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品课的提问技巧

2012-11-30 01:09刘英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提问自主学习艺术

刘英

摘 要:中学思品课堂的提问是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科学地设计问题,并准确地把握提问的原则与时机,能优化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40-0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那么作为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知识呢?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究提问艺术,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成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的纽带、桥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一、科学地设计问题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说“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因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问”。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灵活运用“提问”技能,使教学成为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课堂提问是思品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问题的设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就是多种思想的碰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生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为什么有些思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兴趣,缺乏主体意识呢?原因之一在于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能触及他们的心灵,不能解决他们认识上的疑惑,不能引发他们真正的思考!对此,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究者。作为教师,要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问题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问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问题。不同的问题,会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不同程度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我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这样设计提问:

1. 你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吗?你父母过生日时,你是怎样做的?

2. 你知道父亲节、母亲节的时间吗?你为父母亲做过些什么?

3. 你在家经常帮父母做家务吗?

4. 父母经常过问你的学习吗?你怎样对待父母的唠叨?

5. 父母生病了你怎么办?

6. 你父母是怎样赡养他们的父母的?

7. 正在读中学的你打算怎样孝敬父母?

这样提问,学生的兴趣来了,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可能老师讲的是到位的,但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兴趣。通过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比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结论要好。通过探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完善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关爱家庭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弘扬了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二)问题的设置要激励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渠道。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的双向过程。师生交流,离不开对问题的交流,所以提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有人概括说,教学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能力的过程”。创造性的问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引发学生之间的辩论,可以激发出独创性的见解,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升华。如果我们在问题设置时能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那么又何愁他们不去参与和创新呢?如在学习“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是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让学生通过辩论充分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继而提出什么样的人容易上网成瘾?你打算怎样帮他们?你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自己拥有一段精彩的初中生活?这些问题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同学们一下来了兴趣,七嘴八舌,个性化的建议五彩斑斓,创新的火花四处闪烁,极大地张扬了个性,参与的热情也达到了高潮。

(三)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思考

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思品教学必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热点问题,关注人文、民生。同样我们所设置的问题要体现生活化的要求,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思品课讲的就是身边的故事,解决的就是眼前的困惑,思品课太精彩了!必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如在学习“文化的多样性”时,如果教师简单提问“弘扬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回答时照本宣科,缺乏思考,参与从何谈起?反之,如果这样处理: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办法中把我国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大传统节日同春节一起纳入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系列。问题: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可见同样的知识,由于问题设置上的区别,学生的兴趣程度,参与程度会大不相同!要使设置的问题体现生活化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关注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并精心准备,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思考提问的角度。做到立足教材想热点,根据热点想教材,围绕热点想角度。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热点,提高运用思品知识解题的能力,于是我在每节课开始开设五分钟演讲“热点知识我知道,课本链接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产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准确地把握提问的原则与时机

教师在一节课中既要紧扣重点、难点、简洁明了、难易适中,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问题,还要准确地把握提问的原则和时机。

(一)提问要适应学生能力的多种水平

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不同,导致对问题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参与程度不同。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对问题进行适当分配,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得到锻炼,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二)提问要紧扣课程重点、难易适度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问题应难易适度,问题过易激发不起学生兴趣;问题过难调动不了学生积极性,也起不到提问的促进作用。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体会探究之乐。

(三)提问要有启发性,把握时机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发散性、开拓性,使学生在提问中得到启迪。对于学生答非所问或答不出时,要灵活机智运用疏导性、铺垫性提问,以解决遇到的问题;提问要掌握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以提问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这是启发的最佳时期,教师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

(四)提问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

提问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标志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无疑处找疑,在有疑处解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热情、耐心地解答,并且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有效评价,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对错误的回答要在鼓励中给予纠正。如,可以说:“你的问答很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再多考虑一步或再多转一个弯或某某地方能再做进一步分析,那么这个问题就回答得非常好了”等等。即使遇到一问三不知的学生,也不发火,可以说:“好,你先坐下,我想你可能是太紧张了,其实回答错了也没关系,下面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请你注意听一听,好吗?”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增强自信,主动学习,快乐学习,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启迪思维,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综上所述,提问技巧在教学中不但应用广泛,而且是目前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只要有课堂教学存在,它就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指导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进入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提问自主学习艺术
纸的艺术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