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卫,张 琼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2009年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大会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做出了积极回应,并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各行业都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严格控制能耗与碳排放。饭店业是旅游业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10年我国星级饭店营业收入占当年旅游业总收入的13.5%,同时,饭店业也是旅游业中资源与能源消耗较大,碳排放较多的行业,作为消费领域影响面较广的行业,饭店业需要承担其对社会与环境的责任,饭店的低碳化势在必行。饭店低碳化发展有赖于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措施的推动,其中系统性的评价标准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1]中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国外对低碳从环境、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角度进行了相关探索。其中大多侧重于气候变化领域,集中在减排成本估算以及减排政策、技术的可行性、路径的选择[2]等。对低碳的综合评价研究主要针对CO2减排技术,开发出一些减排评价模型,用来研究在全球、区域、国家范围内对经济领域的影响。Johnston等(2005)探讨了英国大量减少住房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可行性[3]; Treffers等(2005)探讨了德国在2050年实现1990年基础上减少GHG(greenhouse gas)排放80%的可能性;[4]Shimada等(2006)构建了一种描述城市尺度低碳经济长期发展情景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日本滋贺地区。[5]
国内关于低碳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于低碳概念解析、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的运用、低碳城市的探索与发展、低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其中也有一些学者对于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低碳建筑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索,如马军,周琳,李薇(2010)以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支撑和环境支撑5个指标反映低碳城市综合发展情况;[6]朱有志、周少华、袁男优(2010),选取碳排放、碳源控制、碳汇建设、低碳产业以及碳交易与合作五大类指标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体系,[7]但针对某一产业的低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研究还相对缺乏。
在饭店低碳与节能减排研究方面,魏卫,赵思香(2010)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影响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的5个主要因子,即“节能管理”、“经济因素”、“外在环境”、“信息交流”和“政府政策”等;[8]柳春锋(2009)讨论了运营中的饭店在电、煤(油)、水三方面的节能途径,指出了节能举措应保证宾客舒适度;[9]毕业亮等(2009)总结出深圳地区酒店建筑用能的特点是空调能耗较大,降低空调季节能耗和设置合理的新风控制手段对于酒店降低能耗意义重大。[10]
在饭店低碳相关评价方面,《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国家行业标准,这部评定标准提出了集安全、健康、环保于一体的绿色饭店评价体系,对促进我国饭店业的绿色环保做出了贡献,也对建立饭店的低碳化标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绿色饭店与饭店低碳化的内涵不同,其相关的评价标准会存在一定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绿色饭店与饭店低碳化对比表
由表1的对比可见,饭店低碳化与绿色饭店基础理论基本一致,饭店低碳化是在绿色饭店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饭店低碳化评价标准应更强调定量化、可操作性更强。
综上所述,目前低碳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成熟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关饭店业的低碳化评价标准较为缺乏,需要广泛借鉴其他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现有的《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不能满足饭店低碳化水平评价的需求,需要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来指导实践,本文在梳理分析大量文献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可供行业参考的低碳化评价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能促进饭店业的低碳化发展,并为学术界提供相应的研究借鉴。
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需设计不同层次、指标构成的系统及指标权重确定,本文尝试采取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饭店低碳化水平评价进行研究。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著名运筹学专家萨迪(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它是一种定性与适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决策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及多准则、多层次的比较与分析。
层次分析法研究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指标的筛选过程、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构建指标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遵循指标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可得性等原则,本文以低碳理论为指导,参考相关文献,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初步提出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指标层和要素层。
