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文华,王君俏,张玲华,邵 民,吴桂荣,庄绪霞,方永艳
(1.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3;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汝文华1,王君俏2,张玲华2,邵 民1,吴桂荣1,庄绪霞1,方永艳1
(1.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233;2.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3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状况和生活质量。方法2010年4—5月,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内60岁及以上女性常住人口600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IQOL)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5.3%;2/3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I-QOL总分平均分为(3.99±0.79)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文化程度呈低度负相关(P<0.01),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呈低度正相关(P<0.01),但与年龄、婚姻状况和疾病严重度无关(P>0.05)。结论在老年女性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状况不容忽视,压力性尿失禁对社区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
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其中约有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1]。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常羞于表达或者认为该病是年龄老化后的正常现象而疏于治疗,因此造成目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大多在社区中,并且从不同程度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社区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影响因素,以探讨适合于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项目。
1.1 对象 2010年4—5月间,采用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中抽取60岁及以上女性常住人口600例,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和分析,所有调查对象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问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 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和经济状况等。
1.2.1.2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2]主要用于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共4项内容,包括漏尿次数、漏尿量、漏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发生漏尿的时间。根据问卷评分将尿失禁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①轻度:总分≤7分;②中度:7分<总分<14分;③重度:14分≤总分≤21分。
1.2.1.3 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I-QOL)[3]包括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交活动受限3个领域,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 Cronbach α系数为 0.95,重测信度为0.93。本研究中,总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 0.96、0.87、0.93、0.91,重测信度为 0.72。由于I-QOL量表各维度的条目数不同,为了使其具有可比性,分析时采用项目平均分加以比较。计算方法:某维度的项目平均分=某维度的得分/该维度的条目数。项目平均分≥4为较好,<4为中等,<2为较差。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护士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中进行充分解释,以确保参与研究的老年女性能够准确理解问卷内容。共发放问卷600份,筛查得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后,采用ICI-Q-SF和I-QOL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2.1 一般资料 600例老年妇女中,共筛查得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52例,患病率为25.3%。年龄60~93岁,平均年龄(70.7±8.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8例,占38.2%,初中31例,占20.4%,高中或中专29例,占19.1%,大学及以上 34例,占22.4%;经济状况:<1 500元/月32 例,占21.1%,1 500~2 499元/月28例,占18.4%,2 500~5 000 元/月 54 例,占35.5%,>5 000元/月38例,占25.0%;婚姻状况:在婚 119例,占78.3%,不在婚 33例,占21.7%;尿失禁严重度分级:轻度140例,占92.1%,中度10例,占6.6%,重度2 例,占1.3%。
2.2 患者I-QOL量表分值情况 见表1。
表1 患者I-QOL量表分值情况(n=152,分,±s)
表1 患者I-QOL量表分值情况(n=152,分,±s)
I-QOL 量表 最低分 最高分 得分 项目平均分限制性行为(8条)14 40 30.55 ±6.62 3.82 ±0.83社交活动受限(5 条) 10 25 19.79 ±4.49 3.96 ±0.90心理影响(9 条) 15 45 37.54 ±6.93 4.17 ±0.77总分39 110 87.88 ±17.36 3.99 ±0.79
2.3 患者I-QOL量表各维度程度情况 见表2。
表2 患者I-QOL量表各维度程度情况 (n=152)
2.4 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文化程度呈低度负相关关系(r= -0.23,P<0.01),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呈低度正相关(r=0.23,P<0.01),但与年龄和疾病严重度无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生活质量存在差异(F=2.78,P<0.05),I-QOL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学及以下患者(92.31 ±15.24)分、初中者(88.58 ±19.44)分、高中或中专者(84.31±18.20)分和大学及以上者(82.74±16.72)分。t检验显示,不同婚姻状况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为自变量,分别以I-QOL总分和各维度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发现,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均进入了各回归方程。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见表3。
