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化表演风格的追求与突破
——苏菲·玛索与章子怡伦理片表演艺术特征比较

2012-09-25 09:56何春耕周敏宜
关键词:孟小冬章子怡苏菲

何春耕 周敏宜

(1,2.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性格化表演的美学追求使得法国演员苏菲·玛索和中国演员章子怡殊途同归。随着演技的打磨成熟和挑选剧本的审慎眼光,具有鲜明个性和特色的角色成为苏菲·玛索和章子怡二人的共同选择。“明星”与一般演员的区别往往表现在他们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再将角色的性格予以再现,进而展现出演员的个人魅力,完成演员个性与角色个性的统一。这种最适合的角色不一定是同质的,但一定是有利于展现演员气质的。玛丽·奥勃莱恩认为:“现代电影人物是矛盾、二重性、种种细微差别和难以琢磨性的结构体。现代电影演员本身必须对这些矛盾敏于感应,而且必须善于传达这些矛盾。性格的某一方面消失的同时会显露出隐伏在它下面的东西。这就是性格化的重现之路。”[1]本文选取两部伦理片为切入点,其中《我决定留下来》中的玛丽多一角,虽不能算苏菲·玛索最为出色的作品,但其身上亲切而坚定的气质可谓她众多角色特征的统一;而章子怡在《梅兰芳》中扮演的孟小冬一角,是她性格化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一、苏菲·玛索:寻找真我的家庭主妇形象

伦理片《我决定留下》是苏菲·玛索与男主角文森特·佩雷继《芳芳》之后,时隔10年的再度合作。习惯了长达十年的婚姻,一心为丈夫贝特朗的自行车事业付出的玛丽多再也无法忍受。正在这时,作家安东尼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苏菲·玛索扮演的女主角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最终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玛丽多一直处于极其被动的人物关系中。在山顶与贝特朗的互动,在家中与他的对话,都完全处于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状态,而话题也都围绕着贝特朗;贝特朗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玛丽多的付出,且毫无感激之情,只是充满以自我为中心的埋怨与颐指气使的命令。苏菲·玛索对玛丽多的处理隐忍而自然,在将近半小时的进程中,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只有与丈夫交流时礼节性的客套笑容,中等速度并匀速吐词的语言,等待丈夫回答时略显拘谨的神情,更多时候则表现为面无表情的忙碌。这些都成为一个已习惯围绕丈夫生活的家庭主妇的外化标志。只有在面对儿子的时候,玛丽多才会显露出轻松的一面——明显加快的语速和放松的笑容。

在影片《我决定留下》中,依然出现了《芳芳》一片中在百货公司试装的经典一幕。只是当轻松的音乐响起,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那个青春气息逼人的少女,而是别具风韵的少妇。这一幕正是全片的转折——在此之后,玛丽多从被动渐渐走向主动,开始向贝特朗示威、挑战,并最终掌握了绝对的主动。在这一幕中,玛丽多共试穿了五件晚装,而试装的过程正宣告了她“夺权运动”的开始。第一件是中规中距的白色礼服,苏菲·玛索丢发圈的动作似乎是在抗议礼服的平庸,让人又仿佛看到了《芳芳》中的少女。第二件和服式样的白底大花礼服一闪即过,略显神秘的黑色礼服在苏菲·玛索的转身中显得格外高贵,接下来的半透明黑礼服在苏菲·玛索作抽烟状、双手托胸、束发的一系列动作中显示出些许性感,而当镜头拉到全景,玛丽多扯着裙脚跑进更衣室的动作还是刻画出了这位主妇对高叉礼服的性感有所保留。但当她穿着略显夸张且跳脱了单调色彩的大红色纱质礼服出场时,脸上竟挂有少女才有的羞涩。她前倾着身子犹豫不决地问出“是不是太……太暴露?”时,那个10年前的少女又仿佛回来了。在镜子前,玛丽多做着深呼吸,抿着嘴唇,顾盼四周,眼神里满是犹豫和憧憬,随后又是皱眉又是摇头,持续有22秒的面部特写有效地捕捉了苏菲·玛索在处理人物情绪时的表情变化——红裙子似乎成了她沉闷生活的一抹亮色和宣言,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当镜头穿过人群,展现出玛丽多身着红裙的绰约身姿时,贝特朗的惊讶之情了。在这短短试五件衣服的时间里,苏菲·玛索展现给观众的,不再是10年前无所顾忌地释放青春活力的少女,而是通过面部的细微表情赋予了人物更有层次感和复杂的内心性格。