第一层目标层为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A; 第二层指标层则由碳排放指标B1、碳源控制指标B2、碳汇指标B3、碳减排措施指标B4、低碳行为引导指标B5、日常运营指标B6和控制监督指标B7等7个方面构成。第三层要素层在上述7个方面下设31项评价要素,构成了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采取实证调研法,进一步对指标进行筛选。
实证调研自2011年4月开始,历时3个月,调研对象包括国内外饭店业研究者及粤港澳地区饭店中高层管理者,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其中国内外饭店业研究者的地区分布涵盖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 粤港澳地区调研涉及的饭店从经济型饭店到5星级饭店,其中三星级及其以上饭店占总数的93%,企业性质包括不同所有制饭店,调研的饭店管理者包括饭店总经理、副总经理、工程总监、餐饮总监、房务总监、财务总监等。
调查采用包括国际学术会议、专家座谈会、饭店实地调研、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9份,其中有效问卷8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9%和84%。
在问卷回收基础上,本文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剔除和修改了调查问卷中部分重要程度得分低及专家意见协调性低的指标,最终确定由7大类指标共26项评价要素构建了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内涵解读如下:
(1)碳排放指标。通过饭店能源的相对消耗量间接衡量饭店碳排放水平。
(2)碳源控制指标。衡量饭店日常能源消耗中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鼓励饭店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传统能源的使用比例。
(3)碳汇指标。衡量饭店绿化和碳吸收的水平。
(4)碳减排措施指标。衡量饭店是否在建筑、装修、采光、空调、通风、灯具等各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减少电力和燃油供应,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5)低碳行为引导指标。衡量饭店在引导消费者绿色低碳消费观念转变上作出的努力。
(6)日常运营指标。衡量饭店运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对能源消耗的控制。
(7)控制监督指标。指饭店工程部对能源消耗的定期监督和统计工作。
在确定指标体系后,需要请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层权重。鉴于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专业性较强,饭店工程部比较熟悉,除4位来自于不同高校的饭店业学者外,笔者还邀请了6位具有15年以上工程工作经验的饭店工程总监,请这10位专家,就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分层次对指标两两比较并打分。
层次分析法一般采用1-9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以饭店低碳化评价作为总体目标(A),相对于总体目标而言,7大子指标(B)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两两打分法,如某一专家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2:
表2 判断矩阵AB
通过计算,上述矩阵的特征向量W1(即指标排序权值) =[0.353,0.184,0.125,0.078,0.046,0.057,0.157]T,CI=0.085,RI=1.32,CR=CI/RI=0.064<0.1,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其他几位专家的AB矩阵特征向量后,根据等值权重法,判断矩阵AB的最终特征向量W=[0.2693,0.1024,0.065,0.222,0.0935,0.1272,0.1206]T,即评价指标B1,B2 ,B3,B4,B5,B6,B7 在A内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2693,0.1024,0.065,0.222,0.0935,0.1272,0.1206。计算出B在A内的相对权重后,按此方法,可计算出要素层C各要素在B内的相对权重,即要素权重。
最后,指标总权重等于各要素所在指标层B的权重乘以对应的要素权重,如0.0964(C11指标总权重)=0.2693(B1权重)×0.3851(C11要素权重),按照上述方法,可计算出各单项指标的指标总权重。
根据上述的统计方法,经一致性检定(CR<0.1)后,对各位专家的权重矩阵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如图1所示。
目标层__________________ 指标层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素层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标总权重
图1 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上述分析得到了饭店低碳化指标权重后,可针对每家饭店,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以衡量每家饭店低碳化的水平,为饭店今后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就该评价体系中起主导影响的指标层与要素层的权重进行客观分析。
由计算结果分析,7大类指标层对饭店低碳化程度评分影响之大小,其权重依序为: 碳排放指标(0.2693)>碳减排措施指标(0.222)>日常运营指标(0.1272)>控制监督指标(0.1206)>碳源控制指标(0.1024)>低碳行为引导指标(0.0935)>碳汇指标(0.065)。
在指标层层面,碳排放指标(0.2693)和碳减排措施指标(0.222)的得分位列前两位,较其它指标的重要性高于一倍以上,表明了碳排放指标和采取各种碳减排措施对于饭店的低碳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26个要素的权重进行计算排序,列出权重重要性排名前8位的要素,见表3,进一步分析发现,碳排放指标中的单位面积能耗、单位收入能耗权重排名前2,所占权重均高于0.09,说明单位收入和单位面积能耗是考量碳排放的主要指标,与主要经营性指标联系密切,其中饭店单位面积能耗得分最高,达到了0.1以上。是因为单位收入能耗要受到饭店宾客入住率、营业收入的影响,相较而言,单位面积能耗能直接反映一个饭店对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能措施的运用。平均每房能耗的权重排序靠后(0.0564),可能是由于不同饭店房间类型不同,面积大小不同,不便于相互比较的原因。
表3 要素权重值排序
