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认知差异的调查分析

2012-11-21 00:44丁建中衡艳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36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护生职业规划

倪 圣,丁建中,周 红,衡艳林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护理学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认知差异的调查分析

倪 圣,丁建中,周 红,衡艳林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目的:研究护理学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知需求。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格,随机调查长江大学2010级护理学本科135名二年级学生填报专业的原因、职业规划训练需求、就业意向等内容。结果:现场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35份。37.0%的护生为本人自愿和家人推荐填报专业、59.3%的为招生调剂、3.7%的入学后“观望”。81.5%的护生认为应自大一或大二进行职业规划教育,64.4%的护生通过上网了解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其主要困难是缺少教师指导与实际训练。88.1%的护生毕业后希望在发达城市或中等城市工作,11.1%的准备改行且多为男生。结论:解决护生选择专业动机与职业规划认知差异的主要对策是,建立从大一开始通过选修课、专家讲座和护生与专家、教授和高年级学生定期面对面的交流机制,促进学生系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建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拓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导向性、实效性和广泛性。

护理学本科学生;职业规划;认知差异;分析

护理学专业学生(简称护生)大学阶段相继完成的职业学习和职业兴趣趋于稳定,是指导学习、就业和开始职业生涯并增强自身职业发展目的性与成功率的黄金阶段[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和建立主动性学习策略,国外从中学时代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国内护生多未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对将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等知识既渴望又困惑,甚至认为就是指导就业或毕业离校前的动员工作。受到入学前的个人经历和社会普遍认为“护理工作劳动量大、缺乏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等影响,导致部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产生困惑[2],成为影响护生建立稳定专业思想的主要心理压力之一。大学二年级护生因入学后1年中受到的专业教育与活跃的自主性思考而值得关注并利于建立有效地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调查长江大学2010级护理学本科专业大二年级学生135名,其中女生128名(78.5%),男生7名(21.5%);其中71.7%来自农村,29.3%来自城镇。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学本科学生对职业规划认知与需求调查表》,涉及填报志愿的原因、职业规划认知与训练需求、就业意向等内容。经专家修改和对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填表结果分析后,调查表内容效度系数为0.89,Cronbach's a系数为0.92。利用班级活动现场发放与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35份(回收率100.0%)。数据输入SPSS11.0统计软件包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护生的入学动机、职业认知与就业意向情况

在护生的入学动机方面:自愿报考和家庭推荐各有25名(分别占18.5%)、专业调剂80名(占59.3%),另有5名入学后观望(占3.7%)。对护理职业认知方面,认为劳动强度大35名(占25.9%),认为社会地位不高26名(占19.3%),认为收入不理想28名(占20.7%),认为个人发展受限46名(占34.1%)。在毕业后的就业意向上,选择发达城市57名(占42.2%)、中等城市62名(占45.9%)、农村家乡医院1名(占0.7%),另有15人(占11.1%)希望改行。

2.2护生对职业规划概念的判断正确率

护生对职业规划概念的判断正确率见表1。

表1 135名护生对职业规划相关概念的认知比较

2.3护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的方式需求

对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的开始时机,共有31.9%(43名)的护生认为应该从大一开始,49.6%(67名)的护生认为应该从大二开始,另有17.8%(24名)和0.7%(1名)的护生分别认为应该从大三、大四开始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对职业规划训练的主要困惑分别是缺少实际训练(49名,占36.2%)、缺少教师指导(47名,占34.8%)、缺乏专业理论(21名,占15.6%)以及训练意义不明(18名,占13.3%)。个人获取职业规划训练的途径主要是上网浏览(87名,占64.4%)、与学长交流(23名,占17.0%)、自学相关书籍(15名,占11.1%)和家长传授(10名,占7.4%)。

3 讨 论

3.1强化正确建立“白衣天使”的“第一印象”

“护理是一项以心灵沟通,以生命温暖生命的崇高事业”,职业道德是护士素质的核心和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护理专业的价值包括服务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护士职业不只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操作,“三分治,七分养”寓含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调查表明37.0%的护生是自愿和家庭推荐报考护理专业、59.3%的属于校内招生调剂,而3.7%的则“入学后观望”,选择专业始动因素的差异、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成为影响护生建立稳定专业思想的重要原因[3]。要特别注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聘请专家、教授宣讲护理职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通过参加“授帽仪式”完成忠于护理职业的庄严宣誓;在通过早期接触医院、接触病人之中催化对专业的认同、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和正确建立“白衣天使”的“第一印象”,激发护生坚定学习目标、感悟职业生涯和建立心理准备的内在动力。

3.2正确认知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表1显示多数护生能够正确认知职业生涯的概念,但仍有近四成的护生未能正确判断“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评估、职业生涯规划”等概念;护生中71.7%来自农村且多为女性,88.1 %的护生表示毕业后意在发达或中等城市工作,但11.1%的护生准备改行且多为男生,“护理职业以女性为主体的传统观念、个人发展受限、劳动强度大”成为部分男护生入校后的主要“心理压力源”。社会的进步,民众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和现代高新护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希望毕业后进入竞争激烈的现代护理职业岗位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护生而言,就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前进目标,尤其是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操作技能和适应生存的技巧,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授之以渔”而成为护生适应激烈竞争需要的利器之一。

3.3建立护生职业规划训练的有效机制

调查显示,64.4%的护生主要通过网络了解护理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和有意识关注自己的前进方向,主要的困惑依次为缺乏专业训练、缺乏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和缺乏实践机会。18.5%的护生认为从大三或大四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但81.5%的护生认为应该从大一和大二进行职业规划训练,希望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职业规划理论,并实际训练制订个人的近期(大学学习)、中期(就业)和长期(岗位发展)规划的能力并知晓各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希望建立能常与专家、教授和高年级学长的面对面交流的机制,期望交换与接纳来自五湖四海同龄人的观点,扩大“人缘空间”并逐渐适应开放式大学生活,并将职业规划学习、专业学习、社会工作与人际交往能力和职场技巧等视为同行重要的直接需求。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有利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利于拓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导向性、实效性和广泛性,构建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荣誉感、对生命的热爱和社会责感,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内涵[4],这些渐进性的行为烙印有助于训练护生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为人才竞争时代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1]商临萍,许佳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11):2928-2929.

[2]陈松兰,陈惠,修云.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9A):1704-1705.

[3]Simone K.Work identities of nurses:Betweem caring and efficiency demands[J].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2004,9(3):274-304.

[4]丁建中,周红,衡艳林,等.构建“三点一线”教学模式强化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J].护理研究,2011,25(11):3001-3002.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2.037

2012-10-2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y042)。

倪圣(1987-),女,湖北荆州人,护师,硕士生,主要从事护理研究工作;通讯作者:丁建中,E-mail:dingjianzhong@yangtzeu.edu.cn。

G913.2

A

1673-1409(2012)12-R083-02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护生职业规划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