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英
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的策略研究
刘洪英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日趋明显,社会转型给我国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变化,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在这一特殊背景下,课题组通过抽样、网络等多种调查形式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出现思想道德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职业教育;德育;评价体系
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处在了一个空前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政策方面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需求上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伴随着普通院校的扩招,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或者是较差的学生进入了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难免会使德育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的出现。特别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倾向,价值观的冲突也必然地导致了职业院校的学生对道德标准的模糊和混乱。因此,深入了解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探讨和拓展职业教育所需要的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课题组通过抽样、网络等多种调查形式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状况,分析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与多元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日趋明显,社会转型给我国各个领域都带来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也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同时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虽然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然而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着诸如道德缺失、道德行为能力较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道德意识淡化,道德标准模糊
面对开放的潮流,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使传统道德的价值体系结构也产生了裂变,社会各个领域同时存在的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使处于象牙塔中的学生陷入了道德认知的困境。其明显的表现即为:道德意识淡化、道德标准模糊、价值取向的错乱、道德理想的迷失。学生们对道德理想、人生信仰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淡漠,道德评价标准也更加错乱,大部分学生越发关注“自我”、“金钱”、“利益”和“索取”,道德目标也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既要奉献也要索取”等内容。
课题组就这方面的问题分别向中、高职学校的学生发放了100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结果显示:当被问到考试诚信这一问题时:有近42%的学生认为“作弊要比补考好”,21%的学生认为“为了高分可以理解”,只有14%的学生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作弊”。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支持作弊的。而当被问到“在他人处于困境时,你的态度如何”时,只有46%的比例显示愿意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大多数学生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最好不介入”的选项。当被问到“在公共汽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你是否主动让座”时,有39%选择“主动让座”,47%选择“别人不让我也不让”,10%选择“假装没看见”。在这1000份的调查问卷中,虽然中职学生的道德状况稍微好一些,但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道德意识淡化、道德标准模糊已经成为了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在思想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知行不统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缺乏一致性
从总体上讲,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认知度: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助人为乐,遵章守纪,诚实守信。但是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道德评价标准也就出现了混乱,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随之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们越来越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虽然思想上对某些道德观念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具体行动中却往往又与该道德规范相背离,缺乏行为与意识的一致性,许多学生表现出了严重的知行不一的现象。下表是课题组就知行不一的现象进行调查的结果。(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的664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638份)。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道德知行现状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如表所示,多数职校学生虽然赞同正义、美德,但在实践中却不愿意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知行不统一的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许多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距。
(三)主流文化意识淡漠
当今,文化的多元化已经使大多数的学生陷入了文化的困惑。面对多元文化所提供的多种多样甚至是冲突激烈的价值观念、信仰选择,许多的学生已经失去了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对主流文化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疏离性和否定性,主流文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调查表明,“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短信文化”等各种非主流文化在校园中非常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传统文化为代表的这些主流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薄弱,主流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多元化时代,价值观的扭曲、道德规范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调查显示,虽然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自我约束力不强、道德意志力差也是不能让人视而不见的。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是:课桌上的字迹斑斑,画痕累累;同学间传阅的短信低俗、卑劣;而宿舍里无聊的“卧谈风”也已经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正是由于对主流文化意识的淡薄,校园中“重功利、轻德行”的现象也已屡见不鲜。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作为俱乐部的创始人之一,年过半百和沃尔沃打过三十年交道的杨学武对沃尔沃的感情最为深厚。早在上市90年代初期,杨学武就通过那时北京出租行业龙头企业—东方汽车公司,第一次了解了来自北欧的沃尔沃品牌。那时,经典的沃尔沃240车型曾作为北京的出租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穿梭。而造型方正的沃尔沃240以及出色的质量也让杨学武开始对沃尔沃这个当时国人还不太了解的汽车品牌爱得一发不可收拾。从1996年购买第一辆沃尔沃240开始,沃尔沃就成为杨学武至今购买过的唯一汽车品牌,甚至为了这份喜爱,杨学武还开了一间专攻沃尔沃车型的汽车修理厂,为国内更多的沃尔沃车主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并创立了老沃尔沃车主俱乐部。
作为社会的人,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活在当今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他们思想道德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社会分配的不公也在不断加剧,在多元化的利益分配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同时也出现了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主流的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冲击甚至否定,财富成为了做事的首选价值,善恶不分、良莠不分,道德的评价标准多维化,人生价值观功利化、世俗化。正是由于这些来自于社会的道德引导的错位、道德规范的失当,所以使学子们逐步陷入了道德认知的困境,对主流价值观的信仰也出现了动摇、进而在行为上也就出现了道德失范的现象。
另外,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便捷等诸多好处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正如人们所感受到的,网络的流行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但同时各种价值观念在网上的传播、渗透对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们的思想也造成了严重的侵蚀。虚拟的网络环境不仅容易使人的行为失去约束力,而且网络更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使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职业院校的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思想尚未成熟,对于如何正确掌控网络缺乏一定的能力,因此往往会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这也会对他们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的影响
