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娜,刘宁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探析
马亚娜,刘宁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ES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在高职院校,ESP教学的主战场就是大学英语,主要教授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但学生毕业之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际英语问题时仍束手无策。论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ESP教学改革的一些主要措施。
专业用途英语(ESP);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分析法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该课程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交际需要。它有别于我们常说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GP的教授方法耗时,而且对学习的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某种特定职业的需求。ESP教学则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学习目的明确,可以更好地把英语技能和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培养实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
ESP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由语言学界功能主义创始人M.A.K.Halliday提出。他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首次系统地阐明了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原则;并提出了ESP的概念。之后ESP经历先后五个发展阶段:语域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技能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这五个阶段的理论分析都是为了找到更有效学习语言的方法。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Robinson在其著作中指出:“语言本身的教学并不是ESP的终结,而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ESP的真正目的。”他的这一观点是西方ESP教学理论的中心。
在国内,1978年杨惠中教授发表两篇论文,分别是《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其中介绍了ESP的概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关ESP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1996年刘润清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中提到将来的英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英语学习,将来的英语教学是越来越多地与某一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或某一个学科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蔡基刚也指出,ES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ESP教学更是英语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目前有关ESP方面的理论研究非常充分,譬如对ESP的本体研究:ESP存在的理据、ESP的概念、ESP的分类等等。但是在教学实践方面,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有所欠缺。从本质上来说,ESP课程设计思想与高职教育思想相吻合。ESP教学与职业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EGP不同的是,ESP不是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学科来学习,而是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来应用。强调“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从而使所培养的人才真正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就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面来看,ESP教学是一种必然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办学特点决定了培养过程要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和社会需要。在高职院校,传授ESP的主战场就是大学英语,主要教授的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就目前情况来讲,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状态。
高职院校的宗旨是工学结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求英语与专业相结合。而事实上,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比其他本科院校的分数要低,学生总体上学习成绩不高,英语基础薄弱,很多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水平仍然处于中学水平,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得不恶补他们本应该在中学获得的英语基础知识。这就造成了一种断层的局面。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常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用英语交流的机会相对比较少,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哑巴英语”。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这种方法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甚至高职院校的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重点就在于自己的专业课,英语课无足轻重。与此同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整体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当前的课程体系处于两条平行线的状态。当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把专业放在一边;在学专业课的时候,又忘掉英语。这就造成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面对国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而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松散的教学模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欠缺ESP专业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在校读书时的学习都是以英语基础技能和文学赏析课程为中心的,他们以通过专四、专八考试为目标,即使拿到这些证书,很多老师却依然看不懂国际招标书,写不好英文产品说明书。所以要对专业老师进行必要的ESP培训
(一)做好基础英语教学与ESP教学的衔接,解决断层的问题
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不是对立的或互不相容的。基础英语是实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基础。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应该花一部分时间用于基础英语教学。在李佩的文章中也提到:“先基础,后专门化”,这个基本规律在外语中是不应违背的。所以就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在入学第一年把重点放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从大二开始,学校可以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各种专门用途的英语课程,达到英语和专业的有效结合。同时,还可以采用分级教学方法。分级教学是现在很多高校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针对于社会对现代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学习需求多样性而设置的,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充分使英语和学生专业相结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上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可以了,把英语学习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所以,要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入ESP课程,使英语和学生的专业紧密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英语和自己的专业课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语言课与学生的专业相关度越大,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就越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按需求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法
Pauline Robinson认为,ESP教学必须是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ESP的中心点就是目标情景分析(TSA: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即需求分析。后来又出现了“教学需要分析法”(pedagogic needs analysis)对其进行补充,其目的在于提供更多关于学生和教育环境的信息。如下表所示:
教学需要分析
通过欠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的对象决定了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直以来ESP的教学模式沿用普通英语模式,即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这种方法以教师的讲解、翻译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过程使得ESP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ESP教师要做好从普通英语教学模式到ESP教学模式的转变。ESP教学的目的性很强,它是建立在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之上的,所以,教师的角色应该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围绕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策略分析旨在研究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作出相应的调整。ESP具有独特的词汇、结构和句法模式。语言学家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中指出:语言“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所以,学生若想获取专业信息,就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的词汇。针对于此,教师可以把本专业基础词汇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场景、流程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就能够用形象的案例讲解使枯燥的词汇学习生动起来。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此外,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做好普通英语到ESP的教学转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采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教学等。还可以利用实操课强化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增加实训环节,突出技能培训,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四)加强注重对ESP教师的培训
ESP教学对教师有着双重标准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基本功,还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事实上,很多优秀的外语教师却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教师的语言功底却不过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
首先,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改革的现实,为老师提供更多的ESP课程。同时,可以鼓励年轻的具有硕士学位的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好资源,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定期派送外语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有的院校现在已经开始实行这一模式,让老师利用假期的时间下企业。但由于时间短,利用的又是假期的时间,大部分企业和教师双方都没有认真投入。所以,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和发展专业课,教师下企业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总体来说,ESP师资的培训需要学校的支持,这样才可能更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
最后,加强本校间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双方在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如果外语教师可以和专业教师一起备课,共同探讨分析学生需求,并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任何事物的出现、发展到成熟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ESP教学发展至今,ESP已经成为一个范围宽广、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领域。促成ESP迅速发展的驱动力正是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一点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相吻合的。有驱动力才会有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致力于ESP教学的老师探索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和改革方法,提高了ESP课程的教学效果。把语言技能实践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目标。所以,ESP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实际价值。
[1]Robinson,P.ESP:The Present Position[M].Oxford: Pergamon Press,1980.
[2]Wilkins,D.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Edward Arnold,1972.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4]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
[5]李佩.普通英语与科技英语教学论坛[J].外语界,1992,(1).
G718.5
A
1673-0046(2012)8-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