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 310053)
多模态的PPT课堂演示与高职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
徐 芳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 310053)
以高职学生两学期40个PPT演示作品作为研究资料,从PPT语篇的模态及构图意义的角度分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多元读写能力的变化。研究显示:高职学生能从使用单模态的文字语篇逐渐过渡到较合理地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模态表达意义,但PPT语篇中的文字处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此外,PPT语篇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改变了英语学习理念,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多模态;多元识读能力;PPT课堂演示
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给英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带来了影响。为改变长期存在的“语言中心主义”现象,学术界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多元读写能力有多种界定,Williamson认为多元读写能力指的是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胡壮麟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包含文化识读和技术识读,其中的技术识读也就是多模态识读,指参与者能在信息环境中学习、工作并构建意义等,他还指出“传统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不仅要进行读写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尽管说法不一,但传统意义上只涉及读与写的个人认知行为,多元读写能力则不仅限于此,它与最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人与人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目前国内就多元读写能力与英语教学已开展相关的研究,语料为PPT的竞赛作品或本科院校学生的 PPT材料。本文则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在课堂的多次PPT演示中变化的分析,思考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文章研究的PPT材料源于笔者2011年任教的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大一两学期的学生课堂PPT演示资料,其内容为与所学习主题相关的八次小组课堂PPT演示材料(包括小组汇报、产品介绍、实训展示等),共40个PPT作品。选取五次的PPT材料是为了探讨在多次的PPT演示中该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转变。
由于 PPT演示的时间限制(不超过3分钟),40个PPT中最短的只有5张幻灯片,最长的有30张幻灯片,多数为10个幻灯片左右。胡壮麟提出PPT语类包含四种类型,即提示型 、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在所收集的40个语料中,主要是提示型、直观型和劝诱型,没发现分析型语篇。下面分别对这三种类型进行语篇的模态和构图意义分析。
提示性语篇旨在通过特定的展示方式帮助受众更好地去理解演讲者的意图,理清演讲的思路和层次。图1是一学生在期初以文字的形式完整地向受众展示了讲述的内容。但逐渐地,PPT作品中更多地出现类似图2的点句文字模态形式。在该形式中,文字不再是演示者语言的重复,而是对某产品介绍的提炼概括,便于向受众提供清晰的线索,确保课堂交流的条例性、实效性。换言之,学生在借助于PPT展示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以点句的模态去构建PPT的意义,并通过色彩的对比、字体字号的选择和空间布局使PPT的要点凸显出来。通常,在学生的 PPT作品中,提示性的语篇通常出现在PPT的起始页,旨在介绍展示要点、突出重点,从而使PPT的演示尽量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而缺少该语篇的课堂PPT演示中,讲解经常缺少重点和层次,受众对PPT的信息接受也较少。
图像和图片在PPT中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同时克服学生英语听力的困难。如图3所示,学生以四幅图片的形式展示了淘宝店中的四种新款产品,而后是对其产品的逐个介绍。图4的三张图片则直观地介绍学生实训中所经历的三个场地,而后重点讲解了制作千斤顶的过程。该图片是对其实训的一个小结,让受众感受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相关性。在该类模态中,不少PPT页面的左边是图像,右边是大篇章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多是对图像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演示者往往关注对文字的讲解而忽略受众对图片的直观感受。因此,为更好地符合PPT语类的特点,文字与图像模态结合的语篇需符合特定的规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劝诱型的PPT语篇主要是通过色彩、动画和音乐等模态的运用,使受众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接受PPT的内容,进而实现演示者的劝诱意图。图5展示的是介绍一款在线语音英语学习软件的一个PPT语篇。在整个PPT的讲解过程中,演示者穿插了音乐、动画以及软件现场演示使用的过程;尤其是动画和现场的演示,给受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实现了PPT演示者与班级同学分享英语学习软件这一目的。图6是一学生在讲解金工实训小结的PPT过程中穿插的Flash,该演示者通过英语歌曲、动画、讲解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实训中“砂型铸造”这一环节。与该主题的其他以图片、文字模态等描述的PPT语篇相比,该语篇更多地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晰感与听觉上的愉悦感,语言叙述清楚、通俗易懂。
通过五次PPT作品的比较,学生对PPT语篇的掌握能力呈现两个特点:第一,学生可以从单模态的文字语篇逐渐过渡到能较合理地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模态表达意义。第一次作业展示的5个 PPT中,基本都是提示性文字语篇,内容完全是文字的叙述(如图1)。到第八次的5个PPT作品中,其中3个都能较好地运用多模态去表达意义(如图5)。从文字模态、图像模态、图片模态+文字模态到综合运用含有“图片+文字模态+声音模态”的 PPT语篇,更好地实现多模态的PPT语篇,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实现更有效率的课堂沟通;第二,学生PPT语篇中文字的处理能力需提高。从整个 PPT画面的文字(如图1)过渡到以点句的模态,从完整地将演讲稿粘贴在PPT页面到控制每页PPT的字数,学生在PPT的制作过程中逐渐地学会用英语去概括信息,并学会用简要的语言进行表述。
与韦琴红研究的学生PPT作品资料来源仅限于网站不同,本研究收集的作品中,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相关,除网络资料外,文字材料部分是学生的“创作”;图像材料约50%源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拍摄的照片、视频。PPT语篇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对英语学习理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第一,多元化的PPT语篇信息丰富了英语学习的领域,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同。学生在制作和展示英语PPT的过程中,对原有的单纯“应试”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冲击”,可吸引学生将英语的学习与自身的需求及爱好相结合;第二,课堂上学生 PPT语篇的使用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激发教师提高信息技术修养。
多媒体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PPT语篇也呈现多模态化,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在不断的制作、演示PPT语篇的过程得到提高。PPT语篇的多模态的学习如同一把双刃剑,合理地使用可以集中受众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反之则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瞬间“热闹”后有“空空”之感。课堂学生的PPT语篇演示需强化学生搜索信息资料能力的指导,尤其是英语关键信息能力的查找;同时,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教师课前需对学生的PPT演示进行指导;还需加强学生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学习。
[1]朱永生多元读写能力研究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8(4).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7).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4]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5]韦琴红.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9(3).
[6]张征.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外语.2010(7)3.
通联: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28号机电学院人文社科学院(310053)。
G642.45
B
1008-7508(2012)09-0036-03
浙江省2011教科规划项目《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高职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04110106)的研究成果。负责人:徐芳,主要参加者陆青亿、方国爱、王铁铭。
2012-05-17
徐芳,女,安徽安庆人,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