“有知识缺修养、有技能缺思想、有技术缺理论、有热情缺毅力”,这是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一种普遍的认识。虽然这种认识有些偏颇,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我国职业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职业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所通常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在中职阶段是“政治课”、高职阶段为“两课”。然而,这两种“课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学校对这两种“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无论是课程建设、评估体系还是教学资金投入都是难以与专业课程相比的。而在高职院校中,“两课”的教学往往又是大班授课,教学中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社会实际状况的解析,对于学生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两课”上是很难得到让学生满意的答案的,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一直以来,正是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单一、陈旧,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做不下来、听不进去”的现实,所以这就使得德育教育的效果甚是一般,影响了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许多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除了借助于课堂教学外,还经常会借助于一些大型的活动来完成。但是,由于这些活动往往针对性不强、形式主义严重,特别是与社会、与校园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所以许多学生对这种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很是反感,甚至产生了厌恶的心理。调查中还发现,在很多学校,德育工作已经沾染了浮躁之风,工作中注重的是新闻效应,盲目跟风、华而不实,最终导致了教育的失败。
应该说,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但是课题组发现,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借口,对于像“大学语文”这样的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采取了能砍就砍的作法,即使不砍也变成了公选课程。这样就又减少了一种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从而建立起人生价值观、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当问到:“你认为在学校所接受的德育课程对自己有多大的影响?A、很大影响;B、有一些影响 ;C、基本无影响 ;D、说不清 ”时,只有3%的问卷选择了“很大影响”,而在问到“你现在所获得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是来源于:A、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 ;B、思想政治课程;C、相关的讲座;D、社团活动 ;E、专业课教师的讲解;F、社会实践 ”时,有近86%的答案选择了“相关的讲座、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不能不说,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方法、途径的单一化、形式化、功利化也是造成学生思想道德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
(三)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影响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德育评价体系一直是较多地沿用普通学校(高中、本科)的评价体系,重“知”不重“行”,教师处于评价的权威和主体的地位,忽视了职业院校的生源构成、办学模式和办学特点。在评价内容方面习惯于过多地倾向于学科知识,很少综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多重因素进行考查。在评价标准方面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用一个标准要求不同的评价对象,忽视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评价重心上往往沿袭以考试为主,过多地注重成绩结果,鲜有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和实际状况,忽视了被评价者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从德育评价的方法看:评价的方法经常是采用一学期一次的“集中”评价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考评,缺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或德育表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形成性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再看德育评价的模式,一般为:学生自我评价——同学外部评价——班主任(辅导员)评价——得出评级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德育评价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德育评价的单一化、标准化、结果化不仅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与成长的规律,而且还违背了德育教育的客观实际,造成了德育工作效率的低下。
多元文化背景下,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探索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并且要构建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的体系。
(一)根据职业教育生源的实际情况,找准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
众所周知,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习惯较差,自律性不强,而且由于学习上受到的挫折,考入中、高职学校后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对所在学校及职业教育更是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不仅无法对自己有一种正确的定位,相反还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这样,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就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但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注意到:职业院校的学生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自主、自立意识强,更是渴望成才、成名。鉴于此,我们就应该从现实的视角去重新认识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德育工作的目标定位。
所以,在如今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就应该在充分考虑生源特点的前提下,基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他们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既要着眼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又要着眼于学生做人与成才的教育。在保证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独立的前提下,能够使他们不仅具有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心理素质,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要引导他们形成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的自我品质,从而能够真正体现出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特色。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培养途径
职业教育应该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向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但是,课题组在对中远物流公司等多家用人单位调查后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现状并不满意。对于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已不再是企业用人首先考虑的要素。结果虽然出乎意料,但这已经表明,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多地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方面,教育教学工作很少做到引领着学生去了解、领会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精神,这种教育教学与用人单位需求上的严重脱节就必然地导致了毕业的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根据“用人单位对职校学生职业素质期望状况”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用人企业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缺乏的三条职业道德素养依次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而这些正是学校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因此,为了学生能够符合职业化的需求,职业教育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这种轻德行重智力的教育模式,要能够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必须要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放在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让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