如表3所示,要素层中定期对用能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0.0783)排在第三位,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根据调研分析发现,仅凭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还不足以完全保证饭店节能工作的质量,只有设备合理的运行,才能使先进技术发挥作用,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量。饭店设备的保养得当与否决定了饭店设备能否提供正常的服务,减少运行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是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的一个不可小觑的途径。例如锅炉烟道的定期除尘、冷冻机组每年的清洗、中央空调电机、风叶等进行保养、维护、清洗等都能够起到确保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无功浪费的现象。
饭店主要用能设备单独安装计量仪表并每天登记(0.0739)在表3中排位第四,该要素的重要性表明饭店需要重视能源的统计工作,分区域、分设备安装统计仪表,每日统计能源使用情况。这是饭店低碳化区别于绿色饭店的特征之一,也是目前饭店业普遍比较欠缺的一点。未来饭店业的低碳化发展方向将不仅局限于节能,而将朝着碳足迹的测量、碳交易与碳补偿等方向发展,需要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饭店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建立更加完善和精细的能源计量、审计体系,为低碳化发展打下基础。
饭店采用节能空调及其节能率(0.0726)、饭店余热回收率(0.0673)的权重分列26项要素层权重中的第6和第7位,重要性较高,这与饭店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饭店总能耗50%以上的实际情况相符。降低饭店空调能耗,较常见手段即采用节能空调和进行余热回收,其中又包含了冰蓄冷空调、热泵改造、空调变频调速、自动温控系统、冷水机组热回收、烟热回收等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案,饭店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节能方案。在调研中了解到,华南地区饭店通过空调余热回收用于饭店热水供应,基本可以停掉6-9个月的锅炉烧水,既减少了烧锅炉的能耗与碳排放,还使废物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体现了低碳理念。
此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碳汇指标(0.065)在7大类指标层中得分最低。表明在低碳评价指标中专家的认可度较低。碳汇一般是指利用森林、草地等绿色植物吸收、储存或清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及其机制,饭店的碳汇主要通过绿化来实现。碳汇指标的得分低,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碳汇的重要性认识仍显不足,相关的测量方法还未取得共识与普及,另一方面也表示绿化的碳汇作用尚未被饭店所重视,仅被视为饭店环境美化的点缀。能源控制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在饭店经营发展中,饭店总的能耗会随着收入增长不断攀升,这就需要饭店在控制能耗的同时,尽量扩大绿地覆盖率,增加碳汇,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碳排放总量,平衡对环境的负荷,对于面积有限的饭店,则可以选择垂直绿化、种植爬藤植物等方式,也可起到增加碳汇的作用。
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为饭店业低碳化水平提供了一个评价方法,有助于饭店低碳化建设的推进,但本文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本文饭店调研范围主要在粤港澳地区,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饭店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否适用于更广范围内的饭店,仍有待进一步实践的检验。
其次,构建的部分指标还可以更全面,如在碳排放量的统计中,选择了单位面积能耗、平均每房能耗等有统计数据、实际可衡量的能耗指标,今后随着饭店能耗与排放等统计数据的完善,还可以增加一些考量指标。
最后,饭店业的低碳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努力在理念的前瞻性和实践可操作性之间寻求平衡,还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 London: TSO,2003.
[2] 鲁静. 国内外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方法评述[J]. 中国投资,2010(8): 100-103.
[3] D Johnston,R Lowe,M 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K Housing Stock by the Year 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 1643-1659.
[4] DJ Treffers,APC Faaij,J Sparkman,A Seebregts.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 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 System in 2050[J]. Energy Policy,2005(33): 1723-1743.
[5] R Kawase,Y Matsuoka,J Fujin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CO2 Emission in Long-term Climate Stabilization Scenarios[J]. Energy Policy,2006(34): 2113-2122.
[6] 马军,周琳,李薇.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165-167.
[7] 支家强,赵靖,辛亚娟.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其理论分析[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3): 43-47.
[8] 魏卫,赵思香,杨新凤,等. 酒店业推广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星级酒店为例[J]. 旅游学刊,2010(3): 35-40.
[9] 柳春锋. 旅游饭店节能途径分析[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5): 45-48.
[10] 毕业亮,张华玲,邱烷南. 深圳地区大型酒店能耗现状及节能分析[J]. 制冷与空调,2009(23): 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