二、章子怡:牺牲真爱的京剧名伶角色

在伦理片《梅兰芳》中,章子怡的演技显得比较成熟,她在孟小冬的身上也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章子怡在一次谈话节目中亦表示,孟小冬这个人物是她最钟爱的,在接拍《梅兰芳》之前,她自己就打算筹拍孟小冬传。在研究了大量孟小冬的材料和照片之后,她还请了京剧老师进行专业辅导,在做了充分的功课后才进组拍摄。然而,京剧身段只是角色的外在表现,更需要用功琢磨的,是孟小冬复杂的内心戏。在影片中,虽然孟小冬只是梅兰芳生命中的过客,但如果说福芝芳的戏多是以点状散落在影片中作为串场,孟小冬的戏则有明确的时间起止点,作为半个主角占据了梅兰芳的一段生活。

京剧名伶孟小冬是一个性格颇为纠结的角色。一方面,她无惧世俗的眼光大胆追求梅兰芳,要求给梅兰芳和自己以幸福之权力;另一方面,她尊重梅兰芳的艺术事业,为了成全梅兰芳之“孤独”甘愿放手离去。因此,孟小冬的戏份在前半部分一直呈现出轻松明快的氛围,甚至以“主动进攻”的姿态调动起了梅兰芳性格中压抑的一面,因此才会出现求邱如白让他任性一回的举动。章子怡以往扮演的角色,如《英雄》中的如月、《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都带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质,在人物关系中通常处于主动位置。而对于这类角色的把握,章子怡在《梅兰芳》中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个人风格。

在六爷府上孟梅对戏,是二人的初次见面。一句“梅大爷”之后,便是章子怡在《梅兰芳》里的第一个镜头。这张在雨天门后露出的素淡的脸,虽不惊艳,倒见清秀。从见面起,孟小冬就占据着主动。看到梅兰芳进门,孟先是主动提出送他进去,后干脆撑开伞跟他一同步入雨中。孟小冬多次面露笑容地直视梅兰芳的双眼,毫无羞涩之气。而之后六爷向梅兰芳指出这是冬皇孟小冬时,孟小冬脸上才挂上一丝不好意思,“我们名气小,哪儿在梅大爷眼里”。说这句话时,她又露出了俏皮的大方笑容。而见到邱如白后,孟小冬也是主动招呼,完全没有海上冬皇入京城的不适。被邀上台后,孟更是弃《失街亭》而改《梅龙镇》,主动邀梅兰芳与其搭戏。

《梅龙镇》一出,是孟梅二人艺术上的交融,虚凰假凤之间,更营造出“戏中戏”的氛围。这种“影”“戏”互文,让电影的叙事性得到了进一步展现。而在一句过后,孟小冬兀自笑出声来,两人的“没扮上”将舞台上下错位的性别凸显了出来。而其后的一段戏,虽然二人没有带妆,却已是演出的状态。直至唱罢,镜头切至孟小冬的近景,才展现出老生没有的笑容。

从初遇梅兰芳的借伞送伞开始,孟小冬看似不经意的娇嗔,毫无羞涩扭捏的大方做派,都在向梅兰芳传递着信号。章子怡对孟小冬与梅兰芳的一段剧情定位为孟前半生的短暂快乐,因此对其的刻画趋近于主动大胆的新女性,甚至带有少女的青春气息。章子怡在谈到这个角色时表示,“孟小冬有一种很单纯的少女情怀,她的快乐可以感染每一个人,恰恰是梅兰芳所需要的。”[2]她的语速偏快,声音清脆悦耳,语调抑扬顿挫,笑声爽朗,语言也总是活泼俏皮,举手投足间还透着青年女子的娇气,与总是语调平和、慢声细语的梅兰芳形成鲜明对比。

但就是这个大胆主动的孟小冬,“就是一个没有气节的人,因为她被降格成梅兰芳的红颜知己,成为要毁灭梅孤独的人”。[3]当梅兰芳为了一个下午的自由来跟孟小冬看场电影而不愿救场时,当福芝芳和邱如白都来请她离开梅兰芳时,她就已经注定要与梅兰芳分开。而这种分开,也是由孟小冬主动提出和选择的。深入人物的内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人物置身于选择之中,谁选择,谁主动,谁就是戏眼。这一场分别戏,孟小冬只有两句话,但章子怡在仅一分钟的戏中,通过节奏的变化和细节的把握,不但将分离的气氛演绎了出来,且仍表现出孟一以贯之的主动。这种主动是孟小冬的,更是章子怡的,体现出具有个性的表演魅力,“在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和与全片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使人物的个性色彩与情绪强度得到最准确、最深刻的个性化体现”。[4]梅兰芳与孟小冬两人的关系变化与表演特征如下表:

