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配方研究

2012-11-13 12:45:18许占伍倪小军刘记水殷秋香
食药用菌 2012年5期
关键词:玉米粉金针菇氮源

张 鹏 许占伍 倪小军 刘记水 吕 洁 毛 懋 殷秋香

(江苏东越生物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133)

液体菌种是食用菌领域正在研究和使用的一项新技术,特别是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今天,液体菌种已成为菌种发展的新趋势[1]。而液体菌种质量是应用液体种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企业的 “经济命脉”。采用合适的液体菌种培养基,是实现金针菇工厂化稳定生产的关键之一[2]。

目前,国内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中仍以固体菌种为主[3]。为了做好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栽培中的推广工作,我们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DY-1培养基的筛选,确定适合其生长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保证其稳产、高产,提高栽培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 DY-1为日本引进的液体菌种,由江苏东越生物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方法

(1)氮源筛选。以蔗糖2.0%、KH2PO40.2%、MgSO4◦7H2O 0.1%为基础配方,分别添加1.5%的麸皮、玉米粉、酵母膏、蛋白胨作为氮源。在18~19℃,180 r/min条件下培养168 h后,测量液体菌种DY-1的菌丝湿重和培养液pH值。

(2)碳源筛选。以玉米粉 1.5%、KH2PO40.2%、MgSO4◦7H2O 0.1%为基础配方,分别添加2.0%的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作为碳源。在18~19℃,180 r/min条件下培养168 h后,测量DY-1的菌丝湿重和培养液pH值。

(3)发酵罐培养基中的碳氮比试验。以蔗糖2.0%、KH2PO40.2%、MgSO4◦7H2O 0.1%为基础配方,添加的玉米粉浓度分别为 0.3%、0.5%、1.0%、1.5%、2.0%和2.5%,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外加热法)测定总碳含量,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4]。C/N比分别为 100∶1、60∶1、40∶1、20∶1、10∶1和 5∶1, 依次编号为1~ 6号 ,在18~19℃、0.1MPa条件下,发酵罐培养168 h后,测量菌丝湿重及培养液pH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源 由表1可知,以玉米粉、酵母膏和蛋白胨作为氮源,每10 mL培养液中的金针菇菌丝量分别为1.955 g、1.920 g和1.901 g,明显高于以麸皮作为氮源的菌丝量1.542 g。玉米粉作氮源的菌丝球直径较小,形状均匀。4种配方培养液的pH值都为中性偏酸。

表1不同氮源配方的金针菇菌丝生长情况

2.2 碳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以蔗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每10 mL培养液中的金针菇菌丝量均较大,分别为1.786 g和1.783 g,其次是以葡萄糖作碳源,为1.723 g,均明显高于以淀粉作碳源的菌丝量1.034 g。以蔗糖作碳源的菌丝球形状大小不均;麦芽糖和葡萄糖作碳源的菌丝球直径较小,形状均匀。淀粉培养液的pH值低于其他3种配方,为6.20。

2.3 碳氮比 由表3可知,C/N在10∶1~40∶1之间,菌丝生长较好,特别是C/N为20∶1,即蔗糖2.0%、玉米粉1.5%、KH2PO40.2%、MgSO4◦7H2O 0.1%的配比所得的菌丝湿重最高。因此可确定该配方为生产用最佳配方。

表2 不同碳源配方的金针菇菌丝生长情况

表3 发酵罐中不同碳氮比培养基的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与其他几种氮源培养的菌丝形状和菌丝体含量比较,并考虑原材料市场的差异性,认为在工厂化生产中,选择以玉米粉作氮源,蔗糖作碳源的培养基较适宜金针菇液体菌种DY-1的生长。

液体培养基中碳、氮含量对菌丝的影响极为明显。氮源过多,会使菌丝生长过于旺盛;而pH值偏高,氮源不足,则菌丝体繁殖量少,影响产量。碳源过多,易形成较低的pH值;碳源不足,又易引起菌丝体衰老和自溶。因此,液体菌种的培养基配比中,在充分注重碳、氮含量的同时,更应把握好相应的碳氮比。液体培养基筛选结果显示,适合DY-1的最佳液体培养基组成:蔗糖2.0%,玉米粉 1.5%、KH2PO40.2%、MgSO4◦7H2O 0.1%,最佳pH值为6.4~6.6之间。

[1]张引芳.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J].食用菌,2004(6):11-12.

[2]王增术.白色金针菇母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 [J].食用菌,2011(9):45-51.

[3]高淑敏.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筛选试验[J].北方园艺,2011(12):87-91.

[4]赵 燕,战琨友.常见菌草的碳氮比测定[J].食用菌,2006(2):29-30.

猜你喜欢
玉米粉金针菇氮源
不同发酵处理对玉米粉加工特性及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改良玉米粉的综合利用及研究进展
普通玉米粉、糊化玉米粉对蛋糕品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2016年16期)2016-09-12 03:10:15
金针菇家常吃法
金针菇转潮期管理七要点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金针菇营养成分比较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30
无机氮源对红曲霉调控初探
中国酿造(2016年12期)2016-03-01 03:08:11
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的氮源优化研究
中国酿造(2014年9期)2014-03-11 20:21:03
响应面分析法和氮源改进优化L-赖氨酸发酵工艺
不同外源碳对AM真菌吸收氮源合成精氨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