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末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1)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
池末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某大学医学院2006级至2010级本科护生120 名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20名护理本科生中,仅有25.3%的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有积极情感,想改专业者达36.7%。结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情感与专业稳定状况不容乐观,应多方式、多渠道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护理教育
为完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笔者对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了一次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以深入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1调查对象
2011年3月至6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大学医学院不同年级的护理本科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96人,男生24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内容包含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年级、年龄、性别、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专业相关情况等。专业相关情况包括高考填报志愿情况、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选择专业的动机、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改换专业意愿、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分析等。
2.1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22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最终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80.0%。
2.2护理本科生高考填报志愿情况
在4个年级120名被调查者中,以第一志愿填报护理专业的仅12人,占10.0%,在其他志愿中填报者72人,占60.0%,另有30.0%(36人)属于调配到护理专业的。见表1。
表1 护理本科生高考填报志愿情况
2.3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相关情况
对护理专业非常热爱的仅有3人,占2.5%,而选“一般”者达77人,占64.2%。在选择护理专业原因中,因家人意见而填报者42人,达35.0%,而个人兴趣爱好者只有12人,占10.0%。对于毕业后就业方向的选择上,希望从事护理临床工作者占30.0%(36人),表示想换专业、考研也有22.5%(27人)。见表2。
表2 护理本科生专业思想相关情况 n =120
3.1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调查结果表明,120名护理本科生中,只有10.0%的护生是以第一志愿录取的,60.0%的护生非以第一志愿录取。其他30.0%护生则根本没有选择护理专业,而是通过学校调配到护理专业。表明护理本科生进入护理专业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调查还显示,近几年来,随着高考志愿级差的取消等改革措施,填报护理专业志愿的护生呈逐年增加趋势,而由学校调配到护理专业的护生呈逐年减少趋势。这说明随着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护理专业以其好就业、受到护生家长的亲睐而逐步跨入护理本科生的视野。而他们填报护理专业志愿并非因为热爱护理专业,而是因看好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或听从家长意见等原因,这也显示了护理本科生在选择专业时的盲从性。针对这种情况,护理教育者要抓好护生的入学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如可通过入学教育请护理界的优秀教师、知名人士讲述护理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激励,将学习和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专业情感与专业思想稳定性有极大的关联性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专业情感与专业思想稳定性状况不容乐观。120 名护理本科生中对护理专业怀有浓厚的兴趣与爱好者仅占10.0%,想改专业者达36.7%。通过访谈发现:越不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其改行意愿越强烈。另外,120 名护理本科生中,75.8%的护生认为护理职业是辛苦的、社会地位低的职业。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社会地位的消极看法,以及对专业前途感到茫然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护生专业思想稳定性。
增进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情感,一方面可以从培养护理本科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入手。兴趣使人产生正面积极的情感与态度[1]。培养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使护生对专业形成积极情感,消除其对护理专业的负面看法。另一方面,护理教育者要积极发展护理专业本身,切实提高专业的学科水平和专业地位。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并身体力行,告诉学生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不足,让学生在护理专业的发展和不成熟中确立自己的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此外,某些教师自身对护理专业存在消极看法,极易动摇学生的专业思想。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提高护理教师队伍的专业思想和整体素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护生影响巨大。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促进、强化护生专业情感的良性发展。
3.3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护理职业的意愿不高,职业规划不明晰
调查发现,36.7 %的护理本科生毕业后很有可能改行,22.5%的护生要换专业考研或另谋出路。这反映出护理本科生对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迷惘。通过访谈也发现,护理本科生对就业现状有一定认识,认为就业前景广阔,但护士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下,对护理职业感到迷惘。
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护理职业这种现象,一是与当前大学生普遍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择业观念与择业心态有关。二是与护理本科生早期缺乏对职业的规划有关。因此,在对护生进行专业情感教育的同时,既要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学会分析就业发展局势,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又要尽早对护理本科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较早而持久的职业规划可以减少学生未来职业的盲目性[2]。通过早期而持久的职业规划,使护生早期对自己所面对的专业做准备,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从而促进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稳定。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5.
[2]赵婉莉.论护理本科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2):283-284.
[编辑] 一 凡
R47;G525.5
A
1673-1409(2012)05-R068-03
doi.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5.033
2012-03-22
三峡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9034)
池末珍(1975-),女,湖北孝感人,主管护师,硕士,主要从事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