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术起源与发展的文化意蕴

2012-12-06 13:27:53次春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武术人类文化

次春雷

(吉林体育学院武术系,吉林长春 130022)

随着武术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为特设项目,其后奥运时代的发展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中华先民的求生智慧与积极的生存态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火器的出现成为武术发展的分水岭,武术价值、功能也随之逐渐的弱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都会随着人类需要而发生变化,同时也被赋予符合时代需要的社会价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多等视角审视了武术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探析武术文化价值,探寻武术发展规律,试图为武术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武术起源探微

武术源于人类对生存的需要与渴望,是人类对与生俱来的生物性本能的注释。原始武术也正是起源于初民对抗恶劣生存环境的生产劳动过程当中。虽然原始初民并不能理解这种暴力的内涵,但却可以深刻体会到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初民们更无法意识到人的这种攻防性本能将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并逐渐演绎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无法缺少的重要因素。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是古猿向人过渡的重要标志。韩民青在《当代哲学人类学》一书中提到:“天然工具尚不是严格的文化事物,制造工具的出现,才是文化的真正开端,也即人的开端”[1]。远古时代的工具,即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又孕育了原始武术器械。武力自人类诞生之初就已成为其赖以生存的基本手段。

刘鸿雁教授认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发展中对该项文化的需要和需要程度所决定的”。于是,原始武术在初民与兽、与同类的搏斗中诞生。人们为了获得长期生存资格,把这种本能性的攻防技能反复研习并传授给下一代使之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这些技术孕育了武术技能的形成,为武术的产生提供物质条件。学者李远伟在《传统武术技术历史演进特点与新时期技术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为了更好的生存,获得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人类从无意识的模仿和重复在劳动生产和斗争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以及出于身、心需要产生的自娱自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的生产技能和搏杀动作,到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培养,原始武术实现了第一次质的飞跃”[2]。因此,武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生存的需要,人类劳动实践活动是原始武术产生的基础,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传承为武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武术发展动因

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因。人类对武术的需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社会价值构成的外部需要,如满足于私欲膨胀和生存压力下的战争需要;另一方面是源自完善自身发展的内部需要,如人伦、礼仪、道德等方面的需要。

2.1 战争动荡中的武术文化发展

学者钟亿群,李欣在《奥林匹克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心理认同》一文中提到:“精神分析学家们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在人类的原始欲望中有两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欲望,一是指人的求生的欲望,主要指的是性的欲望,一是指人求死的欲望,主要指人的攻击欲。这两种欲望深植于我们的潜意识深处,由于文明的压制使它无法上升转化为我们的意识,但它却对我们的行为有巨大的影响。在史前文明时期,人基本上不具有社会属性,因此这两种欲望被很自然地明显表现出来,那时攻击欲主要是以人类群体内部的生存竞争和对外部世界的征服形式表现的。到了文明时代,战争成为人们攻击欲的最好发泄方式,不但如此,人们在战争胜利之后还能获得丰厚的物质资源,在这两种欲望的驱使之下战争被无休比地演绎着”[3]。随着人类私欲的膨胀,尤其在火的发现与武器的发明,再加上原始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部落之间战争频发。人类开始逐渐将这一技能广泛应用于战争之中,而武力此时则成为一把双刃剑,即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在战争中毁灭家园。人类开始由无意识的攻防本能逐渐过渡到有意识的搏斗,由此可见,人类本能释放与有目的的战争成为武术发展的动因之一。

2.2 道德礼仪教化中的武术文化发展

中国武术的起源应先于中国道德的产生,起初只是一种动物本能性的攻防意识和动作,作为一种搏杀、拼杀以求生存的能力,但随着礼仪、道德、教育的出现,人类开始真正意义上从荒蛮走向文明,武术也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如西周的射礼,射是为了行礼,用礼育引导人们遵守等级伦理秩序。这也是中国较早实现武术教育的一种实践活动。武礼出现才使人类真正驾驭武术这一最根本的生存技能并使其变得更有文化韵味,而道德的产生才真正使之成为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绽放出其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

“武德”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众、丰财”。儒家思想则倡导:“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人,游于艺”。韩非子《五蠹》中提到:“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说明了道与德的关系,也表现出古代文化中厚德、行道的思想。武术俗语种也有云:“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文以评心,武以观德”。可见,武德是维系武术长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强调了习武者要有仁爱、礼让、诚心和宽厚等美德。武德是用来约束武术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手段,起到了不断调节和修正习武、用武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作用。习武之人如果缺少武德的约束和教化,必将迷失本性,所以说武德则是武术的灵魂,也是保证武术发展的另一动因。

3 结语

3.1 人类格斗之术起源几近相同,但都是随着人类发展和需要的改变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生产劳动为武术产生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工具和武器的产生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教育使武术得以传承。武术遵循着由初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由内向外逐步演变而成的。

3.2 人类与武术文化的起源、发展具有同一性,武术发展的文化动因决定了其存在的历史长度,并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转变,其价值取向及自身功能也不断发生变化。武术未来发展必然也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满足来自人与社会不同层次的需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其文化潜力,才能使武术运动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不断发展。

[1]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12.

[2]李远伟.传统武术技术历史演进特点与新时期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李印东.武术释义[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9.

猜你喜欢
武术人类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中华武术
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 02:28:06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谁远谁近?
武术
小主人报(2016年11期)2016-02-28 20:50:43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