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专业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的探索

2012-10-20 12:19:38刘桂娥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型学生党员

刘桂娥 安 娜 肖 华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按专业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的探索

刘桂娥 安 娜 肖 华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文章介绍了当前高校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几种主要模式,分析了按专业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优越性,并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对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

学生党建;支部设置;学习型组织

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组织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基本支撑点,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圆满完成的战斗堡垒。①科学、规范、合理地设置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设置学生党支部的主要模式的介绍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高校党组织设置模式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归纳起来,主要采取过四种方式设置学生党支部,分别是单一党支部式、单一年级支部式、班级支部式、专业方向支部式。

1、单一党支部

这种模式将一个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所有学生党员都集中设置成一个支部。它的优势在于高校党支部总数较少,便于校党委对党支部开支精细化管理,主要适应于学生党员人数较少的单位,高校扩张前各大高校主要采用此种模式设置学生党支部。

2、单一年级支部式

即将一个年级的学生党员放置在一个支部。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日常管理普遍采用按年级管理,一般每个年级配备一名辅导员。在学生支部设置方式上,各高校希望可以借助这种已有的体系开展工作。于是,年级支部式是当前高校支部设置的主要模式,由年级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这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的指导模式之一。但是,此模式会出现一年级学生党员数太少,致使组织生活无法开展,而到大四党支部全是高年级党员,人数多又缺乏活力,随着学生毕业支部被撤销,支部文化也随之流失,造成资源浪费。

3、班级支部式

按照班级设置学生党支部,将一个班的学生党员放置在一个支部。主要适用于党员人数比较多的高年级班级,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借助已有的班级建制开支党支部工作,工作方式灵活多样,支部书记可以由班主任担任,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结合比较紧密。但是,此种模式将学生党员局限在一个班级内,不利于学生党员之间开支纵向和横向的交流,开阔视野。

4、专业方向支部式。

此模式一个专业的学生党员放置在一个支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专业教育也随之深入到高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学生党支部作为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将同一专业的学生党员放置在一个党支部,这样有利于支部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可结合专业特色来加强和充实学生党员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形成支部的核心优势。该模式适用于学生党员人数比较多,各专业学生数相对平衡,设立的支部既不显庞大,又不显过小。②

二、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党员人数持续上升,按专业方向班号的奇偶或“1,2 3,4”的排列组合垂直设置党支部,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其优越性也日益明显。

1、人数稳定、规模适中

按专业方向班号的奇偶或“1,2 3,4”的排列组合垂直设置党支部,一个支部中四个年级的党员都有,党员人数多在20-40人之间,支部规模适中,组织生活受时间地点影响较小;人数也相对稳定,变动有规律,每年在老生毕业和新生进校时有所调整,形成火炬接力式的支部调整方式;而且各支部发展党员的数量和速度均匀。

2、专业性、长效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相互交流、纵向联动,老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手把手的指导新党员,“传帮带”的作用比较明显,新党员不仅在党务工作方面有所收获,而且从专业知识角度也可以向老党员学习经验,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教育,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提高支部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而且支部党员属于同一专业方向,各种情况比较类似,开展组织生活时比较容易步调一致,更重要的是支部纵贯数个年级,其工作经验与制度可以不断的积累、继承和发扬光大,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成熟的支部文化。

3、有利于党支部的梯队建设

此模式较彻底地解决低年级没有或学生党员少、发展任务重的问题;也能较好地解决毕业班学生党员多、集中组织活动难的问题。不会因个别班级有事而造成正式党员到会少、支部大会开不成的问题。通过较早的让低年级学生参加支部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从而加深对党组织的了解。按照“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早发展”的要求,让高年级学生党员考察、培养低年级学生,充分整合组织建设力量。

三、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该学院有百余年的历史,学院的党组织在支部设置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逐步形成了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式的优越性逐步得以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拓进取,创建人性化组织结构