表3 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3.1 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喷嚏或运动等腹内压增高时,由于尿道括约肌弛缓和无力形成的尿液自尿道外口不自主地漏出[4]。女性在停经后因雌激素的减少使骨盆底部的肌肉松懈,故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老年女性患者多因肌肉萎缩,或久病后体弱、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导致本病的发生。压力性尿失禁虽然不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但由于其排尿难以控制,且不适症状难以启齿,给患者的正常社交、锻炼及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2 在女性尿失禁患者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1-5]。Hannestad等[4]对社区女性尿失禁的调查显示,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5%,而压力性尿失禁占50%。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女性的尿失禁发生率高达66%,而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大约占60%[6]。陈忠等[7]对武汉市某社区居民成人尿失禁调查结果也显示,女性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本组资料结果显示,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25.3%,绝大多数为轻度,占92.1%,中重度者仅占7.9%。
3.3 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I-QIL总得分平均为(87.88 ±17.36)分,其中 48.7% 患者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尽管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以轻度为主,但已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负性影响。在生活质量量表的各维度中,限制性行为项目均分最低,影响最大,此与谢瑶洁等[8]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而心理影响维度的项目平均分得分最高,有30.3%的患者仍能在此维度保持较高水平,这可能与本组对象大多为轻度患者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其经济状况则呈正相关关系,且多元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立影响作用,这提示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高文化程度或低经济收入者更容易处于较低的生活质量状态,从而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因此,社区护士在关注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生活状态时,对这些人群应给于更多的关心。
3.4 社区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以轻度为主,但绝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均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生理疾病,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身体不适,这些不适表现在患者常因咳嗽、打喷嚏或锻炼身体时出现尿漏,患者备受煎熬。尤其在冬天,有时因为尿漏还会导致受凉。患者减少或不进行身体锻炼,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罹患其他疾病。②尽管多数患者为轻度尿失禁,但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必然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由于害怕、害羞、失去信心等原因常使患者2远离社会生活,减少或杜绝社会交往。患者不愿外出购物或长途旅行,为了避免尴尬总在离厕所不远的场所活动。有些患者还会形成负罪感。③由于多数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严重程度轻,一般不被患者重视,或羞于就医,很多患者因此延误病情,最终使病情加重。也有部分患者因尿失禁护理不当导致会阴部湿疹或尿路感染,造成更大的痛苦。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生理、心理均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社区实践中应加强压力性尿失禁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及时发现并积极防治压力性尿失禁,改善尿失禁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Abrams P,Cardozo L,Fall M,et al.The standardisation of terminology of lower urinary tract function:report from the Standardisation Sub-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J].Neurourol Urodyn,2002,21(2):167-178.
[2]Avery K,Donovan J,Peters TJ,et al.ICIQ:a brief and robust measure for evaluating the symptoms and impac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J].Neurourol Urodyn,2004,23(4):322-330.
[3]Wagner TH,Patrick DL,Bavendam TG,et al.Quality of life of person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development of a new measure[J].Urology,1996,47(1):67-72.
[4]Hannestad YS,Rortveit G,Sandvik H,et al.A community-based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female urinary incontinence:the Norwegian EPINCONT study.Epidemiology of Incontinence in the County of Nord-Trondelag[J].J Clin Epidemiol,2000,53(1):1150-1157.
[5]Minassian VA,Drutz HP,Al-Badr A.Urinary incontinence as a worldwide problem[J].Int J Gynaecol Obstet,2003,82(3):327-338.
[6]段继宏,杨勇,吴士良,等.北京地区尿失禁发病率调查[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2(1):74-75.
[7]陈忠,陈立功,叶章群,等.武汉市某社区尿失禁人群调查[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4,25(9):590-591.
[8]谢瑶洁,何仲,朱兰,等.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2):1085-1089.
R473.71
A
1009-8399(2012)05-0039-03
2012-10-01
汝文华(1970-),女,主管护师,大专,主要从事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