坑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围护,承台采用组拼钢模板施工,墩身采用定型钢模板施工。由于本桥采用转体法施工,对转动体系施工精度要求高,选派测量骨干人员及采用高精度仪器,保障221#墩、222#墩转动体系施工精度。主墩箱梁边跨与0#节段分别采用支架现浇法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4期2021-08-27

  • 跨京九铁路立交桥转体设计与施工探讨
    拼装法、顶推法、转体法等方法。目前转体法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跨越繁忙运输的铁路线路时应用优势最明显[1-5]。但目前针对转体桥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以津石高速上跨京九铁路转体立交桥为例,对转体桥的总体设计、结构力学性能、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现场进行监控量测,为本工程安全顺利施工提供必要条件。1 工程概况津石高速公路(津冀界至保石界段)上跨京九铁路立交桥工程位于沧州市任丘市于村乡东陵城村南,地形起伏不大,交通便利。桥梁全长490 m,主桥桥面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4期2021-05-20

  • 枣菏高速跨京九铁路转体桥施工控制要点分析
    001 1)桥梁转体施工主要应用于上跨峡谷、河流、铁路等不能做支撑的情况,在设计轴线位置不便于施工时,将桥梁结构在便于施工的场地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到设计轴线位置的一种施工方法。桥梁转体方法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以及竖转与平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转体桥的转体系统由上、下转盘、球铰、滑道和牵引系统等组成,转体过程一般通过千斤顶对拉牵引索,形成旋转力偶而实现转体。1 工程概况枣菏高速公路在主线K151+793 处与既有京

    四川水泥 2021年3期2021-03-31

  • 大跨度连续梁转体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的探析
    基础概述所谓桥梁转体施工,就是指一种当非设计轴线位置施工成形以后,对桥梁结果进行转体就位的施工方法。针对桥梁上空作业,通过进行桥梁转体施工,能够将其转化成为近地面作业或者岸上作业。在进行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应在桥墩或者桥台上分别预制一个转动轴心,将转动轴心作为界限,桥梁工程共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其中整体旋转上部结构,对基础与墩台进行固定。在桥梁工程施工中,转体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施工技术,尤其是在难以进行常规性施工的区域,如重要交通要

    商品与质量 2020年26期2020-11-27

  • “五桥同转”刷新我国桥梁大跨度集群式转体世界纪录
    调试2 天,正式转体82 分钟,5 座21500 吨桥梁空中转体,实现精准对接。8月21 日凌晨1 点55 分,由中建五局投资建设的重庆市快速路二横线项目“三线五桥”集群式转体成功并刷新多项世界纪录。施工区域跨越渭井上线、下线、蔡歌联络线三条繁忙的铁路线,高峰期平均每3 分钟就有一辆列车经过,施工时转体桥与铁路线外侧最短距离仅2.9 米,梁底距离铁路接触网顶端仅0.5 米。为确保铁路正常运营,项目采用“先异位浇筑、后同步转体”方案,一次性跨越三条运营铁路线

    建筑 2020年17期2020-09-28

  • 基于大跨度预应力连续刚构桥转体施工平衡称重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前通常采用跨越、转体、支架等方式进行施工,对于既有跨铁路的交通路线,采用转体施工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施工工艺。转体施工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目前我国转体施工的桥梁数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但是在悬臂施工过程中,悬臂梁段刚度及施工质量不均,易造成悬臂两侧产生不平衡力矩,故转体施工之前的不平衡称重是十分必要的。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在于转体过程中保证桥梁结构体的稳定性,在桥梁体悬臂施工中,转体结构自重大,竖向转动惯性大,容易使桥梁结构变形甚至开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2期2020-09-21

  • 大桥空中转体45度 再次刷新纪录
    80 多分钟完成转体后,与两侧高架桥精准对接。据悉,大桥以每分钟1 度的速度来进行转体,逆时针转动45 度角。“转体斜拉桥重量1.5 万吨,相当于2.14 个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重量。”中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苗壮志说。此次斜拉桥转体,在悬臂长度和跨度上,均刷新了国内同类桥梁的纪录。因为这座桥是国内最长、重量最轻的斜拉转体桥,而且它两侧悬臂长度不一样,这样在转动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动态地监测配重,增加了转体的难度。这次转体跨越的是10 条繁忙的铁路主干

    新传奇 2020年18期2020-08-04

  • 跨线桥转体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4)1 概述桥梁转体法施工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最初是从竖转法发展起来的,直至1976年,平转法施工才首次应用。随后,国外在斜拉桥、T形刚构桥、连续梁桥、拱桥等桥型上,平转法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1-2]。我国转体施工技术起步相对较晚,1975年才开始进行转体桥工艺的研究,并于1977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平转法施工桥梁[1-2]。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转体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转体桥个数、转体质量、转体形式已渐渐进入世界领先

