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刚 王 磊 冯晓雪 张学美
(天津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天津300301)
经过50余年的发展,电渣冶金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正处于稳定上升阶段[1]。经电渣重熔冶炼出的电渣锭相对电炉锭而言,在改善偏析、去除杂质、提高综合性能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故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恶劣环境下。
为保证电渣重熔过程的稳定进行,生产中所用的自耗电极多是经铸造、锻造而得到的截面相等或差异较小的连铸坯或锻坯。国内连铸坯直径一般不超过∅600 mm,若将其作为自耗电极,填充比只有0.6,偏小,应用后熔速偏,低吨钢电耗过高。若将八角锭锻成锻坯,则增加了锻造、退火等环节费用,且生产周期加长。为降低生产成本且得到优质电渣锭,我厂通过调整冶炼工艺参数,使模铸八角锭可直接作为电渣重熔用自耗电极。
电渣车间1号炉于2010年5月建成,公称冶炼电渣锭重量为10 t,结晶器规格为∅1 050 mm/∅1 000 mm×2 500 mm,变压器容量为2 500 kVA,电压调节范围52 V~92 V,为有载有级调压。
车间试生产时曾以∅650 mm、∅700 mm锻坯为自耗电极,这些电极坯料都是用5.0 t模铸八角锭锻成的圆坯。为降低生产成本,拟直接使用材质为H13的5.0 t八角锭做电渣重熔用自耗电极。其规格为700 mm/750 mm×1 500 mm。
自耗电极化学成分见表1。电极经喷砂处理后可将表面的锈蚀、氧化皮彻底清除,同时用吊挂砂轮将钢锭的重皮、飞翅、夹渣等冶金缺陷清理掉。自耗电极需烘烤至500℃以上方可入炉冶炼。对于温度高于500℃的电极余尾可不烘烤而直接冶炼。
表1 H13钢自耗电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13 steel consumable electrode(mass fraction, %)
使用空管做辅助电极。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处:(1)较传统的实心辅助电极而言,重量较轻,减少了支臂的承重,无形中提高了设备的寿命,同时便于操作;(2)增加了炉口电压,使熔滴得到细化,提高了冶金质量;(3)空管是轧管厂所生产的毛管,多数为废品,供我厂使用可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
考虑降低H13钢中易氧化元素Si、V的烧损以及渣系的经济性,我厂在原ANF-6渣中添加了MgO。即选用以CaF2、Al2O3、MgO为组元的三元渣。
CaF2:选用高纯度萤石。防止含有不稳定的氧化物导致钢中Si、V的烧损[2];尽量降低渣料中的P、S含量以防止降低H13热作磨具钢的力学性能。
Al2O3:能明显降低渣的电导率,减少电耗,提高生产率[3]。但其含量不宜过高,因为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将使渣的熔化温度和粘度升高,并将降低渣的脱硫效果,另外重熔过程难以建立和控制。
MgO:电熔镁砂,加入 MgO的目的在于提高熔渣的粘度。在熔渣表面形成一层半凝固膜,可防止渣池吸氧及防止渣中变价氧化物向金属熔池传递氧,从而降低铸锭中氧、氢、氮含量,同时这层凝固膜可减少渣表面向大气辐射的热损失[3]。
渣系的比例是在查阅了CaF2、Al2O3、MgO的相图基础上,选择共晶成分点并结合生产经验而制定。
八角锭具有帽口端(见图1)与锭尾端(见图2)截面差异较大的特征。渣量偏小,在冶炼锭尾端时,由于填充比较小易造成埋深不够而使冶炼过程不稳定。渣量过大,在冶炼帽口端时,不易提升渣温,降低钢液的流动性,进而造成三相区温度过低,影响冶金质量。为确保重熔过程的稳定性及冶炼出优质电渣锭,本工艺结合自耗电极的外形尺寸、结晶器尺寸、渣系特征,确定采用中等渣量,以尽可能确保整个重熔过程的稳定。
因八角锭锭尾端与帽口端截面差异较大,若采用同一电力制度难以保证冶炼过程的稳定,故按截面积大小将其分成五部分。第一支电极重熔时结晶器温度低,必须采用高电压、低电流使熔渣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恒定的温度,以保证电渣锭底部有很好的表面质量。在选定三元渣冶炼
图1 5.0 t八角锭帽口端Figure 1 The riser end of 5.0 t octagon ingot
图2 5.0 t八角锭锭尾端Figure 2 The bottom end of 5.0 t octagon ingot
H13钢的情况下,按以下经验公式计算电压:
V工作=0.5D结+B
式中D结——结晶器的平均直径,单位为cm;
V工作——工作电压,单位为V;
B——经验常数,其值在27~37之间波动。
其中,内结晶器的规格为∅1 050 mm/∅1 000 mm×2 500 mm,因此结晶器的平均直径为102.5 cm,代入上式得:V工作=(78.25~88.25)V。
为迅速提升渣温,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及我公司设备情况,在考虑压降及供电系统的情况下,最终将坯料入炉电压确定为92 V。冶炼过程中根据五种自耗电极截面积的大小配以不同的电力制度。电力制度遵循截面积小,则电流密度稍大的规律,同时电压大些,以利于三相区有足够的温度,保证电渣锭的表面质量。同时冶炼过程中每5 min观察一次炉况,以便于及时调整电力制度。
交换电极前后加大电压,以提高渣池温度,保证电渣锭的质量。冶炼末期,距电渣锭工艺高度300 mm降低电压和电流以利于顺利过渡到补缩阶段。同时,减少冶炼末期由于渣温过高而导致熔速过快引起的钢锭偏析。补缩时间90 min,根据八角锭截面积大小将工艺补缩时间控制在±10 min。
为降低H13钢中Si和V的烧损,在冶炼过程中加入铝粉作为脱氧剂。重熔过程中加入铝粉不仅有利于脱氧,而且有利于各元素结晶时的轴向均匀化。
每吨钢中铝粉的加入量是3.5 kg,平均熔化速度按800 kg/h计算,则每小时加入280 g铝粉,按每15 min加入一次则每次加入70 g。为保证加入铝粉的准确性,用特制的取样勺取铝粉。
对三支电渣重熔锭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见表2。
对电渣锭按照INNSE154标准进行探伤,探伤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表2 H13电渣锭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13 ingot(mass fraction, %)
(1)H13钢电渣重熔锭纯洁度高,成分均匀,组织致密,表面光滑。
(2)根据截面积大小调整电力制度可以将5.0 t八角锭直接作为自耗电极冶炼成优质电渣锭,且熔炼过程稳定。
(3)采用毛管做辅助电极,可降低生产成本。
[1] 李正邦.电渣冶金与电渣熔铸在中国的发展[J].铸造,2004(11):855-861.
[2] 刘志勇,等.0Cr18Ni10Ti钢电渣工艺探讨.大型铸锻件,2004(4):9-10.
[3] 李正邦.电渣冶金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