而在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培养途径上,职业教育应该结合职校学生职业生涯的特点、规律,实施符合学校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模式,要根据社会、用人企业对学生道德素养需求的具体标准建立起科学的、实用的道德素养的培养体系。要改变现有的这种主要靠课堂理论灌输来完成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要学习和借鉴德国、英国等职业教育比较先进的国家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既要沿袭课堂教育这种传统的方法和途径,还应该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在此,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应该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要重视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要能够采用通过创设氛围来育人的这种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要重视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要大力推行校园职业化的教育。事实上,德育育人的精髓就在于氛围育人,所以,学校在教育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中都应该吸收企业文化中有价值的元素,丰富、拓展教育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使职业教育的校园氛围能够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应该通过打造职业化的校园氛围,缩短学生与社会、企业的距离,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也只有适应了企业环境、接受了企业文化,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体会企业精神,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职业教育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标准的具备综合素质的职业人才。
(三)构建、完善科学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
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在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下,职业院校的德育评价工作也必须要面对、承认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要根据办学的性质、生源的特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要实现“三新”。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是超前的而不能是滞后的,它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应该能够体现出多元化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需求,要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创新而不能守旧。首先,德育评价的目标要新。德育评价的目标不仅要符合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要符合评价对象自身发展的规律,要从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角度来设定德育评价的目标,并且能够充分体现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实目标。其次,德育评价的指标要素要新。德育评价在以学校的德育目标为依据的基础上,其指标要素应当体现出多元化社会的内涵,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要通过德育评价指标要素的科学、创新,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德育评价的方法要新。在评价的方法上要实行多维评价,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学生在学校政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方法,既要注重学生校内的评价要素,还要注重对学生校外的诸如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评价,要拓展对学生的评价空间,拓宽对学生的评价途径,实现对学生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
2.实行动态、个性化的德育评价。德育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保护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评价,更应该在准确掌握其起点、特点的基础上,综合他们各阶段的表现,用发展的眼光再去评价他们。评价过程中应该增加对学生情感的投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要增加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然而,现有的德育评价体系往往缺乏对学生个性特征的关注,缺乏对学生动态发展的关注。但学生毕竟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在每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背景下的变化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德育评价就应该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特点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建构出符合学生主体特点的动态的、个性化的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时,要注重体现过程中的形成性的评价,对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评价表述,而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要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评价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目的。
3.实行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评价。德育评价应该秉承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具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立不仅要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而且要符合学生德育的实际状况,要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评价要力求全面,避免片面,评价体系要具有层次性。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符合德育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要充分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同时,评价指标的设立还要具体、细化。指标分类要系统而又不交叉重叠,单项指标要独立、明确,绝不能只是设立一些抽象的或是概念化的条条框框,要便于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测评及评价对象照此自评,要能简便而明确地体现出被评价对象的等级量标,即要体现出一定的可操作性。总之,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既逻辑严密又实用、易于操作,要做到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效结合。
4.实行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德育评价应该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即实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自我评价时,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在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德育实践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能够自我教育,进而促进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为了体现公平的原则,德育评价应该在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民主评价,从而起到激励、唤醒和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学生自律性可能会差,民主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们营造出一种健康的评价氛围。同时,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避免学生们对自己的宽容,对他人的苛责,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两种评价方法一定要相互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够使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成为德育育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德育工作是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德育工作内容的确立、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育过程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具有导向性的作用。而职业教育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我们必须要构建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顺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付健.创新高职德育途径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6).
The Research on Building Mor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U Hong-ying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Tianjin300451 China)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diversity of social values,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brought changes to all the fields in China,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of vocational students.Thus,the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the survey on vocational students'moral state by sampling,network and so 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ason of moral problems of vocational students.Besides,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moral education syste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education;moral education;evaluation sy stem
G711
A
1673-582X(2012)04-0043-06
2012-01-06
天津市重点调研课题《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的研究》研究成果(JWDY-20113022)。
刘洪英(1965-),女,天津市人,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人文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