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英,张月卿,马会娜,张瑞红
脑卒中以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量的研究表明对已发生的脑卒中无论多么完善的治疗,其预后均不很理想。众多脑卒中幸存者在患病后经受身体残疾和心理障碍的折磨。脑卒中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的残疾,还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工业化国家,脑卒中居于成人伤残的首位病因。
1.1 研究对象 以保定市某院神经内科2010年10—12月出院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和家属不配合评测者。
1.2 方法 调查内容:(1)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职业、病因、性别、躯体活动能力。(2)改良Rankin量表:共分6个等级,从0分的无症状到5分的重度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3)日常生活功能能力量表 (BI):包括自理活动、转移、行动等10大项20小项内容,共100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在国外的有关研究中已得到了充分验证。
本调查共对102例患者出院时恢复情况进行了统计,以MRS评分>2分为致残,致残率为82%。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3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的致残率存在差异 (P<0.05),年龄越大致残率越高。性别在日常生活能力 (BI)量表中存在差异 (见表1)。
研究显示,约1/3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存活的患者需依赖他人生活,超过2/3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本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脑卒中致残率达82%,高于戴红等[2]调查北京51例患者的致残率72.5%,其调查显示60~89岁组致残率显著高于40~59岁组 (P<0.05)。影响患者独立功能评分的因素依次为年龄、卒中次数和偏瘫侧。本调查中不仅年龄因素有差异,男女BI中比较存在差异,与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结果不同,可能与本调查时间有限有关。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过后如不能及时得到规范、有效的康复指导,没有及时对脑血管病后遗造成的痉挛、强直和异常运动模式进行正确的训练,会造成患者的畸形康复。很多患者走路时患腿存在不同程度的画圈现象,患侧上肢呈挎篮状,手指并拢,肌肉僵直,对于患者的生活自理,重返职业,重返社会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身心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有研究显示,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未行规范社区康复治疗的患者,充分体现了社区康复的重要价值以及社区康复在“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规划中所不可替代的位置[3]。
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受限,患者文化程度低,意识不到规范康复的必要性;同时农村患者居住分散,所处环境的医疗资源,尤其是专业的康复器械、人员、技术极度匮乏,导致患者得不到规范、有效的康复指导。鉴于此,政府应对基层卫生工作给予资金、人员、设备支持,进行专业康复人员培训,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社区干预。患者及家属对康复知识了解较少,应提高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水平,使患者得到系统的康复,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鼓励其他家庭成员参与照顾脑卒中患者,不仅能够减轻主要照顾者的生理负荷,还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另外,为脑卒中居家照顾者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将有利于降低照顾者的社会负荷和经济负荷[4]。
表1 脑卒中患者Rankin量表与BI量表调查结果 (n=102)Table 1 Results of Rankin and BI scale in the stroke patients
1 王素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 [J].中国全科医学,2004,7(4):218.
2 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3 张金声,黄永禧,李和兴,等.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3B):519-521.
4 徐淑芹,刘纯燕.脑卒中病人的照顾者负担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7A):1702-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