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娜 闫 静 周祖法 袁卫东 王伟科 宋吉玲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所菌种站,杭州 310024)
猴头菇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和发酵菌丝均可入药。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对多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栽培猴头菇的原料很广泛,传统栽培主要的培养料为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通常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用[1]。近年来,杭州地区利用桑枝栽培黑木耳、香菇已经为菇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并已应用到秀珍菇、姬菇、杏鲍菇等珍稀食用菌栽培当中,我们采用桑枝代替部分原料进行猴头菇的栽培试验,确定最佳的添加比例,降低原料成本,取得了较理想的栽培效果,为猴头菇规模化栽培指明经济、简便之路。
1.1 供试菌株 猴头菇H-1,来自福建省。
1.2 培养基配方
(1)母种培养基。采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 g,琼脂20g,蛋白胨5 g,酵母膏1 g,水1 000 mL,pH值为5.5。
(2)原种培养基。棉籽壳78%,麸皮20%,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
(3)栽培料配方。配方①:桑枝屑10%,棉籽壳68%,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②:桑枝屑20%,棉籽壳58%,麸皮20%,石灰1%,石膏 1%;配方③:桑枝屑 30%,棉籽壳48%,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④:桑枝屑40%,棉籽壳38%,麸皮20%,石灰1%,石膏 1%;配方 ⑤ (CK):棉籽壳 78%,麸皮20%,石灰 1%,石膏 1%。各配方含水量均为65%。
1.3 试验方法
(1)菌包制作。每袋装干料0.54 kg,每个配方100棒。将培养料装到袋内,松紧适度,装料后用线扎口,在火焰上熔封,然后用特制打孔器,在塑料袋的一侧等距离打4~5个接种孔,孔径1.5 cm,孔深2 cm,用胶布贴在接种孔上。
(2)菌包消毒与接种。灭菌采用高压灭菌锅,料袋分层放置,保持压力0.15 MPa、温度121℃,灭菌2 h,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待温度降到50~60℃时出锅[2]。接种时进行消毒处理,料温降至30℃时将料袋及猴头菇原种放入接种室内。无菌接种台采用紫外线消毒杀菌,进入接种室须换上经消毒的工作服和拖鞋并戴口罩,以防感染。接种时揭开胶布一角,从原种瓶中取一勺原种放入孔中,再贴回胶布。
(3)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床架上,胶布口逆向朝下培养发菌。移入大棚前,采用石灰对棚进行消毒杀菌。棚内温度维持在26~28℃,空气相对湿度65%~70%[2]。棚顶用遮阳网遮光,使棚内基本黑暗。要加强通风管理,接种后每星期检查一次,及时剔除被污染栽培袋。观察记录菌丝长势,于棚内培养60天左右。
(4)出菇管理。当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开始扭结,呈现白色凸起时,为子实体发生阶段。此时撕去菌袋上胶布,作为出菇口,出菇口面向地面方向的间隙处,使其逆向生长。出菇温度为12~16℃,空气相对湿度85%~90%,光照强度为6 000 lx,诱导原基形成,保持空气新鲜,大棚两侧挂草帘,防止被风直吹,影响出菇。
(5)采收与转潮管理。用割刀从子实体边缘插入料面,沿料面切割而下,除去杂质后,按照配方进行分组记录产量并作生物学效率分析 (生物学效率=每瓶出菇鲜重 (kg)÷每瓶干料重 (kg)×100%)[3]。采收后除去料面杂质停水养菌48~72 h,再按要求进行前期管理,促进转潮,随后转入出菇管理。
2.1 不同培养料配方猴头菇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配方是⑤,其次是配方①和②;含有桑枝屑的培养料配方中,产量最高的是配方②(桑枝含量20%),仅次于对照配方⑤,达到31.5 kg/100棒;在菌包成品率、生物转化率上,配方①、②、⑤差异不大,配方④较低。
表1 5个培养料配方的猴头菇生长情况和产量比较
2.2 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猴头菇出菇性状 对不同培养料配方的猴头菇子实体菌丝长势、畸形菇和出菇潮数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2)表明:培养料配方②和⑤较好,其次是配方①,配方③和④的物理性状反应较差,商品菇产出率较低。
表2 5个培养料配方的猴头菇出菇性状比较
根据不同桑枝屑含量培养料对猴头菇生长、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培养料添加少量(20%以下)的桑枝屑对猴头菇菌丝的生长、产量和商品性状,不存在负效应。但是桑枝屑含量达到一定比例 (30%)以上,猴头菇的菌丝生长速度减慢,生长势变弱,污染率提高,生物学效率降低,畸形菇比例提高,不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加工利用。
[1]孟庆国,周建树,赵 杰,等.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2007(3):40-42.
[2]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3]吴政声.生物学效率刍议 [J].食用菌,199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