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红 殷艳
[摘要] 目的 研究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经剖宫产手术生产后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共64例。 结果 64例患者的病灶主要出现在皮下脂肪层中的有50例,占78.13%;主要出现在皮下向下的患者有8例,占12.50%;主要出现在腹直肌的有6例占9.38%。均行切除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效果良好。 结论 确定剖宫产术特征,降低剖宫产手术率,提升剖宫产术的质量,可达到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
[关键词] 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 R711.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5-175-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病,因为其所致的慢性盆腔炎、痛经及不孕,已受到社会普遍关注[1]。剖宫产后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是常见的内膜异位症。一般在手术后的3年内出现病症,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肿块、感染等,本研究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4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记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4例,均为女性,年龄28~35岁,平均(30.00±0.46)岁,除6例有2次剖宫产史外,其余均为1次,患者术后经确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肿块、感染等,无家族病史,无其他可能造成影响的疾病,临床资料详细,符合分析条件,且有分析价值。
1.2?治疗方法
对64例患者进行重新检查,在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均采用静脉麻醉,进行肿块和病灶周围组织切除术,切缘至肿块以外1.0~1.5 cm正常组织。
2?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64例患者中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中的有50例(78.13%),位于皮下向下的患者有8例(12.50%),位于腹直肌部位的患者6例(9.38%),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定期随访及免费复查中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3?讨论
3.1?病因及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病。因为其所致的慢性盆腔炎、痛经及不孕,已受到社会普遍关注。该病症所涉及的组织及细胞可能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及扩散机制相似,发病机制分为种植学说、免疫学说和血行-淋巴间播种学说[2]。据相关报道,剖宫产术后出现该症的几率一般为0.3%~10.0%[3-4]。由于剖宫产手术有其优越性,即增加婴儿出生安全几率,故现在用此手术的很多,因而造成患该病的几率也在增加。下述原因可能引起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出现:(1)手术切口或创面被污染;(2)未使用适当工具辅助,徒手进行;(3)在手术中宫腔被严重摩擦;(4)在对子宫进行缝合时,由于操作失误,致使缝线穿透子宫内膜;(5)缝针将其他组织缝合;(6)在手术结束后,未能将创面彻底地清洗;(7)关腹时未能及时地更换手套和清洗器械。总之,目前剖宫产术率较高,引起该病症的原因很多,不可避免地引起子宫内膜的污染,所以在手术中应引起注意[5-6]。
3.2?诊断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信息,诊断该病难度不大。如果确诊是此症,则进行手术治疗。不建议采用局部麻醉法进行麻醉,因为局部麻醉后十分容易造成手术失败。手术中务必彻底地切除病变部位,可稍微切除周边正常组织,因为病变部位周围的正常组织可能部分或全部感染。建议术后采用药物辅助治疗,以免复发。
3.3?预防
准确掌握剖宫产术特征;重视剖宫产术操作过程,保持宫腔、胎盘等创面的清洁,治疗器械的洁净,以免感染;减少摩擦宫腔,缝合操作时降低失误率;尽量引导产妇采用其他生产方式,提升手术的质量;在术后应坚持用母乳喂养婴儿,使机体相关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减少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可达到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7]。
3.4?并发症
剖宫产术虽然能提高出生率,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瘢痕妊娠等。而在对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时,若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将子宫内膜碎片遗留在腹壁切口,很可能造成伏笔切口瘢痕硬结等并发症的产生[8]。所以在进行手术时,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子宫内膜碎片的残留及腹壁切口的清洁,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张珂铭,王欢.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1,40(2):192-194.
[2] 郑泳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诊治思路[J].光明中医,2011,26(2):194-195.
[3] 魏秀琴,孙友红.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109-110.
[4] 关阿娜.腹腔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63.
[5] 车华,孙若珩,张玲.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2):121-122.
[6] 赵翠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4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118-119
[7] 赵群,付良轩.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0):1601-1602.
[8] 陈静.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4):39-40.
(收稿日期: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