    铁道标准设计 2020年6期2020-06-18

  • 跨既有线桥梁转体施工控制要点分析 ——以陕西省安康市长春路跨襄渝铁路转体桥为例
    长春路跨襄渝铁路转体桥1.1 桥型布置本工程主桥采用2伊85m 预应力混凝土“T”构箱梁转体跨越既有襄渝铁路。两侧引桥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T 构箱梁,满堂支架施工。孔跨布置为:左幅桥:2伊85m(主桥)+2伊36m(引桥);右幅桥2伊36m(引桥)+2伊85m(主桥)。该桥双幅设置,单幅桥宽17.5m,左右幅间净距5.0m。1.2 结构设计情况上部结构:主梁断面形式采用单箱双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箱梁顶板宽度为17.5m、厚0.3m,底板宽10.5m、厚度由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6期2020-03-05

  • 大跨径一墩双T不平衡配重连续梁的转体施工问题思考
    ,从而提升了桥梁转体的施工效率。随着我国跨越既有线路桥梁日益增多,转体施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在桥梁施工中,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运用,促使桥梁工程可以完成复杂地区的建设与施工。转体施工是一种新的建桥方式,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并且在偏离轴线的位置上进行半跨结构施工,两个半跨结构施工完成后,在转动体系的作用下实现合龙,完成桥梁施工。同时,在节约材料、提升施工进度和安全性方面,自平衡结构桥梁转体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保证了既有线路的行车安全。在“一带一路”的落实中

    中华建设 2020年2期2020-01-18

  • 4.6万吨!我国刷新桥梁转体世界纪录
    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母桥用时68分钟,成功转体52.4°。4.6万吨的转体重量和263.6米的跨度均刷新了桥梁转体世界纪录。转体法施工技术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可使桥梁施工克服地形、交通、环境等条件制约,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同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本次轉体的桥梁由北向南跨越京广铁路大动脉的21条铁路线,转体施工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子母塔双转体技术,使得桥梁建设对交通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支撑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9年8期2019-11-29

  • 4.6万吨!中国刷新桥梁转体世界纪录
    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母桥用时68分钟,成功转体52.4度。4.6万吨的转体重量和263.6米的跨度均刷新了桥梁转体世界纪录。转体法施工技术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可使桥梁施工克服地形、交通、環境等条件制约,节省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同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本次转体的桥梁由北向南跨越京广铁路大动脉的21条铁路线,转体施工采用了国际领先的子母塔双转体技术,使得桥梁建设对交通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据中

    科学导报 2019年46期2019-09-23

  •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依靠支撑转体的“轴心”——转体球铰,7月30日凌晨,一座巨型桥梁在京广铁路上空成功完成转体。此次转体的桥梁是保定乐凯大街南延工程转体斜拉桥。为最大限度减少对桥下铁路交通的影响,施工采用了國际领先的子母塔双转体技术,子塔桥梁重量为3.5万吨、母塔桥梁重量为4.6万吨。其中母塔桥梁转体长度263.6米,转体重量和转体跨度均刷新了世界纪录。这次桥梁的转体成功将为我国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新结构、大跨度桥梁的科研设计与施工积累宝贵经验。 (摘自《科技日报》7.31)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1期2019-09-10

  • 永临结合的墩顶转体法在铁路连续梁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1 国内外桥梁转体法施工的现状转体法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筑或拼接)成形后,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转体法分为竖转法、平转法、竖转与平转结合法,其优点是能较好地克服桥下障碍,减少对桥下交通的影响,施工速度快、造价低。竖转法多应用于拱桥[1],平转法主要应用于斜拉桥、T构桥、连续梁桥和拱桥。平转法于1976年首创于维也纳多瑙河运河桥的施工中,并因其要求的施工设备少、操作简便且安全性较高,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应用较多。国内首座采用转体法施

    铁道标准设计 2019年2期2019-01-23

  • 钢箱梁T构转体桥施工技术分析
    0 m钢箱梁T构转体,道路设计起点里程为K11+002.109~K11+202+109,全长200 m。桥位上跨铁路共有4股道,自北向南需依次跨越石太铁路上行、石太客专下行、石太客专上行、石太铁路下行,如图1所示。2×100 m钢箱梁T构转体桥主墩位于铁路北侧,桥梁一次转体就位,不再预留后拼段。T构转体桥沿道路方向大、小里程方向分别为120 m连续钢箱梁、60 m简支钢箱梁,60 m,120 m钢箱梁分别靠近72号边墩、74号边墩侧各有14 m不进行安装,

    山西建筑 2018年26期2018-10-17

  • 转体桥梁球铰设计
    桥梁的美观。当前转体钢构桥为跨越既有繁忙铁路干线尤其是高速铁路的首选方案,而小半径曲线转体桥梁的设计在国内还是空白。目前急需开展对跨铁路小半径曲线转体桥的受力特点、转体系统和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现以太原市北中环线工程跨石太客专及石太线立交桥项目为例,针对小半径转体桥的转体系统设计展开研究。1 工程概况跨石太客专及石太线立交桥工程是太原市北中环涧河立交桥的一部分,为转体施工T型刚结构,转体墩设在铁路西侧,顺铁路施工刚构桥,梁部采用钢箱梁。转体系统转体结构由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8年3期2018-07-05