梅兰芳孟小冬具体表现体现孟小冬状态“明儿什么时候的火车?”目光落向别处“一早”直视梅兰芳直接,主动正视孟小冬突然扑上去抱住梅,痛哭伤离别未动迅速平复心情,停止哭泣,松开拥抱下决心,既是给自己也是给梅以勇气分开欲言又止再次直视后转身离去决绝,无奈转身,“畹华,不怕”,语速极慢突出分别时的伤感,但亦为鼓励“哎”转身快速离去将内心的汹涌情绪都交由疾速离去的背影

三、性格化表演:生活化与情感化角色塑造的独特表现

本文之所以选择玛丽多作为苏菲·玛索性格化角色创作进行分析,一方面在于她与十年前的芳芳存在延续性,这其中不但能体现苏菲·玛索演技的成熟和成长,更能体现她对这类性格化角色的把握;另一方面,比起对芳芳进行的诗意现实主义的塑造,苏菲·玛索对于玛丽多的觉醒过程更多给予的是生活化的真实演绎,这恐怕与她的个人生活阅历增加不无关系。而孟小冬对于章子怡的意义不言而喻,如果说《夜宴》中的婉后一角是她性格化角色的突破,那孟小冬就是让她完全摆脱打女形象的不可多得的好角色——选择与矛盾集于一身,戏份紧凑集中,符合观众的注意力要求。章子怡对于这个她自己极钟爱的角色进行了突出其性格的情感化演绎。

苏菲·玛索随性的生活化表演,刻画出一个在家庭中处于权利弱势的普通家庭主妇形象。在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之后,苏菲·玛索将整体的表演节奏都进行了加速:动作坚决,语速加快,既展现出重拾自信的职业女性形象,又表现出寻求新的情感经历的决心。面对安东尼时,玛丽多甚至展现出小女孩撒娇的一面,而面对贝特朗,玛丽多不但不再低眉顺眼、低声下气,而且说话间伴随着更多的身体语言,强调自己的主动权。在她的身上,观众可以找到一个女领导、女强人,或者一个能干的女管家所展现出的领导能力和绝对权威,而不会觉得有刻意夸大的喜剧成分。在这部轻松浪漫、情节略显老套的喜剧片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当年活泼跳跃、精灵大胆的芳芳与亚历山大结合后,经过婚姻及家庭琐碎的磨砺,走向平淡与压抑的无奈,但最终又寻回脉脉温情的平静生活。此时的苏菲·玛索,也从当年那个在镜子面前尽情舞蹈的少女芳芳,变成了沉静但依然期待生活的激情与主动权的妇人。虽然这是一部并不广为人知的小成本喜剧,但在此片中仍可窥见苏菲·玛索对于生活喜剧的更深层次的把握,尤其是她对于人物的生活化塑造——即便当年青春无敌的容颜不再,其贴近生活、更具真实感的表演却更加深入人心。

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在《梅兰芳》中不单单是作为红颜知己那么简单,更为套着纸枷锁唱戏做人的梅兰芳提供了鲜明的比对。在与梅兰芳的对戏中,一疾一缓,一动一静,一主动一被动,台上台下虚实之间,孟小冬和梅兰芳的性格就都得以彰显。因此,加强孟的个性以达到影片传达的表意效果,也成为角色塑造中的一个课题,这往往需要情感化表演来实现。情感化表演是指,“演员通过声形并茂、情真意切的表演把角色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细腻地表达出来,使影片达到让观众感动的效果。情感化表演是演员生活化表演基础上的深层次演绎。”[5]情感的标志就是赋予角色以感人的生命力,章子怡在塑造孟小冬时,因为聚焦于她与梅兰芳的短暂感情,因此情感化表演更能将其感情的感人和细腻用自然、贴切的方式表达出来。章子怡曾说:“对于孟小冬这样一个人物,我其实有很多的同情,透过演出,我深刻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为了爱情,她可以舍去自己的一切去保护梅兰芳!”[3]可见,对于孟小冬这一人物,章子怡倾注了相当多的个人情感。

猜你喜欢
孟小冬章子怡苏菲
开悟
开悟
章子怡 要为自己活一次
章子怡:出演《哥斯拉2》,是为了“开眼”!
苏菲的故事
章子怡 好演员的诞生
孟小冬删戏
孟小冬情归杜月笙
苏菲寻龙记
章子怡“预热”准后妈,这场征服青春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