第一,与时俱进,调整党支部结构。该学院开办较早的专业有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简称木工)3个专业,随着学科发展,增加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简称森游)、旅游管理(简称旅管)等专业,原有的专业林学、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又分了多个专业方向,5个专业每个年级大约有2到4个班。在高校扩招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党员数量相对较少,采用按专业设置学生支部的方式,一个专业设置一个党支部,有5个学生党支部;在2007年10月,林学院按专业方向班号的奇偶或“1,2 3,4”的排列组合垂直设置了19个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多在30人左右,规模适中,有利于开展工作。在2009年11月,在坚持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生党支部模式的前提下,适当减少了林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党支部数量,调整后共有11个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多在40人左右(见表一),并且明确规定支部委员会的结构:设委员3名,其中支部书记1名,组织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教师党员原则上不再直接担任学生党支部委员,由学生正式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委员,辅导员担任专业党支部的指导老师。

表一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2012年3月数据)

第二,完善组织架构,搭建培养党员的平台。2008年1月招聘各学生党支部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成立了党委信息中心,设有党务部、新闻部、技术部和秘书部,主要负责协助党委开展党建工作,包括学院党务、宣传和网络维护工作。以给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分配一定的社会工作的方式,锻炼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综合素质。林学院党委还建立了入党联系人制度,由高年级的同专业的学生党员担任低年级班的入党联系人工作,收集、整理负责班级的积极分子资料,经常到群众中去了解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然后就具体问题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及时做好详实的记录;阅读积极分子思想汇报,针对思想汇报中反映的具体情况和在同学中了解的问题,入党联系人定期(每月一次)同积极分子谈话沟通,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通过谈话,对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对其思想中出现的迷惑、错误观点做出正确的引导,有特别突出的问题,向党组织汇报。

2、目标一致,建立组织共同愿景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位一体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该学院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支部,学生党员专业相同,学习方向一致,普遍建立了“以学习专业为中心,以学习党的理论和关心时政为基本点,以争当学生的先锋模范为目标”的共同愿景,党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自内心地努力工作学习、追求卓越,齐心协力推动整个支部的“运转”和前进。

3、增进交流,开展团队学习

该学院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党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仅使团队整体的绩效大幅提升,而且使团队中的成员成长得更快。一个学生党支部团队,相似的环境便于学生党员相互交流学习、监督促进;同在一个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可能面临很多与党支部中其他成员不同的见解与行为,因此,学习型党支部团队学习的修炼就从“对话”开始,成员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进入真正统一思考。党员在经过换位思考、互相理解等过程后,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③

4、营造良好环境,实现自我超越

“志同道合”的学生党员团结在一个党支部里,共同探讨党的理论、了解时政、切磋专业学习,学习的形式可以是正式的组织生活会,也可以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例如园林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就经常组织党员参观岭南园林建筑,林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则开展为树木挂牌活动,森林资源与旅游管理的学生党支部组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据2011年统计,木材科学与工程第二学生党支部32名党员中有28人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奖励,有2名党员获得国家奖学金;90%的党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支部党员没有挂科现象,三年级党员平均绩点达到3.5,党支部荣获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创先争优”先进党支部。可见,该学院按专业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营造了良好环境,党员和党组织均实现了自我超越。

四、结束语

笔者就目前高校设置学生党支部几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的实践探索为例,认为按专业方向班号垂直设置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模式是目前比较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选择,相信随着对本模式的不断完善,它终将显示出更多的潜在优势。

注 释:

①徐煜丹,陈芳,袁旦.高校新的支部设置模式下学生党建工作研究.高教与经济,2007,(2).

②金坚强.试论学生党支部的“班号垂直设置”模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1).

③战昕,朱桦,杨燕群.浅谈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卫生职业教育,2004,(3).

[1]胡振宇.学习型组织理论视域下的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6).

[2]徐德平.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构建途径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6).

[3]赵莉.学生党支部按专业方向设置模式的探索.管理科学文摘,2008,(3).

[4]陆文戈,胡安定,张红烽.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实践与研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5]彭海.必然·应然·实然——也谈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构建[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1).

G641

A

1008-7508(2012)09-0024-03

本文为2011年华南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建设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模式研究。(编号:DJ2011022),项目负责人刘桂娥,主要参加人员:安娜,肖华,杨瑞春。

2012-06-23

刘桂娥(1979~),女,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正科级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安娜(1985~)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副科级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肖华(1980~),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正科级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型学生党员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作品精选
声屏世界(2022年21期)2023-01-07 12:53:10
华南农业大学生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中华家教(2018年10期)2018-10-30 01:43:16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0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