  • 桥梁转体施工技术探讨
    桥梁建设中,桥梁转体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的简单平转技术起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转体桥梁的施工方式发展了不同的转体方式,包含平面转体法、竖向转体法、平竖结合转体法等;在桥梁的类型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桥梁类型,包含梁桥、拱桥、斜拉桥和高架桥等;在桥梁的功能方面几乎包含了所有的桥梁种类,包含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和公铁两用桥梁等;并且转体桥梁在转体重量、转体跨度等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桥梁转体

    山西建筑 2018年21期2018-03-23

  • 我国首座极不平衡转体桥成功转体创下三项世界第一
    武汉市常青路主线转体桥历时103分钟顺时针转动81度,跨越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岔区9股道,与引桥实现精准对接,顺利合龙,刷新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量最多三项转体桥世界纪录。此次转体施工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常青路主干道上,附近车流人流量极大,商铺住宅集中,且临近特等站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岔区,距离铁路接触网最近处仅2.5米,安全风险极大。该桥上部结构为分幅钢箱梁,转体段全长135.2米,桥面总宽51米,转体重量8800吨。长臂端长91.4米

    建筑 2018年5期2018-03-21

  • 都拉营大桥主桥转体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都拉营大桥主桥转体施工技术应用探讨龚兴生,刘海奇(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介绍了平转施工的施工方法,平面转体施工的主要工艺。都拉营大桥;主桥转体转体技术1 工程概况都拉营大桥桥梁全长678 m,桥梁下部构造4、5号主墩,为最大墩高为5号主墩为双肢薄壁实心墩,最大高24 m;3、6号过渡墩为矩形变截面薄壁实心墩,其余墩为三柱式墩、桩基础、U型桥台、桥台采用桩基础、承台。主桥分两个单T进行转动,均顺时针转体72度,转体单侧T臂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年10期2016-12-06

  • 长襄安居铁路桥平转施工技术
    、梁体称重、平面转体施工、合龙段施工四方面,阐述了转体施工的关键技术,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减小了上行桥梁施工对下行交通的影响。桥梁,转体施工,支座,合龙段1 工程概况长襄安居铁路桥位于山西长治市郊区黄碾镇安居村,主桥结构采用60 m+105 m+60 m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单箱四室变截面连续箱形梁,下部结构采用矩形薄壁空心墩和钻孔桩基础。桥面宽29.00 m,桥下最小净空9.21 m。桥梁主跨中心桩号为K18+548.500处与下方9道铁路线路正交。为减小对

    山西建筑 2016年20期2016-11-22

  • 山东2.24万t转体转体
    城市30m桥成功转体/级.3°,与边跨现浇段合龙。转体桥横跨京沪铁路站场14股道线,全长一级标>.5m,主桥转体重量2.24万t,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转体桥。该桥转体角度、转体长度及转动球铰直径等多项技术指标均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5年3期2015-03-20

  •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于桥梁工程而言,转体施工技术拓展了建桥的范围,而且创新了建桥的思路,对于桥梁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桥梁工程的转体施工是一种无支架的施工方式,通过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并且半跨施工完成后再通过旋转在跨中合龙,从而完成桥梁工程的建设。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具有滑到摩擦力小的特点,对于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的建造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桥梁转体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发展,当前主要采用的水平转体法与竖直转体法,而且逐渐形成一个桥梁工程体系

    科技视界 2014年30期2014-08-15

  •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言在桥梁建设中,转体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建桥的范围,可以弥补施工条件的不足。在横跨大江大河的桥梁设计中,转体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可以将桥梁分成两个半跨,当施工完成时可以将跨合拢,是建造大吨级桥梁运用的施工技术。桥梁转体施工是这样一种施工方法,它根据滑道摩擦小的特点,在完成浇筑后,通过转体就位。桥梁转体可以分为水平转体法和竖直转体法,这是因为转动平面的差异。在我国桥梁建设中,桥梁转体技术运用广泛,桥梁建筑比较多。一、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在20世纪70年

    城市地理 2014年12期2014-07-28

  • 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梁界的一场革命。转体施工技术的出现,扩大了桥梁建设的地域范围,创造了一种新的建桥思路——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半跨结构在偏离轴线位置施工,成型后通过转动体系将两个半跨结构同时旋转到位,在跨中合龙。全世界范围内,从20世纪40年代出现这种施工工艺以来,采用转体施工建设的桥梁已经不胜枚举。同时,转体施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发展迅猛,万吨级、超长悬臂的转体桥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桥梁建设中。随着转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该项技术的巨大优越性,特别是施工条

    铁道标准设计 2011年6期201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